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孩子回中国读书的故事(上)-尝试中国普通小学的挫折教育 ... [2013/04]
- 无法找关系或砸钱开后门 华妇用假住址为孩子申报名校被揭露 ... [2013/04]
- 陪孩子回国读书的故事(下)-如果你想毁了你的孩子,就把他送到中国人办的“国际学校 ... [2013/04]
- 谁在保持中国文化?看看这些精美无比的刻印篆章 [2012/07]
- 小伊越来越美丽,成龙越来越丑陋 [2013/01]
- 惊见1989年天安门广场的事写在加拿大的教科书中 [2012/04]
- 加拿大,教我如何不爱你 [2013/07]
- 他们像一群猪一样 被驱赶着上了手术台 [2012/05]
- 前夫的关怀也温暖 [2012/01]
- 毛泽东是中国千年大忽悠 [2012/07]
- 只要刘霞没解放 习李政改无指望 [2013/01]
- 我的父亲 [2011/11]
- 来看村姑推销自己 - 请看为什么您要投我的票 [2012/08]
- 从中国和美国的办案不同看出什么叫民主 [2013/07]
- 我有鉴别好人坏人的试金石: 尊重生命 [2012/03]
- 这里真有五毛,这里有真五毛 [2012/06]
- “逢中必反”的论调可以休矣 [2012/03]
- 是什么让陈光诚生活的世界如此的黑暗? [2012/05]
- 没有六四镇压,中国也许早已实现了新闻自由 - 加新闻工作讲座在国内因六四被取消的 . ... [2012/06]
- ”装”的时代 [2012/06]
- 儒学真的救不了中国 - 回应赌博客有关儒学跟普世价值观没有冲突的说法 ... ... ... [2013/03]
- 贝壳村惊现文革式“大字报” [2012/06]
- 村姑保卫毛主席的光荣事迹 [2012/10]
- 台湾人离我更近了 - 读Zephyrus博友对中国政治的观察和感想的博文有感 ... ... ... . ... [2012/06]
最近常有关于军队和党的关系的话题和讨论,89年的那场血案也让军队离不开中国政治的话题中心。我们生长在中国的人都熟谙中国政治中“党指挥枪”的原则。我对军队国家化的前途是悲观的。我对整个中国军队的运作也挺悲观,下面的这篇读后感也许会让你也悲观起来,但愿军队终有一天走向国家化吧。
64中的军人和士兵因为执行了向民众开枪的无耻命令而必须承载着民众的怨愤和耻辱,不过更多的时候,军队中的官兵还要冒着当炮灰的危险去执行那些完全是作为执政者一盘政治大棋中小卒的的任务上火线,比如中越战争,为这些非正义的战争葬送了宝贵青春。
有人说,中国如今的军队,因为军中的腐败,打仗恐怕是不行了,所以才有大国被小国欺负的论调从中国发言人口中冒出。现今的军队情况因为没有太多的曝光或文学作品,也不大了解。但是我凑巧读过的一篇中国女作家毕淑敏的小说《昆仑殇》,却非常准确地反映了文革时期军队的一些令人扼腕痛惜的情况。这篇几年前的旧文,侧重于介绍这位女作家,但其中也折射出不少军队管理及其与党的关系。
~~~~~~~
去国多年,我离小说绝尘而去。蹉跎多年后,方悟到怎么也是个活,来日一天少似一天,还是要活在当下,给自己一点闲暇。所以,才又重新捧起中文小说。猛然间象是从遥远的天涯海角归来,又一头扎到了现实的泥潭中,心仍是要随书中人物的命运抽痛不已,为自己付出青春的那片故土思绪不止。毕淑敏小说集中的一篇《昆仑殇》,就是这样的让人震撼,唏嘘,疼痛,愤怒,流泪,思考。为毕淑敏身为女作家,却写出中国男作家也没见写出过的如此大气磅礴,大胆“揭露”的作品感到骄傲和钦佩。
《昆仑殇》取材于当时文化大革命中流行一时的野营拉练事件。我在高中时也经历过拉练活动,每天背着背包,打着红旗,步行几十里,晚上在村民家里的堂屋打地铺。虽然辛苦,可我从来都觉得做做这样的事,是对年轻人一个很好的锻炼。对,就象现在叫的一个时髦名词:挫折教育。我们虽然天天人困马乏,但是年轻人集体生活(男女同学在一起吃饭,晚上打着电筒串门)的愉快把所有的疲劳都会冲掉。而《昆仑殇》的这次野营拉练,打着备战的幌子,却让昆仑防区里最有优秀的官兵毫无价值地,无辜地付出了宝贵年轻的生命代价。表面上,作者写的是司令员的一己私念(想出风头,得表扬,争口气),实际上,是在对那个疯狂年代里的非理性的深层拷问。
