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谎言

作者:自娱  于 2012-5-25 16:4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爱情婚姻

二十几岁时,听到的各种分分合合的故事,爱情都还指向婚姻。婚姻那时代表了有圆满结局的故事。过了十年,压抑的、转瞬即逝的、充满伤痛的故事越来越多。这样的感情里,不存在对错,只存在片刻的美丽、无尽的煎熬,这里面的羁绊恰恰就是婚姻。

 

文 _唐度   图_Marc Chagall

我不太会安慰人,尤其是感情问题。很多时候能做的就是当做一个硕大的树洞,沉默地陪伴,沉默地喝酒。

正月十五,陈萌的头像又在MSN上亮起的时候,我问她是不是回北京了,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吃饭。其实,我想问的是,你到底离婚了没有?但没法开口。她还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城市出差。我只好说,那里的干肠不错,买点尝尝。

出轨

陈萌是我初中同学,正经历婚姻危机。我们都36岁,周围朋友结婚浪潮已过,生孩子的都开始忙着生二胎,换工作、离婚的消息听着也都麻木了。

陈萌长得有点像甜妞,五官圆润又性感,肤色略黑,168cm的个子,走到哪儿都无法被忽视。她从小就对自己容貌毫不在意,从不化妆,牛仔裤白衬衫就出门。陌生人群中,她也不爱说话。但这和温婉沾不上边。她只是外表平静、内心狂野,跑百米的速度全班无人能敌,吃零食的速度也是魁首。当初经常一起疯玩的四个女孩,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能吃、爱玩、个性独立、自尊心过强,做事儿单刀直入,不扭捏、不小性儿。早来被夸为爽快大方,后多被讥讽为没女人味儿。

陈萌结婚很早,大一的时候就被一同班男生盯住。之后结婚生子,须臾16年,这期间我们联络不多。她在大学里做计算机系的老师,工作、爱好都和我相差太远,偶尔吃个饭,屈指可数。但如果公司分点东西,她和老公也会开车送点给我。

去年9月里,我看她发了两条微博,觉得话锋不对。私信她:“感情出问题了?”她回“嗯”。“老公出轨?”,又回“嗯”。于是一个电话过去,约了见面。

那天,她穿件蓝色A&F卫衣、levis牛仔裤,依然脸上无妆。我们两年没见。她瘦得惊人,头发短了,眼角有微微的细纹。其实我已多少有心理准备。她有条微博写过:“今天收拾衣柜,发现经过十几天的磨砺,我十年前的裤子也能穿上了。”见了面,发现其实她比十年前还瘦。

我们在银泰大厦一个咖啡馆露台上坐着,慢慢讲起时,她并没有哭诉。在北京极少的艳阳、微风里,我听到的是个很老套的故事。

暑假,她带着儿子回老家避暑。她老公独自在北京,酒后出轨。假期结束,老公回老家接她。他发短信时,不自觉地回头看了她一眼。和她睡惯大床的两岁的儿子,嫌老爸挤,半夜把他轰到了客厅沙发,他手机却放在了她的枕旁。结婚16年,她从没有过念头,翻老公手机、聊天记录。那天,就因为他那个莫名其妙的回头,她看了。

一个月,300条他和另外一个女人的短信记录。“哥,你知道么,我有多幸福。这几年来我一直爱你”,“我也爱你”……陈萌懵住,心绞痛,但没掉一滴眼泪,只是拿起自己iPhone把所有短信都拍下。接下来的几天,他们一家三口和她父母要一起开车去山里玩,提前订好的。她怕老人担心,一路忍耐,路上还说笑着,晚上在宾馆的床上睁着眼睛直到天亮。回北京的火车上,她才告诉他,自己知道了。

“我问过他,你留着那些短信干什么呢?温习么?他就是不说话。”陈萌吃着水果,和我一起没心没肺地傻笑。陈萌说,他居然有条短信的内容,是炫耀自己手机功能多强大,存储短信多么多。

