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孩子回中国读书的故事(上)-尝试中国普通小学的挫折教育 ... [2013/04]
- 无法找关系或砸钱开后门 华妇用假住址为孩子申报名校被揭露 ... [2013/04]
- 陪孩子回国读书的故事(下)-如果你想毁了你的孩子,就把他送到中国人办的“国际学校 ... [2013/04]
- 谁在保持中国文化?看看这些精美无比的刻印篆章 [2012/07]
- 小伊越来越美丽,成龙越来越丑陋 [2013/01]
- 惊见1989年天安门广场的事写在加拿大的教科书中 [2012/04]
- 加拿大,教我如何不爱你 [2013/07]
- 他们像一群猪一样 被驱赶着上了手术台 [2012/05]
- 前夫的关怀也温暖 [2012/01]
- 毛泽东是中国千年大忽悠 [2012/07]
- 只要刘霞没解放 习李政改无指望 [2013/01]
- 我的父亲 [2011/11]
- 来看村姑推销自己 - 请看为什么您要投我的票 [2012/08]
- 从中国和美国的办案不同看出什么叫民主 [2013/07]
- 我有鉴别好人坏人的试金石: 尊重生命 [2012/03]
- 这里真有五毛,这里有真五毛 [2012/06]
- “逢中必反”的论调可以休矣 [2012/03]
- 是什么让陈光诚生活的世界如此的黑暗? [2012/05]
- 没有六四镇压,中国也许早已实现了新闻自由 - 加新闻工作讲座在国内因六四被取消的 . ... [2012/06]
- ”装”的时代 [2012/06]
- 儒学真的救不了中国 - 回应赌博客有关儒学跟普世价值观没有冲突的说法 ... ... ... [2013/03]
- 贝壳村惊现文革式“大字报” [2012/06]
- 村姑保卫毛主席的光荣事迹 [2012/10]
- 台湾人离我更近了 - 读Zephyrus博友对中国政治的观察和感想的博文有感 ... ... ... . ... [2012/06]
封闭与开放
刚下飞机,一路跟着前面的人走到海关的时候,排队等待过关时,心里不觉产生出一丝紧张,别出什么事不放我过去吧。我们面对的是一排各自封闭的小格子间,放柜台的一面没有面向我们,跟我们是平行的。我排在队里,看到前面的旅客一个个轮流走到柜台前,没有一丝笑容,然后向后一步,直立,然后亮光一闪,让人想到罪犯被拍照。外国游客进入古巴要办通行证,丢了要补交16CUC。接待我的海关人员对于我的招呼不露一丝微笑,照完相以后,她把通行证的一方撕了给我,但是相片却留了下来。我恐惧了一瞬间,觉得被人备了档案。然后,只听“吱”一声长响,那边的门就开了让我过去。这才开始进行扫描程序。

紧紧关闭的门
我感到自己进入到了一个大箱子。可是这种感觉在坐上前来接应的大旅行车时又消失了。当旅行车开到酒店门口,我们下车进入酒店大堂,排队办入店手续时,这种感觉有上来了。在交上了旅行社给的酒店入住材料后,柜台后的职员给我们的手腕一一系上了一个绿色塑料“手链”。这种手链是在生病住院时和生孩子时被戴过。我觉得我们像是一群被标上记号的动物。实际上,没那么紧张,这个手链是用来为酒店服务人员作标记的,根据游包(tour package)的不同被分别戴上不同颜色的手链作为分类服务识别。

Breezes Bella Costa Hotel
在游走城市乡村时,我和果姐都注意到几乎家家户户的窗户和大门都是上了铁栅栏的。
带铁栅栏的房门
弄得像是条条街道都是监狱,连买卖也要在栅栏后进行。
栅栏后陈列的工艺品
有些人在栅栏后手扶铁栏向外观望着我们,整得太像是监狱了。
栅栏后的微笑舞女
难道是因为这里的小偷强盗太多了?我俩都不得其解(日前果姐已经在她的文中解释了)。我们行走在大街小巷,并没有感到要时时护卫自己的需要。

商品放在铁栅栏后售卖
我除了在哈瓦那“自由市场”(专为国外游客设置的一间封闭的大棚子)的门口,感到我身后的一个青年不怀好意外,就没有过这种被偷窃或抢劫的顾虑。可导游在把我们送入“自由市场”时,明明特地关照说“
it is safe here”。这就可能暗示在其他场合不安全。而我偏偏除了在这儿感到不安全,在其他地方都很轻松。
此店不许带包在店内游逛
可是在见到栅栏的同时,我们有见到许多开放的门户。屋内的摆设都一目了然。
无人看守的人家
堂屋

开放的街边房屋
在特立尼达,我还被一位老太太极力邀请进她的宅内拍摄,先前我以为她是开旅社的,我想,看看也好,就进去了。谁知是她私人住宅,看来是上好人家的。室内陈设很西化。