《昆仑殇》取材于当时文化大革命中流行一时的野营拉练事件。我在高中时也经历过拉练活动,每天背着背包,打着红旗,步行几十里,晚上在村民家里的堂屋打地铺。虽然辛苦,可我从来都觉得做做这样的事,是对年轻人一个很好的锻炼。对,就象现在叫的一个时髦名词:挫折教育。我们虽然天天人困马乏,但是年轻人集体生活(男女同学在一起吃饭,晚上打着电筒串门)的愉快把所有的疲劳都会冲掉。而《昆仑殇》的这次野营拉练,打着备战的幌子,却让昆仑防区里最有优秀的官兵毫无价值地,无辜地付出了宝贵年轻的生命代价。表面上,作者写的是司令员的一己私念(想出风头,得表扬,争口气),实际上,是在对那个疯狂年代里的非理性的深层拷问。
昆仑防区最高指挥官为响应林副统帅的号召,为了与兄弟部队争高低,把这么一支可爱的部队,硬是逼到了自古了无人迹的昆仑山无人区。最后,指挥员自己的警卫员牺牲了,那个朴实憨厚的农村小伙子,全军最漂亮的女卫生员躺在无人区再也起不来了,那个吹号技术精湛过人,聪明要强的年轻老号手吹得嘴流鲜血死去,那个善于独立思考,对拉练行动方案有深深忧虑的作战参谋也成了悲剧的一个角色,甚至连指挥官的心爱的座骑,那匹通人性的白牡马,也为了司令员的“雄心壮志”而光荣献身,让自己的鲜血成了官兵们取暖的热饮。而最终,司令员得到了嘉奖和迁升,可是,他难于同兵士们告别,回到高原,迎接他的是成片的躺着长眠的战士的白色墓碑,他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呢?正是那句话,一将成名万骨白啊!
毕淑敏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军人形象。他们虽为军人,可就像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一样的可爱纯真,又各有性格。这愈是让读者在后面读到他们一个个悲壮牺牲(不是在敌人的枪口下)时更加心痛不止,悲愤不止。美好的青春无价之宝在决策人的眼里,什么也不值。作者从这一令人震撼的叙述中,启迪我们去反思那个时代,反思那个时代的部队的整人文化,乃至全中国的整人文化,反思政治,那扼杀人的一切思维能力和权力乃至生命的政治,怎么产生出了这样令人扼腕痛惜,摧人心肝的事!这样的事,在中国,在部队,从古到今该有多少桩啊!究竟是谁让我们那么多可爱的青春战士,我们的兄弟姐妹,竟在和平时期也无辜奉献出了血肉之躯?联系到最近一个时期,加拿大国人因为几十个军人在阿富汗丧生而感到的心痛,乃至责问政府出兵决定的对与错。而我们中国多少次的政治斗争导致的以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为计的生命失去,除了少数被视为“异见分子”的微弱声音外,几乎没有人敢认真问一个为什么,没有人敢要去讨一个公平。更听不到政府的反省和道歉。是因为中国的文化轻视人的生命吗?将来的社会会有变化吗?下一代的人会接受这种蛮横粗暴的整人文化吗?真的要好好想一想。
《昆仑殇》是作者的处女作。出版后一鸣惊人。请注意,那是在1987年。当然那是她几十年的心血的凝聚。我想,我们的读者,是知道分得清好劣作品的。只是,这样的作品如今可能都难看到了。
毕淑敏自16岁起当女兵被分配到昆仑高原,受过常人,更不要说是女性,少有的军涯活的磨练。她还同时从一个女卫生员成长为一个女军医。她常年的高原军队生活,磨练了她的意志,也给与了她超越常人的思考机会和写作素材。
毕淑敏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军人形象。他们虽为军人,可就像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一样的可爱纯真,又各有性格。这愈是让读者在后面读到他们一个个悲壮牺牲(不是在敌人的枪口下)时更加心痛不止,悲愤不止。美好的青春无价之宝在决策人的眼里,什么也不值。作者从这一令人震撼的叙述中,启迪我们去反思那个时代,反思那个时代的部队的整人文化,乃至全中国的整人文化,反思政治,那扼杀人的一切思维能力和权力乃至生命的政治,怎么产生出了这样令人扼腕痛惜,摧人心肝的事!这样的事,在中国,在部队,从古到今该有多少桩啊!究竟是谁让我们那么多可爱的青春战士,我们的兄弟姐妹,竟在和平时期也无辜奉献出了血肉之躯?联系到最近一个时期,加拿大国人因为几十个军人在阿富汗丧生而感到的心痛,乃至责问政府出兵决定的对与错。而我们中国多少次的政治斗争导致的以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为计的生命失去,除了少数被视为“异见分子”的微弱声音外,几乎没有人敢认真问一个为什么,没有人敢要去讨一个公平。更听不到政府的反省和道歉。是因为中国的文化轻视人的生命吗?将来的社会会有变化吗?下一代的人会接受这种蛮横粗暴的整人文化吗?真的要好好想一想。
