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知天命的年代,到底记忆力衰退没有?

作者:钓鱼城  于 2015-12-10 00:0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16评论

关键词:豆腐渣工程, 记忆力, 兴趣爱好, 数据库, 大学

晚饭时闲聊,说到人年纪大了,眼前发生的事,总是忘得很快;而久远的事,儿时的经历,反倒历历在目,栩栩如生。你说奇怪不奇怪。
这个现象不独本人有,大凡过了知天命的关口,是人都有相同的感慨吧。
这应了庄子的一句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精辟。人长大了,成人了,滚滚红尘,江湖上的人和事,记性不好,正好忘掉,没什么事需要长久铭记于心的。庄子的话很贴近人生这个阶段的意境。
反倒是小时候发生的事情,还没有入江湖前的记忆,却不是那么容易忘掉。直到现在,仍旧记得小学,中学,大学好些老师和同学姓啥名谁,五官长相,高矮胖瘦,兴趣爱好。要知道,四五十年已过去了。尽管这些记忆尘封已久,也很少用,却是牢牢地攜刻在人脑之中。

         
我经常开玩笑说,人的大脑,就像电脑,小时候的记忆系统是绝好材料制做的,那个硬盘不失真,永不磨损型。至少管半个世纪。长大了,记忆所用的材料就是豆腐渣工程了,Mass Production,刚记录上去,一会儿就坏掉了。要不为什么中老年人会这么快就失忆?这是不是时代的烙印?还是因为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快餐的时代,一个快速更新,用过即扔的时代。
有道是人老了,爱念旧,经常唠唠叨叨的是小时候的事和人,哼哼唧唧的也是总角之年的曲和词,有时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表现得像一个前朝遗老。其实,哪里是要想念旧?只是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还在脑子里存着,还被记住,而眼前刚发生的事却如过眼云烟,没有长期的记忆罢了。
难道说,到了中老年,我们的大脑已经是一个残缺不全(corrupted)系统?是不是随着年轮的磨损,它已经不胜负荷,日薄西山,快要到报废回收的年限了?难道不是吗?如果大脑被想像成一个电脑,那么也是一个运行了四五十年的爷爷姥姥年纪般的超级电脑了!人造的电脑三五年就要换代,什么386,486,奔腾系列,i3, i5, i7,变得快得很,令人眼花缭乱。可是我们这个大脑历经半个世纪,仍在运行,既没换CPU,也没换内存,自己能从386,486,一直进步到i5, i7,还要继续自己换下去!这是多么可怕的自我修复,自我提升,自我纠错的能力!世上哪有这么经久耐用,不老不坏的电脑?
         

可是,人为什么又明显地感到岁月不饶人?人们通常的解释是,人的盛年一过,一切都开始走下坡路,不论体力,智力,记忆力都要下降。脑细胞在退化,在死亡;肌肉在松弛,在萎缩;记忆力在衰减,在模糊。新陈代谢,生老病死,确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但是,何谓盛年?花样岁月,豆蔻年华?还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华国锋主席当年五十有六,还被人称为正当盛年,还能领导四化三十年。这到底是因人而异,还是因时而异?
其实人本身的存在就是由一组远离平衡的非线性稳态构成。就是说,人生是一个多个局部平衡构成的过程。其最终还是要坍塌,归于更大尺度上的平衡 - 那就是一黄土。换句话讲,人生于无,变成人形,立于世界,是从熵(紊乱度)减少开始的。这本身就是一个逆天的过程;当人体机能由盛而衰,到最后归于尘土,化为乌有,则是一个熵增加的过程,一个顺天的过程。自然界万物的发生发展无一不是最终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的。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普适的规律所预见的。在一个大的尺度上看,无事不是循着这个定律走的。
道理如斯,大师们怎么说,苍生们就怎么信。信则信也,稍加思索,却是百思不得其解。有些东西,看起来似是而非,虽然半信半疑,却也人云亦云。一般人也就不予深究。有时闲来无事,坐在那里搬弄概念,有时思想上信马由缰,还偶有心得。意念至此,且容我管中窥豹,在此略表一二。
其一,器官的衰老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就如人生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一样,是不可更改的。即便如此,人们仍旧要在这有限的生命中,分阶段完成生长,学习,工作,恋爱,生育,迎朝阳,送落霞,坐轮椅,躺病床,爬高烟囱的过程,仍要活出精彩,要建功立业,不枉来世上走一遭。文人要传道解惑,著书立说;武夫要效命疆场,封侯拜将;凡夫俗子要养家糊口,买地买房。没有人从生到死,在消极地等待死亡。所以说,人生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局域平衡,只有这么想,才能让你从容地完成以上这些步骤, 而不感觉到枉此人生。同样,人体器官的衰老,也不是像坐滑滑梯那样直线下降,而是在相当长的几十年时段,平稳地消减。描画出来,就像一个梯形的曲线。

