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亲那一代人的爱情已成绝版 [2012/04]
- 亲历10.3兴义缆车事件 [2012/10]
- 婆婆妈妈创业记(下) [2012/03]
- 相亲记(中) [2012/01]
- 一不留神成了学霸励志大妈 [2014/01]
- 网上行骗记 [2013/11]
- 啼笑皆非 [2012/04]
- 反驳“中国奴性文化” [2012/02]
- 婆婆妈妈创业记(中) [2012/02]
- 婆婆妈妈创业记(上) [2012/02]
- 成长的代价 [2012/05]
- 在英国买盗版盘 [2012/03]
- 弱者更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下) [2012/03]
- 潜伏在俺身边的间谍 [2012/03]
- 智斗英国恶邻 [2012/04]
- 相亲记(下) [2012/01]
- 俺一夜爆红后 [2012/03]
- 逃不出母爱编织的网 [2012/03]
- 弱者更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上) [2012/03]
- 暂别贝壳村 [2012/05]
紧接着,金融危机来了,静静下岗了,为了省钱,她搬来和我同住,两颗孤独的灵魂就走到了一块。我们同吃同住同出气,就琢磨着做点事儿。对各自的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后,我们决定从进出口贸易入手。
静静父亲在山东是做外贸的,山东是北方有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她父亲让我们在英国找找生姜和蒜米的销路,他在国内可以组织货源。我们认为是条好路子,首先吃是人生第一大事,做食品生意应该是最稳妥的,其次是姜蒜的保鲜时期长,不容易坏,风险小。关于销售渠道,我们没资金租店面和仓库,可以直接联系英国的批发商。
于是我们上网查到在东伦敦leyton附近有一家水果蔬菜批发中心,每天早上6点开业,将新鲜果菜批发给个体户。于是一大早,我们就爬起床直奔目的地做市场调查并联系客户。当时,天刚蒙蒙亮,各大批发商已经开始了一天的经营活动,吆喝声、倒车声,声声入耳,一眼望去几乎全是印巴人。
好不容易看到一个摊主闲下来,我们装成大老板的样子,走过去打探军情。我们自称是中国某蔬菜外贸公司的,主要从事生姜和大蒜买卖,向他询问价格以及结算方式等等。他告知了当天的价格,结算方式是卖完后再付款,即是他将这些产品批发给零售商,等零售商卖完付款给他后,他再将这些钱转付给我们。我们一听,吓了一跳,这不是赊货吗?按照这一环节下来,起码要半个月才收得回货款。万一收不回怎么办?我们两个弱女子可不并牛高马大的印巴大佬们的对手啊。而且国内那边让不让我们赊还是一回事呢。又问了好几家老板,情况都差不多。
过了几天,接到一个名叫Khan的老板的电话,说要和我们合作,可以考虑预付款,但具体情况,最好面谈,顺便签合同。我们听后,雀悦不已。他说他是穆斯林,素食主义者。于是我们就邀请他到市中心一家素食自助餐厅见面。就座后,大家客套一番,慢慢地进入主题。忽然间,Khan色迷迷地盯着我们左看看右看看,打量许久,连声长叹。我们赶紧异口同声地问道:“大人,有何烦恼?请讲。小女子愿意为大人分担。”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吞吞吐吐地说:“看看你们俩,一个小巧玲珑、搞笑幽默,一个丰满秀丽、端庄大气,唉,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让我如何做选择?”我赶紧安慰他,说:“对不起,让大人为难了。我俩是同一家公司的,你选她,跟她签合同,其实也就是选我啊,没关系的。”Khan顿足捶胸、带着哭腔说:“可是只有一个名额啊!我已经有了三个老婆,现在最多只能再娶一个啦……”。天啊,原来他不是来找生意伙伴,而是来找四姨太的。吓得我们花容失色,抓起背包,立马夺门而去。跑到大街上,我们笑得肚子都痛了。看来在这行混得悠着点,否则我们将来的老公不但全是菜贩子,而且还要与人共夫。为了一扫晦气,我们决定血拼去。
正值打折旺季,收获了不少战利品。正雄纠纠气昂昂地往回走,路过古董一条街,天啊,忽然间,俺的眼睛快睁不开了,手里的战利品也借机脱手而出,看看旁边的静静,已经嘴角歪斜,口水流成河了。我们看到了星星,看到了世界上两颗最耀眼的星星!两个超级型男被一古董店老板恭恭敬敬地送出门,然后和老板非常有礼貌握手道别,斯文地转过身向我们走来。那迷人的笑容、笔挺的西装、优雅的步伐、褪色的头发、古典的气质,古朴的瑞士金表还一闪一闪,见过帅的,没见过帅得如此宜古宜今的!走过我们身边时,帅哥还淘气地向我们眨了眨电眼。我和静静当场昏倒,好不容易爬过来后,静静左手擦着口水,右手指着帅哥的背影,问我:“姐姐,你说,咱俩去卖菜,能卖出这种气质吗?”我沉思了一会儿,老实地回答:“不能,我们只能越来越象菜花甜妈。”刹那间电闪雷鸣,俺领悟了静静的意思,我们击掌欢呼 - 耶,进军古董市场!
