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谈“叫 床” [2012/03]
- 小谈男女 [2012/04]
- 小谈艺术与色情 [2012/04]
- 我为中央说句话! [2012/04]
- 小谈男人的“色”与“坏” [2012/04]
- 庆幸的归来 [2012/07]
- 对菲开战,中国必然是大赢家! [2012/04]
- 申明性别 [2012/05]
- 放下,是另一种拥有 [2012/03]
- 六个月内中菲必有一战! [2012/04]
- 小谈花与女子 [2012/04]
- 可信之不可信事二三 [2012/04]
- 北方以北,或南方以南 [2012/05]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2012/05]
- 校园推理小说——别敲死神的门(五十九)恐惧来临前的片刻宁静 ... [2013/03]
- 古史作镜 [2012/05]
- 小谈“采阳补阴” [2012/04]
- 咖啡爱情 [2012/05]
- 不要说我太矫情 [2012/03]
上帝的杰作是男人和女人。人常言,你是风儿,我是沙儿。多么相配、奇妙、和谐、完美。艾青感叹:“失去了爱情,断了弦的琴,没有油的灯,夏天也寒冷。”生活中有许多关于异性的美好专有名词:红颜知己、红袖添香、梦中情人。物理学上说:异性相吸。男女交往是极正常的事,异性的情感对人生是何等重要。几千年来却被封建思想视为是“授受不亲”。《孟子离娄上》中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欤?”孟子曰:“礼也。”授受的意思是:交付和接受。亲:接触。意思是男女之间不能直接传递东西,这是礼。我觉得这是实在是荒唐。后来又演变成“授受性相吸,同性相斥。一点不错,好像就是在说人间的男女,只有异性的吸引力才能撞击出人间最美丽的火花。不清”。意思是说男女交往会不清白。用这些来束缚异性交往。
我认为每个人的生命中,不同的时候都应该有一个深藏心底的异性吸引者,童年时代可以是自己的父母、幼儿园里的异性小伙伴、仰慕的大哥哥大姐姐;少年时代可以是班里的异性同学、崇拜的明星;中老年时代可以是婚外的精神伴侣、事业上的支持者、晚年生活的陪伴者。这样的人生才是绚丽多彩的。男女之间不是授受不亲,而是授受可亲,甚至比男男之间,女女之间更弄得清,更可以亲。
异性交往不仅使人美丽,而且教人坚强、催人振奋、促人成功。这是不容改变的事实。这种现象从婴儿就开始了。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婴儿最开心的除了在母亲怀里吃奶的时候,就是他们看见异性小伙伴的时候。再大一点他们会对邻居的哥哥(姐姐)特别崇拜。他们会说:“邻居的哥哥(姐姐),真聪明!什么都知道。还会给我讲故事呢!”小学时,孩子已有了逆反心理,当妈妈批评说:“你看你的某同学,人家学习多好。”(多半是同性相比)他们会反驳:“干我什么事。你就是看别人好,你认她(他)做女儿(儿子)好了!”但如果是和一个自己心底暗暗有好感的异性相比,决不会是这样,即使表面不满,但内心定会萌生一种冲动,发誓要赶上她(他)让其成为自己的榜样。
有时痛苦和烦恼不愿告诉对方。这时候更需要身边有个要好的异性朋友或同事倾吐一下。同性当然不是不可以,但同性之间往往爱攀比、妒忌、嘲笑、甚至幸灾乐祸。这可能叫“同类是冤家”吧!所以同性之间往往是夸夫(妇)的多。即使对方不好,也常常是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能问寒问暖、排忧解难、出谋划策的往往都是异性朋友,更多的是对自己有些好感,但又有缘无份的异性朋友。这种朋友会牵挂你,帮助你,默默地祝福你:只要你过的比我好。影响家庭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美好纯真的正常交往。老年夫妻如能双双牵手走过岁月,安度晚年是最幸福不过的了,但大多数的家庭已是残缺的,只留下一个老鳏夫或一个老寡妇独守空房,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更需要有一个体贴的异性伙伴,在一起对弈、吟诗、做画、散步、谈心。老年异性之间“性”几乎已不占位置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高尚的柏拉图式的心理寄托。谁能说授受不亲(清)?正是有个这男女授受,生活才能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