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前美国人在用什么 - 洗脸盆收集 [2019/09]
- 我对移民潮的看法 [2015/09]
- 一件小事 [2019/05]
- 川普擒鹤 [2019/02]
- 现代人大都有便秘的倾向 - 厕所史(屎)话 [2015/11]
- 中美关系正在失控,这里的华人生活在窄缝中! [2019/10]
- 10个硅谷大公司6个CEO是印度人,为何世界没有印度威胁论? [2020/04]
- 为什么大多数犹太人总是支持民主党? [2016/08]
- 星期六夜间实况(SNL)节目辱华的风波和华人表演艺术家的崛起 [2019/09]
- 为什么美国股市一直没有垮掉? [2019/08]
- 中国跟世界干了两仗了,下一仗结果会怎么样? [2019/03]
- 清明时节回国见闻 (4) - 重庆菜市场一览 [2016/04]
- 美国逐渐消失的工匠精神和史上最精美的工具箱 [2021/02]
- 与文明为敌 - 2019年起,高考政审又回来了! [2018/11]
- 最后一课 - 写在中国禁止课外补课的政策生效之时 [2021/08]
- 为什么没有归属感? [2019/06]
- 中国,一个山寨大国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强吗? [2016/10]
- 奇惨的人生:高考上大学被人两次顶替 [2020/06]
- 从机器翻译语言说开去 [2018/01]
- 我忠实的朋友 - Trixie 的不归路 (2) [2015/06]
- NBA: 今年的总决赛势均力敌, 比分变成2:2 [2015/06]
- “印度裔正在接管美国”,对莫迪政府不是什么好事 [2021/03]
自然是我师。我从小生活在西南部,那里是江河的源头和上游,河流给我上了人生的第一课。
嘉陵江边长大,桃花水发时节,看惯了它的一江春水,含着泥沙,急匆匆地 往东流去。它是一条母亲河,由无数山涧的溪流和小河汇成。
嘉陵江山水图
由于河岸的陡峭,河流的蜿蜒,冬天枯水的时候,水落石出,看得到河床的低处,盛满了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鹅卵石。

没有谁一生中没见过鹅卵石。这种石头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陆地到大海,到处都是。一点也不鲜见。
嘉陵江边的鹅卵石
但是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变出来的吗?我们可以去翻书,也可以凭自己的想象,找到所谓的答案。简单说来,山上的石头,大大小小,或被自然力震动风化,或从岸上被风吹滚落,或遭暴雨冲入滚滚的激流,掉进了溪沟和河的底部,成了河床或者河流的一部分。从此开始了它们一生的嬗变和迁徙。
经过千万年水的浸泡和冲刷,跟河床以及河中石头泥沙的相互碰撞和摩擦,从里到外,它们的形状,材质,秉性都与以前豁然不同了。一句话,它们不再是原来的石头。
首先它们没了棱角, 变得圆圆的或者是椭圆形的。这是经历无以计数的跟周遭的磕磕碰碰打造出来的。最开始,它们锋芒毕露,扎手扎脚,满身是尖锐,碰谁怼谁,决不含糊。结果,还没被水往前冲出去几步,就被河流的弯道所阻碍,被同样棱角分明的石头兄弟们别住,动弹不得。大家像螃蟹,互相钳制,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让谁,你不让我出头,我也不让你露脸。就这样互相耗着,打发着时光,看谁沉得住气。
