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朦朧的慾望(That Obscure Object of Desire) [2012/01]
- 《巴伦》(伊朗电影,2001年) [2012/01]
- 《陈查理在歌剧院》(电影故事之二) [2012/01]
- 《别离》(伊朗影片,2011) [2012/01]
- “高校录取”在美国 [2012/04]
- 洛杉矶话剧《绝密》在中国 [2012/02]
- 《覆灭》(德国影片,2004) [2012/01]
- 《午夜幽会》(陈查理电影故事之一) [2012/01]
- 《我的名字叫可汗》 [2012/01]
- 陪审员遴选记 [2012/04]
- 傅抱石画展在纽约 [2012/02]
- 看《悬崖》有感 [2012/01]
- 电影《卡蜜尔和罗丹》(1988年) [2012/01]
- 荒谬的“致敬之作” [2012/01]
来自中国的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美国文学教授黄运特最近出了一本书:《神探陈查理不为人知的故事》,探究了陈查理的人物性格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警察原型。他对于陈查理这个人物被批评为讽刺亚裔美国人的刻板形象不以为然,也不觉得让西方演员扮演陈查理有什么不妥之处。
我同意这个观点。上 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系列电影《陈查理探案》有很强的娱乐性,所塑造的神探形象尽管不算完美,华人毕竟作为正面人物登上银幕。 睿智,沉稳,坚持正义,加上东方式幽默,使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至今拥有大量影迷。
以下通过图文,简略介绍其中若干探案的电影故事。
(一)《午夜幽会》(又名《黑色巫术》)1944年出品
(1)午夜,昏暗的密室里,二男四女围坐在一张铺着黑色台布的圆桌旁。巫师波纳坐在正中央,正凝视着水晶球,施展招灵之术。他对求灵者一一提出问题,当问到“1935年10月5日晚上伦敦发生了什么事”时,灯光突然熄灭。灯复明时,巫师已死在椅上,胸前的弹孔血迹斑斑。蹊跷的是,现场既无凶器,胸内也未找到弹壳。
(2)准备去檀香山度假的陈查理被请来破案。陈不大愿意,检察官告诉他,陈的女儿也参加了招灵会,也是涉案人之一。为了宝贝女儿,陈只得勉为其难。
(3)陈查理深入调查,发现参加招灵会的几个人,除了他女儿,都有隐私,都有疑点。他还发现,密室隔壁还有一间密室,巫师雇用的一对夫妇藏身于此,利用麦克风等器材,帮巫师装神弄鬼。
(4)案情还未见端倪,巫师的妻子又受迷幻药控制,无意识地登上楼顶,在凶手的暗示下,坠楼而亡。陈查理深入密室,查获了这种有催眠效果的药物。
(5)在警察局实验室,陈查理不但查明迷幻药的药性,还配制成一种解药。
(6)陈查理自己也不慎中计,服了迷幻药。他迷迷糊糊登上摩天大楼的顶台,一步步走向边沿……千钧一发之际,女儿和警探想来救他。大侦探却在最后一秒钟停住脚步。他事前服下的解药发挥作用了!
(7)陈查理继续抽丝剥茧,在密室内外发现一条条线索。同时,他去函苏格兰警场,查询1935年10月5日夜晚发生的事。原来当晚发生一起车祸,著名魔术师“伟大的乔朵”重伤濒临死亡。乔朵的助手波纳勾引其妻,拐款潜逃。乔朵奇迹般生还,多少年来,一直寻找波纳夫妇复仇。两个男求灵者之一的哈姆林先生,正是这个复仇者!
(8)凶犯束手就擒。他的香烟盒里,隐藏着无声手枪。而手枪的子弹,是用凝固的血液特制而成,所以一枪毙命后子弹即化为血水,又怎能找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