- 小邓丽君陈佳翻唱《我怎能离开你》,听后感觉真是仿佛天使还在人间啊 ... [2013/05]
- 穿着汉服的邓丽君在一群日本女人中显得格外美丽、雍容华贵 ... [2012/04]
- 北京邓丽君陈佳小姐的第一个专辑《樱花之旅》 [2013/05]
- 《邓丽君网络追思纪念演唱会》上集(高清版)----陈佳 [2013/05]
- 表兄托我照顾他在美读书的孩子 [2012/05]
- 北京邓丽君陈佳小姐唱日文歌《风姿花传》 [2013/05]
- 84、85、86年邓丽君在日本三次蝉联获大奖瞬间。。。。 [2012/04]
- 【陈佳】翻唱邓丽君粤语经典《忘记他》 高清 [2014/04]
- 陈佳参加BTV 《我家有明星》节目 [2014/04]
- 绝响- 永远的邓丽君 [2013/01]
- 小邓丽君陈佳翻唱山口百惠的《last song for you》Tさよならの向こう側 ... [2013/05]
- 陈佳演唱《几多愁》《南海姑娘》。。。 [2013/05]
- 陈佳翻唱的《海韵》。。。 [2013/05]
- 陈佳翻唱的《船歌》,好听极了 [2013/05]
- 小邓丽君陈佳翻唱《思君》 [2013/05]
- 陈佳翻唱的《独上西楼》,韵味十足,唱尽古人诗中幽怨情怀。。。。 ... [2013/05]
- 怎能遗忘一代亚洲歌姬-邓丽君 [2012/01]
- 【陈佳】翻唱邓丽君ジェルソミーナの歩いた道(《风儿雨儿》) [2014/04]
- 鄧麗君深情地為絕症歌迷演唱《あなたと生きる》 [2012/04]
- 《天边》,一首很美的歌 [2012/04]
- 陈佳演唱邓丽君的名曲《伊人何处》 [2014/04]
- 新年良好的祝愿。。。 [2012/01]
探究邓丽君之美
时隔数年,丽君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她的歌声总在耳畔回荡。丽君的离去,给许多酷爱丽君歌声的人,留下了太多遗憾。这些年来,只要忆起丽君,心灵总会微微发颤,那种隐隐的伤痛,会因那熟悉的旋律被撩拨,这时自己的神经便沉浸在温馨的伤痛之中。她的歌声曾抚慰过许多人心灵的伤痛,可也给热爱她的人因她的离去而带来另外一种形式的伤痛,这是一种回味的伤痛,一种美因缺失而无法弥补的伤痛,一种甘愿用伤痛去体验伤痛的伤痛。
前几天,一位酷爱丽君的朋友突然给我打来电话,他说,我们太原的丽君歌迷,非常希望能把对丽君的热爱深入下去,用一些特别的形式来表示对丽君的缅怀。我听后很是感动,当即答应再写一篇赞美丽君的文章,算是对往昔的追忆,对生者的抚慰。我这次是带着一种伤痛的美来写这篇文章的,那我们就从丽君的美开始吧!
丽君之美,有她的人格之美,也有她的歌声之美,而她的人格之美与歌声之美是浑然一体的。她是在用生命演绎她的歌声,用歌声来阐释对生命的理解,时间已证实了这一点。正如美学家宗白华称赞梅兰芳那样:“他运用传统唱腔表现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情感,创造出真切动人的新的美。”丽君不也正是这样吗?她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多层次的、多角度的美。这种美已浓缩和沉淀为一种文化,一种能够熏陶人们、影响人们去追求镇、善、美的文化。
丽君之美有一种静穆之美。无论你是在喧哗嘈杂的闹市,或紧张激烈的职场,只要一听到丽君的歌声,那颗浮躁的心就能平静下来,你会被她甜美的歌声迷醉,你会被她的歌声带到一块圣洁之地,这就是一种禅境。所谓的禅境就是,始听之,如沐春风,如余霞倚天,如漫步海滩,如树下听风;再听之,则如柔波起伏,如玉盘落珠,如彩练迎风,跌宕中见轻圆,唇齿间吐莲花;卒听之,则如皎皎明月,仙仙白云,如细流入涧,冲然而淡;如鸿雁高翔,倏然而远。这就是宗白华所说的:“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格胜也。”
禅境之美还有它的空灵与寂静。空灵之境在于“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俗事物的暂时绝缘。用禅的觉心,静观世间万象,使得个体是自由生命在静默中吐露光辉。寂静是禅之常态,唯寂静方能摒去尘心,我心才能渗透“玄机”,此时的我已是涵趣廖旷,通拈花之妙语。无怪乎丽君之音清馨出尘,妙香远闻,如群花自落般轻盈;如白云袅袅般闲适。
丽君之美有一种渐进之美。哲学家尼采在“出自艺术家的灵魂”里有这样一段话:“最高贵的美是这样一种美,它并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做暴烈的进攻,相反,它是那种渐渐渗透的美,人几乎不知不觉地被它带走,一度在梦中与它相逢,可是在它悄悄久留我们心中之后,它就完全占有了我们,使我们的眼睛饱含泪水,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憧憬。”试想,我们在聆听丽君的歌声时,不正有这种感受吗?“又见炊烟升起,阳光照大地……”那种轻歌曼舞式的渐进之美,引起了我们心中的多少渴望?焕发了我们对幸福的多少联想?