老太太热情要我拍摄她家客厅
我脱队拍片,非常着急,匆忙给了她一元CUC,就匆匆去赶大部队了,却由此迷路。回来一看,匆忙之中连老太太本人都忘了拍摄。
老太太的孙女放学在家
我和果姐一直都没有机会询问导游或任何人古巴的犯罪率问题。回来后听她说古巴的犯罪率是零(!)不知真假。但是古巴人看不到国际新闻,不许用Internet确实千真万确的。我曾跟一个海滩上的小贩聊天,问他的生活好不好,满意不满意,他张开一口雪白的牙齿,用点头说好,他有两个男孩,说还想要一个女孩,他确认孩子上学都是免费,一直到大学,所以没有什么负担。问他的妻子在做什么,他说她手臂跌伤了,在医院和家里之间来回跑。我问她医疗费都是医院承担吗,他说是的。他还说他有电视但是只能看到国内新闻,看不到国际新闻。他确认这一事实时,就像是在说一件平常事,表情很平缓,不像是不能忍受的样子。他满脸是汗,但是笑容一直挂在脸上,他说他很满意目前的生活。我让他告诉我他的名字,并让他写给我,他欣然答应,在我的速写簿的背面写上了飘逸的一排字母。可惜我的速写簿后来弄丢了,我也记不起他的名字了。确实如此,对普通人古巴人来说,只要他们有安逸美满的生活,这个岛上以外的事情他们有什么必要知道呢?
卖菠萝的幸福小贩
酒店的工作人员都很热情友好,随时准备解决住客的问题。向当地人打招呼,他们都笑脸相迎,没有防备,很友好。对我要求拍照他们都是欣然回应和配合。

酒店24小时随便点饮料
我看着活动在那些破烂房子周围的人们,脸上没有焦虑,没有不安,都是随遇而安的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在首都的教堂前,我们遇到一队红领巾,一队蓝领巾,多么熟悉的画面,这些孩子们嘻嘻哈哈,笑成一片,其乐融融。

蓝领巾
红领巾
有一个令人不解或是说同中国非常不同的是,古巴政府虽然对古巴人民的生活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封锁,电脑么,是普通人都买不起,只有医生家才可能会有,但是并没有联网(导游强调说)。如果想使用Internet,那需要去科学部(Ministry of Science )登记,我想一般人也没这个胆量和必要去了。但是政府却对国外游客的行踪似乎是不干预的。游客可以自行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观光。
游客自己骑车旅行
不像中国在八十年代,处处限制游客行动,接待的人员和地方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很多方面都是在做戏,花了妆的。网上有资料说是因为古巴太穷了,为了吸引用国外资金,只好大力开发旅游业,也顾不得这么多面子的事了。这一解释应该是有道理的。
我在参观 Santa Clara 市的火车之战地点时,看到一个老婆婆在像我们这边长时间地伸着手像是在乞讨。我看着她就想到了我的老母亲,走走过去,给你她一个CUC,却发现她手拿着一张红钞票,别人告诉我她是想换外汇券的。我当然没有收她的钱。
要换比索的老婆婆
封闭的乐园
古巴依旧神秘
虽然我们的一些问题得到了回答,虽然我们可以同当地古巴人自由交谈,但是因为语言障碍,我们双方都很着急不能自如地沟通。我很少看到白人旅客同当地人交谈,可能因为他们早已从互联网上了解了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而我和果姐在此之前对这个共产主义的小兄弟国家却一无所知。奇怪的是,中国这些年虽然一直在支援古巴,是古巴第一大贸易国。古巴人民对中国人也很友好。常有人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对我们很友好。但是在中国,要去古巴旅游却很困难,很昂贵,令人不解。
不解的地方还很多。要说上了年纪的人对古巴虽清贫封闭但却稳当安定的岛屿生活可以释然,那具有更多活力的青年人是怎么想的呢?他们难道不向往更大的天空吗?不想知道古巴岛以外的地球人是怎么生活的吗?
从卡拉OK馆出来
还有这个国家的知识分子,他们对这样的共产主义制度是怎样认识的?他们有不满吗?有政治异见者吗?我在海滩上碰到的另一个游走小贩,就说他是个教师,可是他的工资不够生活,所以他还做这个小生意。
虽然我们游客所到之处的人们显出的是满足甚至自豪的表情,但是为什么有资料说每年古巴青年逃向美国的不计其数?而在古巴政府的严厉管制下,当然为了投奔自由而丢掉生命的人也不计其数。他们会觉得他们像是笼中困鸟吗?
笼中鹦鹉


日落后的巴拉德罗岛公路
从“三城游”回来,天已经渐渐黑了下来。我从旅游车窗往外看去,路边的房子里有了些亮光,不过多数都是荧光灯,惨白惨白的,高高吊在屋顶,许多屋里,仍是一片昏暗。我在想,这些屋里的人们在想着什么呢?在期盼着什么呢?夜幕笼罩下的一排排房屋,更加迷离看不清楚~~~古巴依旧如此神秘。
古巴之旅连载到此结束。新年会上有趣轻松的片片以飨辛苦跟读的村友们。谢谢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