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朦朧的慾望(That Obscure Object of Desire) [2012/01]
- 《巴伦》(伊朗电影,2001年) [2012/01]
- 《陈查理在歌剧院》(电影故事之二) [2012/01]
- 《别离》(伊朗影片,2011) [2012/01]
- “高校录取”在美国 [2012/04]
- 洛杉矶话剧《绝密》在中国 [2012/02]
- 《覆灭》(德国影片,2004) [2012/01]
- 《午夜幽会》(陈查理电影故事之一) [2012/01]
- 《我的名字叫可汗》 [2012/01]
- 陪审员遴选记 [2012/04]
- 傅抱石画展在纽约 [2012/02]
- 看《悬崖》有感 [2012/01]
- 电影《卡蜜尔和罗丹》(1988年) [2012/01]
- 荒谬的“致敬之作” [2012/01]
清早,拿着传票到洛杉矶市中心的民事法院报到。呵!门前黑压压一大片,排了几百号人的长龙。有身穿工装的蓝领、有西装革履的绅士、有白发苍苍的老妇......果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职责,人人履行。
进得大厅,听工作人员宣讲陪审制度及遴选程序后,分成几个大组,进入不同的法庭。我和四十多人被分到第廿五法庭,依次坐满了陪审员席和旁听席。一位名叫玛丽 的女法官起立欢迎我们,带领大家起立宣誓。她的眼睛真尖,发现一位女士没有张嘴,立即提问:“那位女士,妳同意誓词吗?”女士急忙大声回答:“Yes!”
法官介绍今天的案子:一位医生给病人开刀,病人后来不治而死,因此状告医生。原告是几位“老墨”,被告医生已垂垂老矣。双方由律师陪同,也起身向我们致意。官司谁胜谁败,可就捏在今天挑出来的人手里。
法官点名后,开始遴选,依次让每个人起立接受提问,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还问及业余爱好、阅读范围、家人或亲戚中有无执法人员、有无被害经历、是否被定过罪, 是否认识被告,能否保证自己公正断案等。如果对此人的回答感兴趣,便召入Side Bar(边厢),与双方律师几个人一道“密密私语”,大概是进一步提问并征求律师意见。倘意见一致,此人就算是入选了。
这样一个个选下去, 过程虽然冗长,各色各样的对答,却让我听得津津有味。直到下午,入选者终于额满。这时我才发现,连自己在内总共还有十多个人,连被提问的机会都没有,便算 “光荣完成任务”了。回到大厅,每个人拿到一张绿色单子写着:“阁下已完成本日陪审员服务,特此证明。”
回想当年看电影《十二怒汉》,这次想亲历一下当“怒汉”的滋味。虽未能如愿,却多了一次人生经历。
(发表于北美《世界日报》2012年3月22日家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