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钱到底用到哪里去了? [2012/01]
- 温家宝的新年大冒险 [2012/01]
- 取名字之前,还是多读点书为妙 [2012/01]
- 与韩寒谈民主革命-赛车手偶尔失误并不要紧,怕就怕开大巴车毁人亡 [2012/01]
- 《不要重庆模式,不要广东模式,我们要台湾模式》 [2012/01]
- 回国行之一《迪拜风光》 [2012/03]
- 吴英罪不至死,该死的是那个制度 [2012/01]
- 中国之怪现象 [2012/02]
取名字之前,还是多读点书为妙
齊彧
央视新主持人李思思,让人想起与宋徽宗有一腿的李师师。其实历史上,随名人改名的人不少,毛泽东崇拜胡林翼,改名润之(胡号润之),但是名字取得怪异,就会发生许多问题。
大陆外交部副部长,前驻英大使傅莹,应该英语不错。可是在英美等国,都是字在前,名在后,外国人发音不准,听起来像淫妇,为什么不改一下?同样道理,叫什么傅勤也不行,男人叫傅青则占了人家便宜,大家不会答应。
大陆在纽约的央视,经常播一广告,听起来像猪屎律师楼,原来是两个人的姓,本来就应改换其他名字,反过来用也不行,成了死猪律师楼,那谁还敢去找他们。
从一个人的名字,也可以估摸到那人的年龄,五零后叫什么建国卫国的比比皆是,亲苏时期叫什么丽莎,秋莎;文革期间出生的叫什么卫东,红旗特别多;七十年代喜欢取单名,六四北京喊打倒李鹏,同名同姓的就有好几万。文革期间我们老家有个人叫刘绍奇,每次开大会他喊口号不是,不喊也不行,大家盯着看笑话呢,异常尴尬。
上海人想生儿子,女儿取名招弟,可是现在不少女孩取名男性化,让人摸不着北。许多人把儿子当女孩养,女性化非常严重,以前我们老家称这些人为阴阳人,如今见怪不怪了。
有人认为我这人没有用,既不会唱卡拉喔K,又不会一门乐器。说实在的我们那时没有这个条件,正如盲人的敏感度常人没得比一样,我在十八岁之前已经读完几百本历史书,至少不会乱起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