陈萌问他打算怎么办,理智的、镇定地问。他不知怎么回答。或者说,他更为震惊的是陈萌的态度。他以为凭她对感情的洁癖,她的自尊心,绝不会包容,一定会气疯掉,开口就提离婚。他能想到的,就是反复说一句话——“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开你,离开孩子,从来没有。”

陈萌相信他说的。那时,他自己也相信。

昼夜的存在,对陈萌都是折磨。她会忽然想起,她离开北京的那段,水管爆裂,泡了家里的地板,一直漏到楼下。按短信推算,那两天,她老公是去承德幽会,所以才不在家里……陈萌把那些琐琐细细的推算,都倒给我听,那女孩微博上的一言一行,他老公在不同时候的反应,他们在不同时机的短信……在最初的震惊、伤心之后,真正的折磨是不停歇地去还原、拼凑。陈萌甚至不用再看那些短信,都能背出来,那是扎在心口的300根针。

横亘在他们中间的不仅仅是偶尔的一次出轨、300条短信。他和那个女孩是同事,在同一办公室里,朝夕相对,还会经常一起出差。他刚升职,不能辞职。那个女孩儿也刚调入他们部门一个月。他说,她这个时候也不能走。

陈萌的公婆和他们一起都住在北京,帮她带带孩子。她不想老人担心,只是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她才能哭。她哭的时候,老公只是在床的另外一边沉默着。

她也能感觉出,老公害怕面对她。他接电话,她问谁打来,他的眼神都不敢看着她;他发短信时 ,永远扭过身去;他连续几天晚归,她问怎么这么晚,他总是不自然。

他答应陈萌,不再和那个女孩子联络。但他会偷偷躲到走廊去打电话,他车里还会有香水的味道,衣服里有冰淇淋店的收银条,信用卡账单上有电影院的消费记录……在她敏感的神经上都又重重击打。于是,她又翻看了他的手机短信。最多的短信来自“95533”,那不是建行发的,他把女孩子在通讯录中的名字,改成了“95533”。

“我看了就气笑了,他怎么那么有创造力呢?”

陈萌赌气的时候,也会说,“离婚!”她老公就说,“真要离了,你把孩子给我,别的东西你都带走”,她反问,“你觉得我会把孩子给你么”,他只好说,“那我的衣服可以带走么?”“不行,你的衣服也都是我买的。”她老公沉默了一阵子,她问“你想啥呢?”他说,“我在想自己到底能带走点什么??只有我的眼镜!”

陈萌边讲,我边嘿嘿地笑,跟讲别人事儿一样。我以为,能拿离婚分财产逗闷子的人,根本不会走到离婚那步。

 

困局

多年来,周边的熟人出现感情问题,我都以劝分不劝合出名。既然讲述的都是无边痛苦,为什么还要勉为其难在一起?相互喜欢,不是要让对方更快乐吗?既然不快乐,为什么不放手?我更说不出来,“婚姻就是那么回事儿,对付着过”,“婚姻要的就是稳定,非要找爱情,婚外情解决”这种话,在我这里找不到这种暂且忍耐的建议。

但还会有人,经常跟我聊聊。大概因为我道德感不强,只要是爱,不分年龄、国籍、婚否,甚至性别,听人相爱的故事总是美的。我从不会觉得谁有过错。

二十几岁时,听到的各种分分合合的故事,爱情都还指向婚姻。婚姻那时代表了有圆满结局的故事。过了十年,压抑的、转瞬即逝的、充满伤痛的故事越来越多。这样的感情里,不存在对错,只存在片刻的美丽、无尽的煎熬,这里面的羁绊恰恰又是婚姻。

喜欢一个人的理由各自不同。可能是阳光下,忽然瞥见的微笑,心就动了;可能是聊着聊着,就觉得有说不完的话;可能是偶尔的一夜情,变得夜夜欲罢不能;可能是工作时的荣辱与共,不知不觉就近了……讲起这些,不再是在聚会时,朋友介绍自己的伴侣。都是在喝了点酒,无法遏制的想念时陡然出现,才会零碎地提起。再糙的男人,讲起这些都会忽然变得柔软、脆弱。

但如果不合时宜问起他们对老婆的感情,男人们立刻就能恢复理性,回答也极其一致:“她?不是不爱,而是感情已经变成了亲情,相濡以沫??”

