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前美国人在用什么 - 洗脸盆收集 [2019/09]
- 我对移民潮的看法 [2015/09]
- 一件小事 [2019/05]
- 川普擒鹤 [2019/02]
- 现代人大都有便秘的倾向 - 厕所史(屎)话 [2015/11]
- 中美关系正在失控,这里的华人生活在窄缝中! [2019/10]
- 10个硅谷大公司6个CEO是印度人,为何世界没有印度威胁论? [2020/04]
- 为什么大多数犹太人总是支持民主党? [2016/08]
- 星期六夜间实况(SNL)节目辱华的风波和华人表演艺术家的崛起 [2019/09]
- 为什么美国股市一直没有垮掉? [2019/08]
- 中国跟世界干了两仗了,下一仗结果会怎么样? [2019/03]
- 清明时节回国见闻 (4) - 重庆菜市场一览 [2016/04]
- 美国逐渐消失的工匠精神和史上最精美的工具箱 [2021/02]
- 与文明为敌 - 2019年起,高考政审又回来了! [2018/11]
- 最后一课 - 写在中国禁止课外补课的政策生效之时 [2021/08]
- 为什么没有归属感? [2019/06]
- 中国,一个山寨大国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强吗? [2016/10]
- 奇惨的人生:高考上大学被人两次顶替 [2020/06]
- 从机器翻译语言说开去 [2018/01]
- 我忠实的朋友 - Trixie 的不归路 (2) [2015/06]
- NBA: 今年的总决赛势均力敌, 比分变成2:2 [2015/06]
- “印度裔正在接管美国”,对莫迪政府不是什么好事 [2021/03]
这个事件是以美国著名的喜剧逗笑节目(Comedy Show)- 纽约的星期六夜间实况(Saturday Night Live, 简称SNL), 新选进三名喜剧表演笑星谐星作为事情的发端。注意这是喜剧秀(Comedy Show),不是脱口秀(Talk Show)。 据说,两者的区别是,后者主要是一人主持,众多被邀请者参与;而前者更像中国的小品,可以是多人上台表演,当然也可以说单口相声,不拘形式,反正你得要把人逗笑才行。
生活里面苦事多,普通人每天都需要看笑话,用别人的错误和滑稽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兴头,让自己过完轻松愉快的每一天,再上床睡觉。因此看这些深夜节目的观众特别多,而且要求很高,非常严苛,表演者能够讨得观众的喜爱尤其难,首先你得深谙主流社会的大众(folk)文化,和他们的所思所想;同时要有精湛的驾驭语言的天赋和临场应变的才能,表演者的说辞必须与听者的思想过程吻合,让人心有共鸣,这功夫真的是非一朝一日所能练就。一句话,说什么都要有笑点,或者是幽默风趣。
人说这有点像熬鹰。有多少才华横溢的人都在这台上努力地逗人笑,依然折戟沉沙,铩羽而归, 但他们乐此不疲, 不仅仅是为了钱和名。美国正在上演的电视连续剧《Marvelous Mrs Maisel》久红不衰, 讲的就是一个纽约的犹太奇女子,怎么在婚姻失败后,经历了酗酒,嗑药,自暴自弃,然后走进酒吧,半醉半醒,把胸中的块垒和对世事的不平,用一种戏谑和嘲笑的口吻加以描述,把自己的无奈和困顿以解脱的方式送给了台下多多少少生活苦逼,经历相似的观众,一炮而红的过程。前些年,海派清口周立波,在他事业高峰时,能够一人不停地说它一两小时,把上海人逗笑,让他们认可,乖乖的掏出两百元大钞,来听一个白相人白相,那是非常不容易的。正是因为这不容易,所以回报率也不菲。我们华人看人看事,向来以钱作为度量衡,就是以钱为纲。可以说,那些SNL的大牌明星挣钱的速度是按百万千万的规模来框算的,一点也不亚于那些好莱坞的电影明星或者电视台的著名节目主持人。
好了闲话少说,书归正传。这次有关SNL的一个事情是一位三十一岁的美国人,Shane Gillis,三个新选进的谐星之一,被曝曾在一年前的一个系列喜剧节目中,模仿华人餐馆里侍者蹩脚的中国英文口音,嘲讽华人的搞笑事件。这个事情在两天前SNL公布新选进的三个新喜剧演员时,被人爆料,公布于众。此人马上出来道歉,说到,作为谐星,做喜剧节目,总是要跨越该说不该说的界限,以期获得最好的喜剧效果。如果他做的节目,冒犯了某一个族群,那么他表示道歉。对此NBC(SNL的主办方)没有作出任何评论。
但是这个事件似乎没有结束,CNN等继续跟进报道后续事件。民主党今年的华人候选人,杨安泽(Andrew Yang)据说也来趟水(Wade into)。渐渐的,这个事件正在变成一个政治事件。人可能要问,这件事情变成政治事件会对这位先生不利吗?处在中美交恶,乱象横生的现实阶段,一般的普通美国观众会持什么态度,可想而知。我女儿告诉我们,这人的所谓辱华言论,似乎是在抢镜头,还没有开始正式表演,先把自己炒得红红火火,观众保证大增。如果真是这样,长见识了。