随着这一缕轻烟的升起,渴望自己也能成为这种美,渴望随着“轻烟”飘向远方,去寻找自己的朋友,找寻自己的幸福,找寻自己的未来。这时我们已经被这种美浸润了,渐渐地,渐渐地,进入了丽君所营造的美得梦乡。
丽君之美有一种酒神之美。尼采认为:“艺术的持续发展是同日神和酒神的二元性密切相关的。”在古希腊神话里“阿波罗”代表日神,“狄奥尼索斯”代表酒神。日神精神是“梦”,使人们热衷于短暂的人生欢乐,而忽略了对世界与人生真实面目的探讨,酒神精神是“醉”,表现为世俗生活中人们在酣醉状态下纵情宣泄的那种悲剧性情绪。它力求冲破外观美的梦幻,去贴近和把握事物本体的真实,直面悲剧的人生,以探求永恒超越的人生途径。
日神精神是“让人带着深刻的喜悦和愉快,感受着梦的景象”。而酒神精神则表现为“个体事物崩溃之时,人的内心深层的天性中升起的充满幸福的狂喜。”丽君的“美酒加咖啡”中的酒,不就是“醉”吗?咖啡,不就是幸福吗?她那种如醉如痴的演唱,那种酣醉状态下的纵情宣泄,表现的不正是这样一种冲破外观美得梦幻,而实现对人生幸福的美好追求吗?
作者:竹君雅韵
2013-01-31 20:49
2 【六十周年征文】探究邓丽君之美
丽君之美有一种悲剧之美。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无疑是最具悲剧精神的典型之一,因此被马克思称为“最高尚的殉道者”。他为了人类的火种不惜以身殉道,完成了自己的悲剧人生。我们人类,无论是在任何领域或任何时代都需要这种“最高尚的殉道者”,以引领人们走向光明。
悲剧是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从文化的角度而言:其一,应有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其二,应有超脱于世俗功利,甘愿为心中的“伊人”不辞艰辛,始终不渝的执着精神。古代的孔子是也,晋代的嵇康是也。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对儒家思想的“殉道”;嵇康弹罢“广陵散”后慷慨就义,是彻底与世俗决绝的“殉道”。
鲁迅曾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我们人类一但放弃了悲剧精神,也就失去 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人的灵魂将会走向堕落,庸俗与无聊的将会充斥于这个世界,枯燥、乏味、空虚的让人感到生不如死。尼采就认为:“由于悲剧精神的沦丧,社会生活中的现代人已经背离了人的根本,变得贪婪无度,致使现代文化内部贫乏而枯竭。”他还认为:“音乐是现代文化中最纯粹的酒神艺术,它不受外观形象的制约而直接表现其情绪,是最富哲学深度的艺术。”
丽君的“在水一方”,反复吟唱的“有位佳人”是在象征自己?或是在象征自己对纯粹高雅艺术的追求?或是象征了远离尘世的超脱?我们无法触及她那高贵的内心。但是,丽君的飘然离去,完成了她对艺术巅峰的“殉道”,这一悲剧的终结,给人留下的却是永恒的美感与记忆。
最后,我们在讨论一下丽君的人格之美。丽君留下的不仅仅是美妙的歌声,更是她无垠的人格魅力。这一点我们从她的歌声中完全可以感受出来,没有很好的人格修养,她的歌声就不会提炼出如此纯净,如此典雅。听她的歌,就像品一杯陈年的老酒,那种醇郁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中的酒香,已经让人未饮先醉了。不过,我还是想从传统理论中,找出它的根据来。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云:“心气华诞者,其声流散;心气顺信者,其声顺节;心气鄙戾者,其声嘶丑,心气宽柔者,其声温好。”《礼记?乐记》则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由此可见,音乐艺术中,人格的修养是从心开始的,心静则音纯,心柔则声温,心和则善化。
“乐着,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与伪相对应的是真,以真感人,脱去虚伪,心存大爱,则是善。用心中之善和谐万物,同归大道,则是美。
丽君用她优美的声音,演绎的是她高尚的人品,以一颗真诚的心,给听众以致善之享受,完成她对致美的要求。
太原君迷 冀毓波
2013-01-31 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