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朦朧的慾望(That Obscure Object of Desire) [2012/01]
- 《巴伦》(伊朗电影,2001年) [2012/01]
- 《陈查理在歌剧院》(电影故事之二) [2012/01]
- 《别离》(伊朗影片,2011) [2012/01]
- “高校录取”在美国 [2012/04]
- 洛杉矶话剧《绝密》在中国 [2012/02]
- 《覆灭》(德国影片,2004) [2012/01]
- 《午夜幽会》(陈查理电影故事之一) [2012/01]
- 《我的名字叫可汗》 [2012/01]
- 陪审员遴选记 [2012/04]
- 傅抱石画展在纽约 [2012/02]
- 看《悬崖》有感 [2012/01]
- 电影《卡蜜尔和罗丹》(1988年) [2012/01]
- 荒谬的“致敬之作” [2012/01]
不出所料,《别离》击败《金陵十三钗》而捧金球。小成本超越大制作!
评论家从各个层面析解这部“伊朗神片”的思想内涵和导演功力。而我,看过影片的第一感觉竟是:
我们需要“可兰经”!
平凡生活里一件很普通的民事纠纷:一位怀孕女子瞒着丈夫,带着幼女出来做女佣,因为偶然的“过失”遭男主人解雇并被推出门外。女子流产了。是男主人的过错?他事前知道女子怀孕吗?还是另有隐情?谁说的是真话?谁又在说谎?
茶壶里的一场风波,将两个家庭的所有成员以至于邻居、家庭教师等等一起卷了进来,激起了一场人性的交战、灵魂的搏斗。
“罗生门”式的、带有悬疑色彩的调查过程,像解剖刀,无情地揭开每个人的灵魂深处,让人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挣扎。
而结果却是那样的石破天惊:
男主人服输了,愿意拿出一大笔钱“私了”此案。女佣一家眼看将解除经济困境,连债主们也被邀来,济济一堂,等着拿钱。关键时刻,男主人坚持要女佣当着可兰经起誓。金钱的诱惑顶不住经书的威严。女佣崩溃了,终于说出了真话!
看到这里,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当今社会伪劣遍地、虚假横行的现象。连扶起跌倒的老人都可能被讹诈,哪里还会有什么内心的挣扎?哪里还找得到什么道德的底线?
无神论者是不相信任何经文的。
然而在道德的法庭上,在心灵的秤盘里,我们又多么需要一部至威至严的“可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