我最初感觉陈萌可能遇到感情问题,是她有天转了个微博:

@精彩语录: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像左手和右手,即使不再相爱也会选择相守,因为放弃这么多年的时光需要很大的勇气。也许生命中会出现你爱的人,但那终归是过客,你还是会牵着你的左手或者右手一直走下去,幸福真的和爱情无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初是誓言,后来是责任,再后来是习惯??

陈萌加了句评论:“变成习惯后,还能不能改了?”嘲讽之意明显。以她的个性,平时从来都觉得这是陈词滥调,根本不会理会。好端端地转这个,自然是受了刺激。

这段话,有个人这样评论:“为何我们能崇尚‘相守’,还能接受‘不相爱’,仿佛守卫着没有爱情的婚姻成了一种‘美德’。明明身在婚姻中,却给自己不爱对方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相守,是责任,相爱,更是责任!相守与相爱,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陈萌又特意加了“精彩”二字。

男人在说对妻子感情是相濡以沫的平淡时,说得无奈。但凡有些尊严的女人听着也反感。女人既不是没结婚时,上过床就算“搞定”的;也不是给个左右摸右手的空壳,就可以对婚姻满足的。但就算妻子们对“相濡以沫”抱有恶感,也无计可施。

这背后的焦灼,不在婚姻,在于爱的捉摸不定、不知厌足。妻子的幽怨在于,“你不再用当初的眼神看我,不再真的在意我,不再有任何浪漫,除了吃喝拉撒,不再在意我的精神世界……你承诺给我的一生,不只是钱,不只是睡在我身边,而是关怀、爱意。”

丈夫的痛楚则是,“我几十年卖命买房、买车,就不想你吃苦受累,外面的冷暖放自己心里,就不想你操心,我想到的能对一个女人的真心,不都给你了么?你不能让我骗自己,看到了十几年后的脸和身材,我还必须保持十几年前的心跳吧?你不能总把我当儿子一起管了吧?”

更深刻的因由是——无限的花花草草、杨柳春风和有限的“一夫一妻”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原来本能的喜欢、爱意,有了婚姻,就授予对方永远享受无条件的爱的权力了么?爱人,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忠诚,却是后天教化的。发现了一份美好,对另外的美好,真的就能视而不见,再三忍耐么?有了婚姻,再喜欢别人,真的就有错么?

中年婚姻之外的爱情,遭遇的种种尴尬,在于道德上,周遭和伴侣都已经觉得你没了再爱他人的权力,而自己偏偏又生出无法控制的爱意。人类社会发展出“一夫一妻”制度,不是在挑战人性本身么?

在陈萌的事情上,我第一次劝合不劝分。我开始以为,他们的感情之深,根本不会动摇。痛苦只是暂时的。撇开说谎不论,我其实有些同情她老公。

她老公爱了她16年,我都还记得,大一她过生日,在学校门口破馆子里,零下20摄氏度天气里,光着手,拎着蛋糕出现的那个男孩。在理科院校,100:1的男女比例中,追回一个漂亮女孩,是要“杀出一条血路”的。他很多年都在战战兢兢呵护这份感情,读研究生两个人不在一个城市,他的姐姐偶尔向我借书,都还在形容,他喜欢陈萌喜欢得颠三倒四,生怕她跟别人跑了,毕业立刻就结婚。即使前两年见他们,我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恩爱。这样的感情,不该因为偶然的出轨,就认为他极为不堪。

陈萌耿耿于怀,他在短信里那么轻易就和另外一个女孩“爱你”、“想你”的,她就出语讥讽“你们在写言情小说么”?陈萌把她拍下来的那些短信给我看,我在爆笑里看完。我没看到欲言又止、慎重付出的爱情。语言热辣、肉麻,透着互相的蛊惑和轻佻。

