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孩子回中国读书的故事(上)-尝试中国普通小学的挫折教育 ... [2013/04]
- 无法找关系或砸钱开后门 华妇用假住址为孩子申报名校被揭露 ... [2013/04]
- 陪孩子回国读书的故事(下)-如果你想毁了你的孩子,就把他送到中国人办的“国际学校 ... [2013/04]
- 谁在保持中国文化?看看这些精美无比的刻印篆章 [2012/07]
- 小伊越来越美丽,成龙越来越丑陋 [2013/01]
- 惊见1989年天安门广场的事写在加拿大的教科书中 [2012/04]
- 加拿大,教我如何不爱你 [2013/07]
- 他们像一群猪一样 被驱赶着上了手术台 [2012/05]
- 前夫的关怀也温暖 [2012/01]
- 毛泽东是中国千年大忽悠 [2012/07]
- 只要刘霞没解放 习李政改无指望 [2013/01]
- 我的父亲 [2011/11]
- 来看村姑推销自己 - 请看为什么您要投我的票 [2012/08]
- 从中国和美国的办案不同看出什么叫民主 [2013/07]
- 我有鉴别好人坏人的试金石: 尊重生命 [2012/03]
- 这里真有五毛,这里有真五毛 [2012/06]
- “逢中必反”的论调可以休矣 [2012/03]
- 是什么让陈光诚生活的世界如此的黑暗? [2012/05]
- 没有六四镇压,中国也许早已实现了新闻自由 - 加新闻工作讲座在国内因六四被取消的 . ... [2012/06]
- ”装”的时代 [2012/06]
- 儒学真的救不了中国 - 回应赌博客有关儒学跟普世价值观没有冲突的说法 ... ... ... [2013/03]
- 贝壳村惊现文革式“大字报” [2012/06]
- 村姑保卫毛主席的光荣事迹 [2012/10]
- 台湾人离我更近了 - 读Zephyrus博友对中国政治的观察和感想的博文有感 ... ... ... . ... [2012/06]
读过书后随便记几笔以免日后忘干净。---------
没看过村上春树的书,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 在图书馆查卡夫卡的书时, 偶然看到一本书叫《海边的卡夫卡》,村上春树著。记得在哪儿听到什么人提到过这本书,出于好奇,借来一阅。发现情节还是很能引人入胜的。一天一夜读完。觉得还是有它吸引人的地方。到网上查查,原来还是在国内炙手可热的一个日本作家。连译者似乎都红起来了。
作者是文学科班出身,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的。有一系列作品在国内发行。最著名的是《挪威的森林》》。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于2002年在日本出版。是写一个十五岁的孤独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自我的追求。作者试图通过这一个个体,暗示这一组的年轻人,随着他们身体的迅猛趋向成熟,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旷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情节离奇古怪,挑战伦理关系。想象力丰富。难怪他的中国读者群中,60%的是高中生。
作者在译著的前言里说:“无论怎么看-在日本也好,或许在中国也好-都很难说是平均线上的十五岁少年形象。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田中卡夫卡君的许多部分是我,又同时是你。年龄在十五岁,意味着心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碰撞,意味着世界在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游移,意味着身体在跳跃与沉实之间徘徊。我们既接受热切的祝福,也接受凶狠的诅咒。 田村卡夫卡君不过是以极端的形式将我们十五岁的实际体验和经历过的事情作为故事承揽下来。”
这个故事我读起来更像在读一本侦探小说时的情绪,情节铺展的很有序,虽由两条线平行发展,这种时空跳跃对读者来说增加了趣味性。人物的描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弱智的老人田村君。因为他的语言非常有特色,翻译处理的较统一。小说主人公的语言显得老成了点。不知原文是何种样子。另外,作者常插入大段对人文知识的普及性介绍,可能也很合年轻人的胃口。不管少年的人生有多少惊涛骇浪,最终,他还是要从困惑和痛苦中自己走出,来到人生的大海洋中勇敢搏击。这就是作者给读者的启示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