以我看来,从三十到六十五岁左右这样一个期间,尽管是衰减,但其过程几乎是一个缓缓的平台,而不是像过山车那样急剧下滑。也就是说人体器官的半衰期很长。因此即便五六十岁了,记忆能力仍旧退化很小。
如果人的大脑被想象成一个电脑,那么记忆存储部位应该有相应的老化的速度。这意味着,不管你是存儿时琐事的硬盘,还是存四五十岁时记忆的地方,不分先后,都应该一起衰减(decay),莫不例外才对 -- 人的脑袋不过半尺见方,其中这个部位跟那个部位都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应该没有嫡出庶出之分,哪个记忆单元也不能说比其它更特殊很多,用的材料更精贵些。
可事实是,老旧久远的事情记住了,而新近发生的事件反倒没有记住。怎么解释?让我们做一个逻辑反推。先不管为什么新的东西没有记住。反推像这样进行:既然老的东西存在那里几十年都能记住,一点也不损失,这只能说明,大脑的记忆力非常好,即便已经五六十岁了,仍然好的不得了。因为你能记住小时扳脚丫子往嘴里喂的情形,这真是不可思议的记忆能力!再者,因为不能证明这块记忆单元比那块记忆单元更加特别,我们能够假定,人的记忆单元在五六十岁仍旧普遍完好,不是哪一个局部记忆区域好。否则你不能说明为什么用过的记忆单元会完好如初,而未启用的记忆单元反倒不能使用(用进废退?)
其二,既然记忆能力几乎没有变化,依旧完好,但为什么人又说记不住近期所发生的事情?现在我们需要回答这个问题了。
有没有可能这种对新事物失忆根本不是记忆力退化造成?如有这种可能,那么可以从哪方面去探索,去证明呢?
一个可能的解释仍旧可以从与电脑类比得来。电脑的存储是分先后顺序的。先到的信息先找到地方安营扎寨;后到的不能后来先存,而只能放在剩下的记忆单元。对人而言,孩童和少年时代,大脑空空的,有的是地方存储信息,予取予求,完全随意。到了后来,长成大人,经历的事情多,信息量大,占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多,而且只能存到剩下的记忆单元。到了最后没地方可存东西了,装不下了。只能动态存储,或者是“闪存”。睡觉就像机器进入hibernate,或者说它sleep了。存在动态存储里的东西,醒来的时候可能就不存在了。
因此越到老来,越不能找到记忆空间去存储,只能既存即取。那就是为什么刚看的小说忘了名字;才念的单词,不知道怎么拼读。上次party结识的朋友,今天碰上竟然叫不出姓名,只能认个脸熟。这一切在我看来,都不要紧,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一点也不证明你的脑子坏了。相反这只证明你的大脑装了太多的信息,再也装不下更多的信息。要知道在现今时代,信息就是金钱。你的大脑就有大数据,一个浑然天成的cloud系统,时髦且值钱。下次看到脸熟的人,叫不上名字,就用手使劲握住他的手,像狗见狗一样,激动得说不出话,表示久别重逢,不胜思念就行了。
你们同意这种说法吗?你们不信,我信。认识到这一点,从医学上讲,研究就不能再仅仅着眼于怎么延缓人的细胞和器官的衰老。那只是一个方面。我们应该从新的途径去寻找出路。
一个方向就是,既然存储单元没坏,只是存储空间满了。用计算机的人都知道,唯一的办法就是,要么删去不再需要的data以腾出空间,要么增加内存,另加一个hard drive。这就是所谓的开源节流。
有一个亲戚,说她的孩子艰难岁月小时候吃了太多的土豆,变成了一个土豆娃娃。至今心里想着就觉得亏欠了孩子。但是这孩子从小就聪明异常,学习一骑绝尘,遥遥领先。长大了也是出类拔萃。前不久她妈又说起这事,我说你长期喂她这么多土豆,歪打正着,这一吃吃得好。那时不吃土豆,现在可能真成了土豆啊。
医学上早有说法,土豆帮助大脑短期记忆。考试前几天,先吃他几大碗土豆,不管是土豆泥,土豆条,还是土豆烧牛肉,先把自己变成一个土豆再说。这样你的记忆力就会超群,什么艰深难记的医学拉丁名词,TOFEL,GRE,物理公式,化学分子式,完全在脑子里面存的牢牢的,想跑都跑不了,想忘都忘不了。再也不用临考试时把它们写在手板心或者大腿上,那样麻烦,有点偷鸡摸狗之嫌,还不显得高大上,智力超群。说到这里真是好后悔呀,怎么在自己读书考试时,就不懂这个窍门?
医学专家们,能不能证明,吃某种东西比如说土豆,能有效地增加大脑记忆区域的记忆分子容量,或者说提高记忆区的存储密度。更进一步地想像,能不能改变信息存储的方式,变得更加快速存取,更大空间节省。一句话让吃猪脑补人脑这种民间的传说有坚实的科学实验的支持。
另外一个就是,人脑跟电脑不一样,人的记忆一旦产生,不管这是痛苦的经历,还是欢乐的记忆,再想抹也抹不掉了。不管你走到哪里,不管想不想再回忆起这个历史的片段,它都时刻与你相伴一身,绝不轻言分手,随风飘去;也不管你的大脑还有没有空余的记忆空间,还能不能寄存今天发生的事,这些个老旧无用的信息依旧会牢牢地霸住金贵的存储单元,不让新来者进驻。以我看来,人的设计从各个器官到思维方式,可以说是精妙绝伦。只有这一样东西被忽略了--人不能有意识地删除不想要的记忆,以便为新的信息腾出位置。这是电脑胜出人大脑的一个显著的指标。你能想出还有什么造物主的疏忽之处吗?
大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者们能不能发明一种方法来清除脑里面无用的信息,把大脑变得更加清洁,干净,高效,整旧如新?如能那样,也就不用换头手术了。
忘了告诉大家,心动不如行动,昨天晚上烧了一碗土豆泥,因为孩子明天有期末考试。端出来,叫她不管好吃不好吃,吃下去,把脑壳变成大英百科全书。可小土豆坚决拒绝自己同类的帮助,不尝一口。只好自己再补一补,让记忆力再上一层楼了。
附注(来自于网上):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大宗师》,是一句经典成语,原指两条鱼因泉水干涸,被迫相互呵气,以口沫濡湿对方来保持湿润。它们不禁怀念昔日在江湖中互不相识,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多指在尘世中忘却彼此,不通音讯。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0 回复 fanlaifuqu 2015-12-10 00:08
老记忆也是占着茅坑!
0 回复 钓鱼城 2015-12-10 01:04
fanlaifuqu: 老记忆也是占着茅坑!
是的,范老有无方法清除脑内无用的信息?
1 回复 淡淡的米兰 2015-12-10 01:09
这个深有体会,儿时记忆至今不忘,现在再学什么很难记牢,发生的事也一样。还好,银行密码还能记牢
0 回复 钓鱼城 2015-12-10 01:13
淡淡的米兰: 这个深有体会,儿时记忆至今不忘,现在再学什么很难记牢,发生的事也一样。还好,银行密码还能记牢
因为是银行密码,强迫自己多记几遍,可能就存进去了。
1 回复 金竹陶器 2015-12-10 01:44
儿时接受的多是真实,成人面对的太多了虚假
1 回复 白露为霜 2015-12-10 01:53
"先吃他几大碗土豆"