“他从来没给我发过这样的短信,说过这样的话”,陈萌怒的是自己没有享受过这样待遇。追她的时候,她老公连跟她说句话都紧张。轻言调笑的放松,都是和不那么在意的人才做得到。短信摆在那里,她老公解释不清楚,怎么解释都觉得是越描越黑。我劝,陈萌听进去几分钟,隔会又开始想起另外一段肉麻短信,“反复引用”。

陈萌其实可以选择,虽然疼痛,但是放下这种折磨,等着它过去。可是,她做不到,想起一句话的时候,她会忽然就问她老公,“你为什么要发这个短信,你怎么想的?”她老公慢慢知道,那不是“一时错误”,而是一辈子的背负,永远没法翻页。他烦了,也会问,“你觉得你自己没问题么,这么多年你有多在意我么?”

陈萌更觉委屈、手足无措。她个性就不是把爱挂在嘴边的人,16年的生活,关怀早都是无声的细节。现在要她来证明自己对他的爱,怎么证明?

陈萌老公现在事业上还顺利,人善良、体贴,不再是十几年前跟在美女后面傻乎乎的穷小子。有女孩子暗暗喜欢他很久,疯狂的、带着崇拜的追求。这种崭新的、热烈的温暖,是他从来没遇到过的,这种感情也是陈萌无法给予的。他抗拒不了这种热情攻势,总不算十恶不赦吧。

但就算是有一万个理解、了解、同情的理由,陈萌老公还一样必须面对一道选择题,这也是很多男人要面对的:

A 选择自己的老婆,放弃爱其他人;B 选择离婚,跟年轻女孩在一起;C 选择留住婚姻,但还暗地交往他人; D 在折磨中厌倦,谁都不选。

老婆们,当然都希望答案是A,潜台词是:“你出轨,我都原谅你,你还想怎么着?”第三方,当然都希望答案是B,潜台词是:“我受够了跟别人分享男人的窝囊气,不能两个你都占吧?”

大多数男人选择是C。理由是让每个女人反感的“相濡以沫、左右手理论”。每个都爱,爱的形式不同。道德背负、情感积累、孩子要照顾,怎么都不能放弃老婆。精神上又放不下新的牵挂,感情,毕竟不是一双筷子,说放就放了。

这一理论背后,又有众多的理由支撑。我听到过的一个说法是。纵然喜欢第三者的多些,但是离婚,就像是改一篇稿子的结构。结构一改,整个人生就等于要重写,太麻烦了。听来荒诞,但又似乎有理。瞬间的吸引容易,但对生活剧烈的改变,谁又不恐慌呢?如果原来的婚姻非常不幸福,也就罢了。只是平淡的,这么折腾,要有多大决心?

需要等待的幸福

我听过,无数个男性朋友,畅想过民国时的三妻四妾的日子。五四之后,既可以新式恋爱,文艺青年们又能未婚同居,糟糠之妻留得,可以照料父母、孩子。新式女青年娶得,可以谈天说地,精神伴侣。戏子,甚至妓女也娶得。只要美,满足性欲怎么了?那不是人最基本的欲望么?三妻四妾的理想国里,他们最大的满足就是——不再需要抉择。

妻妾梦的广泛,只不过是男性爱情观、性爱观的大杂烩的表征。女性也好不到哪儿去。婚姻观、爱情观,每个人都实现着不同程度的穿越。有女人穿越为古代烈女,自己一生要爱得海枯石烂,对方一旦变心就是陈世美。有女人停留在70年代,丈夫对其家暴,再无怜惜,坚持不离婚,理由是怕离婚被同事笑话。也有人回到古代,做小无所谓。宁为英雄汉,不为狗熊妻。也有人留在现代,希望在精神、肉体上都和男人平等。

人性的复杂,爱情的复杂,说了几千年都说不清楚。而把不同时代的观念,都混合在同一个时代出现,就更没人能说得清。最神奇的,同一个人的性、爱情、婚姻观,都可能分属不同时代,处理起问题,居然能从容切换、游刃有余,别人看,却荒诞不经。