与此对应,这次SNL遴选事件的另一个热点,或者说更令华人感兴趣的是,第一次一位华人,也可以说是第一位亚裔,被选进了极端保守,貌似排外的SNL喜剧节目。所有的主要新闻媒体都专门提到了这位新晋。这是一位二十九岁的年轻人,叫杨博文(Bowen Yang)。其父母均来自于大陆中国,他是出生在澳洲,长在美国的第二代。据他自己解释他的名字时说的,博文的意思就是他那个当博士的爸爸想要他博览群书,长大做一个学富五车的科学家。七年前,他毕业于纽约大学,专业是医学预科和化学双学位,他笑称自己是纽约 (Real Estate) 大学毕业的,可能是说这学校毕业生在纽约做房地产成功的太多还是怎么的,自己没有如学校所愿,在钱财方面为其争光添彩。确实他毕业以后并没有做房地产或者任何赚大钱的职业,而是跑到曼哈顿一家很小的为人设计Web Site的IT 公司当了一个程序员。 这跟他所学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
他之所以选择到那里上班,纯粹就是为了从小的挚爱 - 表演艺术。为了真正学到表演的精髓,他得靠近百老汇大街,要到百老汇去客串,去表演,去寻找机会。这几乎成了他这七年唯一的精神寄托,这也是他下班之余,倾心相注的事情。为了这,他无暇顾及别人,无论是来自家庭或者是周围人怎么去看待这有点玄乎和不可捉摸的事情, 他都不在乎。他IT工作的工资不高,几乎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但他不在乎眼前的挣多挣少,只要能活下去,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想见,这七年他是怎么走过来的,经历了多少苦难,招了多少白眼,不解,和蔑视,才能从一个近乎什么表演艺术都没有学过的圈外人,一下跳进去,不要命地这样向着自己选定的目标游去。能不能到达彼岸,不仅令岸上的人胆颤心惊,连他自己可能都没有什么把握。
也算天道酬勤,他的努力,得到了同行的认可,2018年被声名遐迩的SNL选为三个新写手(Writer)之一,终于在SNL有了一席之地。一年半以后,再上一层,被推到前台,正式成了SNL节目的喜剧演员(Comedy Cast), 终于有了自己的舞台和团队,能登台去给美国大众表演。当然,这只是前进中的一个阶段,他只是登上了一个更大的舞台,有了给广大民众表演的资格。
下一步是怎么在舞台上表演,去得到大众的喜欢和认可。对于一个华人或者说亚裔喜剧表演者来说,突破种族偏见的围篱和文化的界限,是何等的困难。我稍稍看了一下听众对Bowen表演的评价,毕竟初来咋到,人对人首先都是拒绝和排斥,然后才是接纳,不奇怪。可以想见,他身上有好大的压力。我只能说,Bowen Yang 要好自为之,放松(relax),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刀山火海都上过了,能做到现在这一步,已经是成就卓然,为华人又打开了一扇门窗,并且已经登堂入室,非常不错了。这对现阶段华人在美的处境和情绪上的迷茫有一种正面的效应。作为华人能在SNL上表演一番,希望不要成为西人猎奇的一时之选,变成陪衬和附属品。
我们都早已为人父母,可以想见,这样的孩子走到现在这一步,要经历多少失败和沮丧,让父母平添多少挂牵而夜不成寐。对孩子求全责备,每一样事情都要符合上一代的认知和道德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以为最重要的就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展吧。从Bowen这个人的经历,可以知道人生有多少不确定性。我们也能看到,华人在后代的培养上还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以我现在的认识来看,真的是七十二行,行行出来的都是状元。Bowen Yang 也是。不一定只是做科学,做技术,开公司, 挣大钱才是成功。不信,你来像他那样试试。
华人重视教育,这是出了名的,肯下功夫,从幼儿园开始,以把孩子送到哈佛,耶鲁为荣,一路全A,这不错,很好。但这只是人生成功的前半段。往往重要的是后半段,就是从学校出来了以后,回到了社会,也就是怎么开始人生成功的后半段。华人新一代是不是仍旧像他们的前半生那么辉煌,我很怀疑。而后一半的成功,才是前一半的努力所要想达到的,难道不是吗?我们说过不要过分强调结果,而更应该注重过程,就是说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先欣赏路途边上的风景。那就让我们的孩子选择一条充满了独特风景,而又不十分拥挤的小道吧。
另一个事情,也是我反复说道的,那就是人要成功,真的是需要在自己的工作之外的某一样事情(就是爱好)上下功夫。因为这是他们倾心相爱的东西。人天生有发现自己独特才能的能力,并能把它作为自身一辈子努力的方向。本职工作固然重要,因为它是安身立命,养家活口的经济支柱。没有它,你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毕竟你不是十八十九世纪的法国英国贵族,能够一心向学,不为油盐酱醋发愁。但是你的日常工作很有可能不是你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打发,排遣你那过分的精力和发挥最能表征你独特的天生才能呢?你的时间你做主,你的才能你做主。尽情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
照片来自网上,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