good idea.  
2 回复 钓鱼城 2015-12-10 01:53
金竹陶器: 儿时接受的多是真实,成人面对的太多了虚假
不能同意更多
2 回复 钓鱼城 2015-12-10 03:12
白露为霜: "先吃他几大碗土豆"

good idea.   
是的,暂时增强记忆力。
0 回复 洛游邮乐 2015-12-10 09:57
“下次看到脸熟的人,叫不上名字,就用手使劲握住他的手,像狗见狗一样,激动得说不出话,”。很绝,很实用!
1 回复 钓鱼城 2015-12-10 11:19
洛游邮乐: “下次看到脸熟的人,叫不上名字,就用手使劲握住他的手,像狗见狗一样,激动得说不出话,”。很绝,很实用!
哈哈,用过没有?
坦白地讲,我还没有试过。
2 回复 洛游邮乐 2015-12-11 00:20
钓鱼城: 哈哈,用过没有?
坦白地讲,我还没有试过。
还没有练到那炉火纯青的地步,还会激动得说出半句话:“你好。。。”。后面那半句“你是谁”就免了
1 回复 钓鱼城 2015-12-11 01:10
洛游邮乐: 还没有练到那炉火纯青的地步,还会激动得说出半句话:“你好。。。”。后面那半句“你是谁”就免了
哈哈,很好。向阁下学习。
1 回复 四月愤青 2015-12-11 05:52
扯闲篇扯出深奥的神经生理理论来了。就加点儿佐料:随着年纪的增长,记忆力减退,如果不是储存硬件的质量减弱(变差),或许是从大脑的硬盘储存库到工作台的这段提取通道的问题;后存入的信息记忆提取通道很细弱,不像儿时就建立起来的神经通道那么熟畅,所以容易憋火。电脑越新越好,人么,技能重复的次数越多越经久。
2 回复 钓鱼城 2015-12-11 07:41
四月愤青: 扯闲篇扯出深奥的神经生理理论来了。就加点儿佐料:随着年纪的增长,记忆力减退,如果不是储存硬件的质量减弱(变差),或许是从大脑的硬盘储存库到工作台的这段
好,引进了bandwidth,从broadband变回到dialup?
0 回复 秋收冬藏 2015-12-12 11:18
前天在图书馆,遇见一老美,叫着我名字给我个大hug,可我怎么也想不起她叫啥了,很沮丧地感觉自己可能快老年痴呆了。
2 回复 钓鱼城 2015-12-13 10:01
秋收冬藏: 前天在图书馆,遇见一老美,叫着我名字给我个大hug,可我怎么也想不起她叫啥了,很沮丧地感觉自己可能快老年痴呆了。
读了以后,希望好受一点。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4 14: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