要真有什么理想国,我自己倒觉得该是在德国。柏林,是全世界最大的单身城市,有一半以上的单身人群。这种“单身”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很多情侣同居多年,甚至生了两三个孩子,依然是未婚状态。我的一对德国朋友,同居十一年,互相才认定是此生伴侣。同性恋可以公开出双入对,不会有歧视,更产生不了“同妻”这种社会问题。一对年轻人同居不到一年,就要结婚,父母会劝阻,要慎重考虑。在小学读书的孩子,老师要搞清楚他们的家庭构成,也是很复杂的事,几个兄弟姐妹的父母都可能各不相同。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在中国人看来,这更荒诞不经,但起码爱得慎重、坦荡,生不出强颜欢笑、同床异梦。

不过,这一大套理想,都是幻影。我们既不是在民国,也不是在柏林,生活总和所希望的大相径庭。

去年12月底,我又见过一次陈萌,她更憔悴了。和老公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相互的信任已所剩无几,他找各种理由出差,在她生日、甚至孩子生日的时候都出差,即便不出差,也常在凌晨之后才回来。她问,“你跟谁在一起”,他开口就说“我跟谁在一起你不知道么?”她说,“你要再这样,我就去找她谈,平心静气好好谈。”他丢下一句,“你想谈什么?你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变这样?”……终于有一天他说,“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我就离婚了”。

他步步紧闭,陈萌却坚决不想离了。她不希望孩子没有爸爸,不希望这么容易就成全了他和那个女孩。即使有天偷偷发现了他公文包里的离婚协议,她也默不作声。那个离婚协议书上写着:房子给她,孩子给她,50万存款给她,他每个月还会再给孩子6000元抚养费。他每个月工资就一万出头,决心“净身出户”,反而让她更伤心。他想激怒她提离婚,她就是不提。

大多数时候,我听人家讲述这种痛苦,都不会给建议。一方面是倾听本身就是安慰。更主要是,我怎么给和自己价值观不一样的人建议?再亲近的人,都不能代替别人作抉择。所有自己与他人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讲出来就变成对他人的指责。但听多了这种故事,心里总是憋闷。

如果那么爱一个人,为什么不可以再多些包容?不用零敲碎打的语言折磨他,让他越走越远?如果他不再关怀你,真的就是喜欢别人了,为什么不放手,再找一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人?

如果曾经深爱过一个人16年,为什么要不断欺骗她?如果真的想离开了,为什么不能直接提出,非用冷暴力来折磨她?

让人心疼的是两岁的孩子。如果离婚,孩子会在单亲家庭成长,少了一方的呵护。不离婚,孩子慢慢长大,难道发现不了父母的感情不和么?对他心智,难道就没影响么?

聚散皆痛楚,进退维谷。这故事绝非特例,每个人身边,都可能有个这样的朋友。而我们自己遭遇这种事情的几率有多大,也很清楚。一遍遍回想,哪个部分,如果重来一次,痛苦会减轻一些?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同。这就像是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局。

每当我听完一个这样的故事,总会想起,小津安二郎的一部电影——《晚春》里的一段。女儿纪子在出嫁前跪坐在父亲面前,笑盈盈地说自己的疑虑:“我清楚婚姻不能给我带来更大的快乐。”

平时少言的父亲,突然非常说了一长段话。他用老派的口气说:

“婚姻可能并不意味着幸福,期望突如其来的幸福,是错误的想法,幸福是需要等待的,是要你自己去创造的,结婚不等于幸福。幸福在于对共同的分享的新生活的锤炼,或许至少一两年后它才会出现,甚至,可能是五年,或者十年……幸福只能通过努力所得,只有那时你们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夫妇。我结婚时,你的母亲并不幸福。我们间的关系不好,持续了好几年,许多次,我发现她在厨房里哭泣,但她还是忍了下来。你们必须互相信任,用心去爱对方。”

我觉得那是去世的父亲想对我说的,在我出嫁的时候,或者感情遭遇波折的时候。我也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经过这样父亲的训戒。

对待感情,我们有没有这么珍重过?努力过?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26 06: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