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租车好,还是买车好? --- 兼答潇湘格格 [2011/12]
- 张召忠将军的海带御潜艇 [2013/03]
- 也来八卦邓文迪 [2013/06]
- 能不能不被撞?--- 送给那些不愿意被撞的同学 [2011/12]
- 我的交通罚单,是最冤枉滴, 和goodoctor/秋天的云 [2012/06]
- 美国的典型本色女演员 Meg Ryan [2012/03]
- 质疑民主,质疑自由 [2012/05]
-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不错! [2012/10]
- 理性的思辨方法 (三) 形式逻辑与辩证法 [2012/05]
- 中国人很俗,很奴才 [2012/01]
- 一场一触即发的第N次贝壳村际大战 [2011/12]
- 看春节微电影《我愿意》 [2013/02]
- 贰 --- 慎用方言 (PG13) [2011/12]
- 谈谈中国的改革和改革的难度 [2012/10]
- 陈光诚的事情,很好,三赢 [2012/05]
- “道德评判”不道德! [2012/05]
翰山随筆 (請點擊看介紹)
文革时,语文课没有什么课本,不是学毛主席语录,就是毛主席诗词。一日,语文课,课文为毛主席那首《七律·和郭沫若》的诗。同学们虽然不读书,可是有些字可是早早就会了,比如:流氓。于是,顺理成章,每每读到“僧是愚氓犹可训”,必然是“僧是愚氓(音 忙)犹可训”。老师纠正约:那个字在这里念氓(音 盟),不是氓(音 忙)。第二天,上课,叫起一个同学朗诵课文,仍然听到“僧是愚氓(音 忙)悠可训”。老师纠正,这个氓(音 盟)字在这里作人或人民解。同学问,那氓(音 忙)呢?老师停顿了片刻,指着氓字,“这个字,只有和‘流’字连用,才念成‘氓(音 忙)’”。当然,和“流”字连用的“氓(音 忙)”根本不用解释,那在同学们的头脑中,早已经是自定义词了!于是同学们牢记于心,再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