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前美国人在用什么 - 洗脸盆收集 [2019/09]
- 我对移民潮的看法 [2015/09]
- 一件小事 [2019/05]
- 川普擒鹤 [2019/02]
- 现代人大都有便秘的倾向 - 厕所史(屎)话 [2015/11]
- 中美关系正在失控,这里的华人生活在窄缝中! [2019/10]
- 10个硅谷大公司6个CEO是印度人,为何世界没有印度威胁论? [2020/04]
- 为什么大多数犹太人总是支持民主党? [2016/08]
- 星期六夜间实况(SNL)节目辱华的风波和华人表演艺术家的崛起 [2019/09]
- 为什么美国股市一直没有垮掉? [2019/08]
- 中国跟世界干了两仗了,下一仗结果会怎么样? [2019/03]
- 清明时节回国见闻 (4) - 重庆菜市场一览 [2016/04]
- 美国逐渐消失的工匠精神和史上最精美的工具箱 [2021/02]
- 与文明为敌 - 2019年起,高考政审又回来了! [2018/11]
- 最后一课 - 写在中国禁止课外补课的政策生效之时 [2021/08]
- 为什么没有归属感? [2019/06]
- 中国,一个山寨大国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强吗? [2016/10]
- 奇惨的人生:高考上大学被人两次顶替 [2020/06]
- 从机器翻译语言说开去 [2018/01]
- 我忠实的朋友 - Trixie 的不归路 (2) [2015/06]
- NBA: 今年的总决赛势均力敌, 比分变成2:2 [2015/06]
- “印度裔正在接管美国”,对莫迪政府不是什么好事 [2021/03]
地球在自转。每天转一圈,大约是40000 公里(随纬度而递减)。就是说,哪怕是躺在床上蒙头大睡一天,脚不沾地,我也跟着转了三,四万公里! 比世界上最快的飞机还要快。比巡航能力超强的战略轰炸机飞行距离还要长。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看来这个成语要改一下了 - 我没动脚,不照样行了那么多公里?
既然那么快,可是我们该吃时吃,该睡时睡,却没有一点动的感觉呢?想象中迎面扑来的二十级台风怎么没有把人吹倒?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感到那样的风存在。这不奇怪吗?
如果感觉没有欺骗人,那么实际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原来,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早就把这个现象解释过了: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这一切跟观察者有关。什么意思? 动或者不动,皆依赖于观察者的位置,观察者说了算。这不成了唯心主义的学说了吗?是的,就是那么回事。如果观察者从太空来观察,地球是在运动,地球上的人像蚂蚁一样,附在地球上,人跟地球有一样的速度,当然也在运动。但如果观察者站在地球上来观察地球,地球则是不动的。人在地球上休息的时候,确实是在休息, 根本没有什么旅途劳顿的感觉,那是因为这观察者就是人自己。同样大气层内的空气被裹在地球的表面,跟地球也有相同的速度在运转(随高度而递减)。因此地球上的人不会感到大风扑面而来。
人在地球上感受不到地球在动 - 除非地震,这道理就像你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往上拉就能飞起来一样。如果观察者跳出地球,比如说,升到太空,他会看到地球上的人随着地球在飞驰,速度非常大。这种高速运动本身就是巨大能量的体现。这动和不动所显现出的能量的变化,仅仅是来自于观察者不同的位置!你不觉得有点玄乎?
因为人类从古至今在地球上的几大折腾之一,就是寻找能源,利用能源,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利用地球的巨大动量和能量来造福于人类呢?让我们来想想。如果我们用飞速旋转的地球作为运载工具,用它来做快递,那么朝发夕至绝不是空想:从中国送货到美国,一天就可以送到,而且不用用一滴油。世界上可有这样的好事发生?怎么去做到这一点?要知道,用火车来运输,从中国拉货到德国,日夜兼程,一般也要两个星期。
让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其基本思路是:通常我们的运输方案是货物动,目的地不动。人用运载工具把货物送到终点。一个颠覆性的想法就是,让货物不动,而目的地动,因为地球在动。同样可以使货到目的地。为了看到地球在动,我们必须要跳出地球去观察。实验可以这么去做:把货物升上天,高高的挂起来,不让货物沾地,要悬在空中。

把货物升上天,高高的挂起来,不让货物沾地,悬在空中
这样货物就不随地球运动。从这悬在空中的平台观察,地球在飞速转动, 而货物被囤在外太空的平台, 平台被锚定(anchored)。可以这样去完成操作:在货物始发点(中国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把货物升起来,放在悬在空中的一个平台上;地球在转动,平台和货物不随地球而动,平台与地球间有很大的相对速度。很快终点站(德国的杜尔斯多夫)转到平台的下面,这时候可以把货物从平台降落到地面,货物运输就完成了。这整个过程,完全利用的是自然之力!不用人造的汽车,轮船,火车,或者飞机来运输!既省力,又省钱,也节能,何乐而不为?
这里有个模糊的地方,那就是,高高的挂起来,这高到底有多高?高到什么程度,这平台才不随地球转动?关键是怎么升上去?现在卫星要升天,都需要庞大的多级火箭才能送上去几百公里。这样做耗资巨大,比火车,轮船, 飞机运输要贵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马斯克的SpaceX要发展可回收的火箭。可见依赖于人类的火箭把货物送上天依旧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一个可喜的现象是,材料科学的发展为这提供了可能性。近年来红火的石墨烯(graphene)制成的碳纤维管,细如发丝,可它的强度却超过钢几百倍,重量比纸张轻上千倍。有人已经提出可以把这种纤维管竖立在太空中, 就像电视塔一样,顶天立地。今后卫星的发射不再需要火箭来运送,而可以直接用电梯(elevator)把卫星或者任何货物沿着碳纤维天梯升到太空然后把它们释放出去就行了。
石墨烯做成的碳纤维管,有奇特的性质,但离实际的应用还远
当然这是一种臆想,白日做梦罢了。但是其中有一个有趣的物理现象,值得一提。在经典力学里面,一个速度为零的运动和一个速度为每小时一千六百公里的运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匀速运动。速度的不同,在于观察者所处的位置不同。我们被告之,离开观察者来谈速度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我的认识是,从能量的角度看,则不是一样了: 一个没有运动,就没有动能;一个有运动,就有动能!这能量的产生依赖于观察者的位置!居然能无中生有?这佯谬缪在哪里?发明家特斯拉(Tesla)曾经说过他能在虚无的真空中获取无尽的能量,匪夷所思吗?文中所用照片来自网上,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