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谈“叫 床” [2012/03]
- 小谈男女 [2012/04]
- 小谈艺术与色情 [2012/04]
- 我为中央说句话! [2012/04]
- 小谈男人的“色”与“坏” [2012/04]
- 庆幸的归来 [2012/07]
- 对菲开战,中国必然是大赢家! [2012/04]
- 申明性别 [2012/05]
- 放下,是另一种拥有 [2012/03]
- 六个月内中菲必有一战! [2012/04]
- 小谈花与女子 [2012/04]
- 可信之不可信事二三 [2012/04]
- 北方以北,或南方以南 [2012/05]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2012/05]
- 校园推理小说——别敲死神的门(五十九)恐惧来临前的片刻宁静 ... [2013/03]
- 古史作镜 [2012/05]
- 小谈“采阳补阴” [2012/04]
- 咖啡爱情 [2012/05]
- 不要说我太矫情 [2012/03]
玉者,石之美者。因其质美、色美、触美、音美,而在石中称王,被人颂之,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文化精髓的物质根基,丰富了我们的时代精神,并转化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来美化纯洁的心灵,营造和谐社会。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畅致远的声音的美石称为玉,并赞为玉的“五德”,即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锐谦而不忮,洁之方也......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使玉与人,人与玉在冥冥之中有了一种内在的神秘的相通,相联,相融性,成为人们崇尚品格和美好人格的代名词,对人们的文化、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包蕴了人的精神,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折射并升华成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体现为“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谦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这是有着七千多年玉文化史的“玉器之国”的中国人的伟大创造。
《礼记》中孔子也赋予玉“十一德”,即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玉佩光洁温润,可谓之“仁”;不易折断,且断合后不会割伤肌肤,可谓之“义”;佩挂起来整齐有序,可谓之“礼”;击其声音清越优美,可谓之“乐”;瑕不掩瑜,可谓之“忠”等等,无疑都是儒家道德思想的规范,成为“君子”所应备有的条件,成为倡导社会新风美德的规范,正如“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玉作为一种装饰品、信物、法器、礼物,都是与人类息息相通的。它的典雅古拙、繁华缛丽、生动活泼、绚丽多彩、秀丽清新、粗犷豪放、吉瑞俗丽、丰富多彩,无不凝结着人们深厚的感情、怀念和崇拜,是一种精神、意念、理想对自然美学的追求和升华,是天地精气的结晶,心灵沟通的中介物,充溢着一个人的精、气、神,有着一个人的体温和心跳,有着一个人的精神力、思想力、文化力的魂,盈满着高洁典雅、平安健康、吉祥如意、避邪镇崇、延年益寿。这都是一些多么美好的愿望和期许,也在自始至终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和氏之壁”讴歌中华民族坚韧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完璧归赵”颂扬的是人类恪守信约的美德和舍生取义的情操。
玉在山而草木润,玉在河则河水清,玉在体则丹气生。《玉经》曰:“服玉者,寿如玉也”。更何况“黄金有价,玉石无价”。这样才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做一块味甘性平无毒之玉吧!尊玉、敬玉、爱玉、珍玉、惜玉、崇玉,让温润、仁厚、诚信、缜密、豁达的内涵,显现出原生态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自然美、朴素美、心灵美,美玉不琢之美,超凡脱俗之美,和谐文明之美,创新奉献之美。“葡萄美酒夜光杯”,将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图景。
人养玉,玉亦养人。玉样的品质,玉样的美德,玉样的年华,玉样的青春,玉样的人生,太平盛世玉生辉,人生更是如花似玉,兰田生玉,玉润珠圆,珠联璧合,喷金吐玉,玉亦仙药,但愿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