《昆仑殇》是作者的处女作。出版后一鸣惊人。请注意,那是在1987年。当然那是她几十年的心血的凝聚。我想,我们的读者,是知道分得清好劣作品的。只是,这样的作品如今可能都难看到了。
毕淑敏自16岁起当女兵被分配到昆仑高原,受过常人,更不要说是女性,少有的军涯活的磨练。她还同时从一个女卫生员成长为一个女军医。她常年的高原军队生活,磨练了她的意志,也给与了她超越常人的思考机会和写作素材。
毕淑敏转业后,说她心里有话要说,就拿起了笔,得到丈夫全力支持。没有任何关系,顺利发表了这篇处女作。成功后,她竟然从此改行当了作家,而且是名优秀的作家。她的描述集自身经验和行医多年所形成的思维惯式,很有其独特新奇的特点。最震撼人的,气势,这是少有的悲壮气势,而不同的是,又是多么令人沮丧的“气势”。最明显的是对昆仑山的描写,把那种寒冷和险峻都力透纸背地刻划了出来。如她这样描写寒冷:
在万古不化的寒冰上僵卧了一夜,内脏都几乎冻成了冰坨了。幸而炊事班烧开了一锅热汤,才算将脏腑融开。但行军一开始,这儿点热气就被零下四十度的严寒迅速夺走。人体的外露部分,经过极短暂的烧灼样疼痛后,旋即失去知觉。随后肌肉逐渐僵直。神经开始迟钝,只剩下冰冷的血液还在艰涩地流动。再往后,人便进入一种梦幻般的世界:四肢百骸均已消失,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大脑,浮于冰血之中。它已经不会思考,苍白的脑屏幕上,只留下一个连自己也弄不懂含义的字体 – “走”。
对登山的描写也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所像想和写不出来的。因限于篇幅,不再抄写。虽然毕的文学功底可以让她跻身当今中国文坛,但是同样有才华的作家在中国是如群星灿烂的。而我对于她的钦佩和尊敬却是由于她身为作家,敢于在今天的中国文坛独立思考,并把她的思考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现在有一个词很流行,但是也很对中国作家的警钟,就是“人文关 怀”。毕淑敏作品中强烈的人文关怀吸引了我,赢得了我的尊重。她的气度和对人类的悲怜情怀(包括其它作品)使她站在了当代中国杰出作家的前列。这可能因为她身上兼有慈爱母性和人道医德的原因。
毕淑敏对军旅题材,女性题材,和死亡题材都有不可多得的思考。无奈我这枝笨笔无法表达我的满腔感受,只能粗浅介绍于此,望有心人觅得原著饱读过瘾。尤其是女性同胞,应该去了解这位位我认为在目前中国女作家中最有思想和胆量的,最值得尊敬的作家。
在万古不化的寒冰上僵卧了一夜,内脏都几乎冻成了冰坨了。幸而炊事班烧开了一锅热汤,才算将脏腑融开。但行军一开始,这儿点热气就被零下四十度的严寒迅速夺走。人体的外露部分,经过极短暂的烧灼样疼痛后,旋即失去知觉。随后肌肉逐渐僵直。神经开始迟钝,只剩下冰冷的血液还在艰涩地流动。再往后,人便进入一种梦幻般的世界:四肢百骸均已消失,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大脑,浮于冰血之中。它已经不会思考,苍白的脑屏幕上,只留下一个连自己也弄不懂含义的字体 – “走”。
对登山的描写也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所像想和写不出来的。因限于篇幅,不再抄写。虽然毕的文学功底可以让她跻身当今中国文坛,但是同样有才华的作家在中国是如群星灿烂的。而我对于她的钦佩和尊敬却是由于她身为作家,敢于在今天的中国文坛独立思考,并把她的思考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现在有一个词很流行,但是也很对中国作家的警钟,就是“人文关 怀”。毕淑敏作品中强烈的人文关怀吸引了我,赢得了我的尊重。她的气度和对人类的悲怜情怀(包括其它作品)使她站在了当代中国杰出作家的前列。这可能因为她身上兼有慈爱母性和人道医德的原因。
毕淑敏对军旅题材,女性题材,和死亡题材都有不可多得的思考。无奈我这枝笨笔无法表达我的满腔感受,只能粗浅介绍于此,望有心人觅得原著饱读过瘾。尤其是女性同胞,应该去了解这位位我认为在目前中国女作家中最有思想和胆量的,最值得尊敬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