久而久之,石头越堆越高,越积越厚,把河道都要堵塞起来。水不畅通,河面变得更窄,水速则更加快而且急。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冲刷,石头的棱角被泥沙慢慢地磨洗掉了,变得比较平滑, 相互之间有所松动,而不再是那么死死地卡在一起。夏季汛期到来的时候,山洪暴发,排山倒海的激流终于把多年的堵塞的围堰冲垮。洪水以推枯拉朽之势,夺路而行,一泻千里。挡路的石头被冲得七零八落,一路滚的滚,爬的爬,落荒而逃。不管怎么说,石头们终于往前行了。这使人试着慢慢去理解自然之道,那就是一味阻挡和掣肘并不能真正地体现自身的价值。要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可能还需要用另外的方式 - 那就是顺应潮流。千年都江堰昭示的是,若要治水,宜疏不宜堵。不要做拦路挡水的障碍。那不是所谓的中流砥柱,也不是夜里的航标,而是让船翻人亡的险滩和礁石。
其次鹅卵石历经地质年龄一般长的浸蚀,挤压和摩擦,从里到外都有了变化,其特征之一就是质地致密,非常坚硬。初看起来,鹅卵石貌似平常,其硬度却不输于玉石。大家知道,翡翠属于刚玉或者硬玉,硬度在6.5 到7 之间。一般的软玉,硬度则低于6.5。而鹅卵石主要成分是石英,硬度在7左右。有的鹅卵石光滑莹润,形如子玉,拿在手上,让人感到通透舒适。人们做过实验,让一块刚玉和一枚鹅卵石从同样高度落到硬石板地上,发生了玉碎,而鹅卵石这个“卵”几乎完好无损。
鹅卵石可以说是貌不惊人,朴实无华,遍地俯拾皆是,却也温润如玉。外柔内刚。这怎么形成的?鹅卵石们从一开始掉入水里,自然条件就不是很好,自身材质一般般,打造不出什么好东西,也就无人问津(我最佩服的四大川菜:麻婆豆腐,鱼香肉丝,水煮肉片,和回锅肉有相同特征, 那就是食材太普通了,可却好吃,从不嫌贫爱富,谁都能吃得起,进得了千家万户)。另外鹅卵石自己不像那些动物,连植物都算不上,自己没有动力,走也走不动,只能在那里干耗着,消极地等待,等待时光来蚀刻, 等待流水来推动。就是说,没有办法去改变自然,唯一可做的就是只有去顺应自然,只有去改变自己,从里到外,脱胎换骨,才得以生存下来。这样做的结果,从外观看,已经变得面目全非,鹅卵石作出了大的妥协和牺牲(有人说,生活本身就是不停妥协的产物),内里却是变得不可摧毁,坚硬如铁 - 这种转变还不需要像炼钢铁那样人为地把温度升到几千度来增加其硬度和强度。这完全是自然力的作用下的常温嬗变。不得了吧?平常无事,潜入水下,悄无声息,保持本色,就是一坨石头。有事时,可以拿去堵缺口,建堤坝,磨水泥,修房屋,干什么都行, 活脱脱的添砖加瓦的料。这鹅卵石是不是体现了一种风格?
色彩斑斓的鹅卵石
历代文人雅士都喜爱以物咏志,怡情抒怀。有人赞松树的高洁,挺拔 - 其实根有点浅,还挺招风;有人胸有成竹,慕其有节 - 可难免嘴尖皮厚,腹中空空;有人喜红梅报春晓 - 来得早,去得也早;也有人自喻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 到头来还是沾染了好多恶习;还有人自比洁白如雪 - 殊不知皎皎者易污, 让人有洁癖之嫌。还有其他乱七糟八的比喻。唯独没有自比鹅卵石的。
我来开个头,自比鹅卵石。
我以为,一般人的生活稀疏平常,毫不起眼。大多时候,势单力薄,经常不能左右自身的命运。泥沙俱下之时,常常身不由己,做什么事都随大流,是被推着走的。初入水时,也曾桀傲不驯,也曾想过要腾起一点浪花,或让河流改道,让江水倒流。也争斗了,也坚持了,但最终,却是沉寂了,和谐了,同流了,变成了溪流,江河,大海里面的一份子,就跟其中的一滴水一样,让人分不出彼此来。虽然如此,倒也真实,自然。这是其外在的形态。跟那些河里水下的鹅卵石有没有点相像?我看差不多。那内里,核里又怎么样呢?能不能像不显山不显水的鹅卵石那样,外圆内方,坚如磐石?
如能做到,那也是难能可贵了。我以为,做一个鹅卵石也是不错的。
部分图片来自网上, 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