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前美国人在用什么 - 洗脸盆收集 [2019/09]
- 我对移民潮的看法 [2015/09]
- 一件小事 [2019/05]
- 川普擒鹤 [2019/02]
- 现代人大都有便秘的倾向 - 厕所史(屎)话 [2015/11]
- 中美关系正在失控,这里的华人生活在窄缝中! [2019/10]
- 10个硅谷大公司6个CEO是印度人,为何世界没有印度威胁论? [2020/04]
- 为什么大多数犹太人总是支持民主党? [2016/08]
- 星期六夜间实况(SNL)节目辱华的风波和华人表演艺术家的崛起 [2019/09]
- 为什么美国股市一直没有垮掉? [2019/08]
- 中国跟世界干了两仗了,下一仗结果会怎么样? [2019/03]
- 清明时节回国见闻 (4) - 重庆菜市场一览 [2016/04]
- 美国逐渐消失的工匠精神和史上最精美的工具箱 [2021/02]
- 与文明为敌 - 2019年起,高考政审又回来了! [2018/11]
- 最后一课 - 写在中国禁止课外补课的政策生效之时 [2021/08]
- 为什么没有归属感? [2019/06]
- 中国,一个山寨大国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强吗? [2016/10]
- 奇惨的人生:高考上大学被人两次顶替 [2020/06]
- 从机器翻译语言说开去 [2018/01]
- 我忠实的朋友 - Trixie 的不归路 (2) [2015/06]
- NBA: 今年的总决赛势均力敌, 比分变成2:2 [2015/06]
- “印度裔正在接管美国”,对莫迪政府不是什么好事 [2021/03]
最近由美联社和芝加哥大学合作进行的民调显示,"美国的分裂堪比南北战争前,好日子不再有。"是不是这样夸张,大家生在其中,各人去感受。
据这民调,有一半多的人认为,美国的好日子不再存在。当前美国的分裂状况非常令人担忧。有80%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国人在最重要的价值观上严重分裂;有85%的被调查者觉得相比过去,国家的政治分裂更严重;现有的两党候选人川普和克林顿,都不能使美国人更加团结。为什么国家以及人民存在这样严重的分歧,究其原因,25%的人认为来自于不同的政治利益和政治观点,18%认为是经济利益或观念,14%认为是种族或种族偏见。
调查结论,人们对今年的两党候选人的个人品质很不满意。川普粗鲁而又自我感觉良好,而克林顿撒谎成性,诡计多端。距离总统大选的日子还有三个月左右,裂痕还在加深、加宽,这些裂痕存在于不同种族、年龄、教育程度,性别和地区的人群中。
这确实是令人非常担忧的。当下的情况在于,社会有时是以跳跃和动荡不安的形式前行的。社会形态的急剧变化使得其中的人无所适从。对立的双方都认为反方从当前的政治经济结构中,占去了太多的好处和利益,而自己已经被压得只有进气,没有出气了。唯有拼死一搏,方能起死回生。
最近与一个从小生长在克里夫兰的犹太人谈起Demographics, 他讲到以前称为"铁锈地带"(Rust Belt)的中北部数州大量的蓝领已经失去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在钢铁,汽车,铁路,航运以及煤矿行业从事的工作。这些行业曾经给众多的家庭提供了体面的工作和足以支持一家人生活的薪水。这个衰退现象其实从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几十年过去了,这种痛苦似乎没有减轻,只是在加重,几乎到了绝望的境地。有些地方也尝试着转型。但城市的转型只能提供很小一小部分的工作,像匹兹堡的银行业,俄亥俄的医疗服务和保险业等等。完全不足以恢复过去的辉煌。同样在南方农业区或者说”圣经地带“(Bible Belt),像乔治亚州这样昔日以花生和棉花为支柱的州,土地的出产入不敷出,导致大量的土地休耕,多数农民们并不是人所想象的中产阶级,你从他们简陋的居住条件就可以看出。他们也试着想迁入大城市里开始新的生活,由于缺乏足够的教育使得他们的竞争力很弱,只能从事一些低端的体力劳动。这使得他们望而却步。
这种现象在广大的中西部,南部各州较普遍,可能除了东西海岸少数大都会地区以外。在这些称之为共和党票仓的地方,很多受到影响的家庭彷徨无助,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做什么似乎都不能改变这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代人的颓势。人们就像困在笼子里的动物,焦躁异常。即便是在这些地方的大都会地区,很多主流社会里的白人阶层,也曾试图寻找其他的途径,精耕服务性行业,从事房地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儿童教育,瑜伽健身,心理质询,以及其他消费领域中间环节的工作等等,以维持一种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这样下来,美国的服务行业的比重变得很大。但是,2008年的经济风暴,几乎把这部分人也赶上了绝路。在亚特兰大这样一个高科技不是很发达,但存在多样经济形态和就业机会五花八门的城市,在这次经济危机里,有那么多的foreclosure cases,从好学区里搬出去的几乎都是破了产的白人家庭。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人告诉他们,他们的工作,昔日的优裕的生活,他们口中的食,栖身的屋,儿女的学费,一切的一切,都是被那些发展中国家的人拿走抢去了,不仅把生产线搬到那些国家去了,而且那些国家的人还大量地跑到这来抢工作,抢福利,来吃掉养老金,和医疗保险金。他们对全球的经济一体化,对人口的自由迁徙,对合法和非法移民的涌入,持非常负面的态度,出离愤怒是可以想见的。
在这个时候,如果有候选人让他们相信,他能帮他们把这些东西统统拿回来,让他们每天仍旧能够上班做他们熟悉的活,体现他们的价值,萌生往小的说是养家糊口,往大的说是为国争光(”Made In USA“)的自豪,下班后一瓶冰镇啤酒,坐下来悠闲地看一场棒球比赛,等着在家的太太把一桌丰盛的晚餐端上来,一家老小静默祷告后,分食进餐,享受一天劳作后的温馨和安宁;让他们仍旧不为工作担忧,有事找劳动工会,过那么一段时间,罢罢工,让厂主涨涨工资,最好福利到死后都有,以泽被未亡人。你说他们会不会无条件地接受这样的offer而拥戴他作为代言人?我想是人都会这样做的。所有的这一切,都会使这些失去了过去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即使已进入了后工业社会的信息时代,仍会不由自主地往回看,去追忆过去的时光,去缅怀过去那种 “道不遗失,夜不闭户,人人君子,个个圣贤“的上古(严格说,是上个世纪)大工业时代的生活,并使之成为唯一的向往了。回忆总是一种带着甜蜜的忧伤,因为你永远不能让时间倒流。可愈这样,愈弥足珍贵。
保守,有时是一种心态,有时是一种年龄段的取向;有时也是一种生活的所迫。就是说,这里面,既有人生观的选择,人生路上的变轨换道,也有不得已而为之的遗憾。
这些实实在在是问题,非常严重的问题,不可逾越的沟坎。不论谁上台,都必须面对的,而且根本无解。可是有一点应当指出,那就是过去了的,将永远不会以同样的形式回来。现实虽然残酷而不近人情,当下挺立潮头的,又能知道下一波的受害者是谁?
我喜欢的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被拍成电影,剧中以一个六岁小女孩的视界去看那个旧时代的北平,看到了犯人被砍头,看到了穷人家孩子的可怜,看到了当教师的父亲在贫病中逝去,听到了画外音她父亲的亲切话语,“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看到了最后在枫叶红了的金秋,小英子坐上了驴车,带着几个小小的包袱,跟着失去了主心骨的母亲,带着对胡同里的人和物的眷恋,向着不可知的未来驶去,直到隐没在夕阳下的远方。。。结果去了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