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前美国人在用什么 - 洗脸盆收集 [2019/09]
- 我对移民潮的看法 [2015/09]
- 一件小事 [2019/05]
- 川普擒鹤 [2019/02]
- 现代人大都有便秘的倾向 - 厕所史(屎)话 [2015/11]
- 中美关系正在失控,这里的华人生活在窄缝中! [2019/10]
- 10个硅谷大公司6个CEO是印度人,为何世界没有印度威胁论? [2020/04]
- 为什么大多数犹太人总是支持民主党? [2016/08]
- 星期六夜间实况(SNL)节目辱华的风波和华人表演艺术家的崛起 [2019/09]
- 为什么美国股市一直没有垮掉? [2019/08]
- 中国跟世界干了两仗了,下一仗结果会怎么样? [2019/03]
- 清明时节回国见闻 (4) - 重庆菜市场一览 [2016/04]
- 美国逐渐消失的工匠精神和史上最精美的工具箱 [2021/02]
- 与文明为敌 - 2019年起,高考政审又回来了! [2018/11]
- 最后一课 - 写在中国禁止课外补课的政策生效之时 [2021/08]
- 为什么没有归属感? [2019/06]
- 中国,一个山寨大国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强吗? [2016/10]
- 奇惨的人生:高考上大学被人两次顶替 [2020/06]
- 从机器翻译语言说开去 [2018/01]
- 我忠实的朋友 - Trixie 的不归路 (2) [2015/06]
- NBA: 今年的总决赛势均力敌, 比分变成2:2 [2015/06]
- “印度裔正在接管美国”,对莫迪政府不是什么好事 [2021/03]
做物理研究的,特别是做凝聚态理论的, 都知道他的大名。如此英年早逝,殊为可惜。
可这两天的有关张教授的新闻霸屏的现象,令人感到非常的惊讶。一个物理学教授,尽管很有些学术名气,那也止于学术界相对狭窄的圈子。 炒到像前些时范冰冰,刘强东这些业界名人那样的程度,满世界都是他的新闻,也是闻所未闻, 叹为观止了。搞不好,张先生九泉之下如有知,也不知心里作何滋味。
读了这两天的消息,大多数写手都是以第一手新闻发稿的。可是读来读去,害的我昨天跟人抱怨,到底张先生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去世的都没有说清楚。这消息的新闻性也就没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新闻的四大要素嘛。说是在斯坦福校园跳楼的,可除了胡佛塔之外,还真没有那么高的地方让人跳下。直到今天才有人说是在旧金山高楼上发生,这还可以解释得通。但到底怎么发生的,在哪儿发生的,还得要等权威的调查结果出来才算。
说到美国物理,由李政道先生主持十年的CUSPEA (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项目,当年从中国输送了大批的物理系学生来美深造。其中做得好的,为数不少。与做生命科学那些大拿,施一公,饶毅,王晓东,还有方舟子诸公不同,通常这些做物理的都比较谨言慎行,默默地在那里耕耘。他们毕竟是做格物致知的,在学术上,严谨有余,而活泼不足。如果以海洋中不同层次那些生物来比喻他们,那么他们就是海里的深水鱼,海底的红珊瑚,沉在下面,不怎么浮到水上面来的。而有些人之所以成为公众场合被人追捧的明星,那也是近些年国内的钱多了,有了各种各样的programs,像千人计划,长江教授,讲席教授等等。这些有着强烈诱惑力的钓饵,把他们终于钓出来了。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深埋在我们心中,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多么强大。自古以来,各朝各代中国的读书人以毕生精力,穷经皓首,读万卷书,到头来,自视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归宿还在于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重点在于出山, 一般不会轻易让自己凉菜的。残灯孤影下的道士和尚那样的生活从来不是他们的选项。孔孟儒学的强大生命力就体现在先出世(苦读经书),然后入世(做官当老爷),非常贴切地反映了人的基本诉求而成为人发奋图强的无尽动力。
而现代社会,毕竟有所进步,有所不同。其中一个特征,就是给读书人以更多的选择。书读好了,除了入仕,还可以入市!就是除了当官,还可以待价而沽,挂牌售卖。 知识和技能可以变成金钱,股票,期权,和户头。这一玩就玩得开心,玩得大了。人就像喝下了忘忧水,心也成倍膨胀,一句话,嗨了起来。
世说新语 - “学而优则仕”。 人们的行为把它推而广之,成了,“学而优则市”。
爱因斯坦说了这句话,“宁静谦逊的生活比纷纷扰扰地追逐成功更让人快乐”。到底是怎样,还得自己去体会。
愿逝去的人恢复到平静里去,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