国内不是兴收藏热吗?上了中央电视台讲文物的马未都不是一下子就红起来了吗?就着地域和语言优势,我们帮中国有钱人找英国古玩!这难道不是一条最好的发财之道吗?
我们选择了拍卖行、古董展览会和收藏品市场。于是我们去参加了一次拍卖活动,花了1镑钱买了份商品目录,进大厅看了拍卖品,真是林林总总,什么都有,包括旧家俱、艺术品、日用品,但是都不象是什么古董,价格很便宜。看来不是所有的拍卖行都拍卖古董的。
正好一年一次的“Grosvenor House Art & Antiques Fair ” 在伦敦“Grosvenor House A JW Marriott Hotel”举行,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古董收藏品展览会之一,几乎聚集了全世界有价值的文物艺术品。入场费不菲,两张门票花了我们30多镑。展馆有上下两层,布置得华丽明亮,有上百个展位,商品琳琅满目,有中国明清代的水墨画、古希腊的雕刻、英国的古老灯具和木头家俱、欧洲中世纪油画和艺术品等。一不留神,我还以为误入了大英博物馆。
通过和一些展会的工作人员交谈,我们了解到英国文物市场比较规范,有专门的鉴定机构,如果需要合格证书,卖方有义务出钱到指定鉴定机构做鉴定。但是因为中国高关税以及法律方面的原因,很少古董商能够将货卖到大陆去,一般都是在香港交货。这一下子激起了我们的兴趣:只要我们有人在香港收货,然后再想办法运到大陆,那能有什么问题?而且如果我们以公司的名义走货,关税不就可以降下来了吗?于是,我们要了不少老板的名片,打算将来拜访他们的店,然后和他们谈代理事宜。
为了提高对古董的鉴赏力,我们跑遍了伦敦的四大古董市场,还看了不少关于古董方面的文章和书籍,比如马未都的博客。然后我们还在网上找了不少收藏品的报刊杂志,准备在上面打广告找买家。最后我们根据名片上的地址,一家一家去找老板。可是大部分老板一看到我们两个无钱无势的普通东方女子,信任就打了折扣,一听到我们来自中国大陆,就纷纷露出不屑的表情,说暂时不打算将货卖到中国去的。
终于有一家银器的老板对我们表示出一点点兴趣,带我们参观店里和楼下仓库里的银器,并一一做讲解。然后他提醒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除了关税外,还有付款问题,因为每件产品价格不菲,他公司的原则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且必须是全款。我们说可以将商品图片和说明发邮件给中国买家,如果他们认为不错,就亲自飞到英国来看货,如果合适,可直接付款。
然后,老板还我们介绍到,古董鉴定是一个古老的、高风险的行业,一般都是世袭的,鉴定的经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甚至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得了的,他自己就生长在一个古董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炼就了一对金星火眼,从未失过手,这家店,他要传给他的儿子,儿子从小就得他的真传,也是有名的银器鉴定专家。他的一席话让我们信心全无,象我们这种半路出家的,如果某一次看走眼失了手,那不全功尽弃、血本无归?风险太大了,不是我们可以承受得了,只好忍痛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