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转贴一) [2012/12]
- 葡国单身华人的性事(一) [2012/02]
- 强大的中国为什么要害怕一个女人的声音? [2013/01]
- 男人为什么要找情人?(二) [2012/01]
- 从四个贪官母亲的凄凉生活看官场的险恶,谁之过? [2016/09]
- 男人为什么要找情人? [2012/01]
- 单身女人档案:秋莲的奖品(18+) [2012/02]
- 葡萄牙华人同居现象浅析 [2012/01]
- 从四个“慈善家”看他们的慈善动机,扒下“中国慈善家”的外衣 [2016/09]
- 我见过的海外中文报纸 [2013/01]
- 从四个党校毕业生看中国官员的素质,谁之过? [2016/09]
- 乒乓国手叶明辉在葡萄牙的日子 [2012/02]
- 在欧洲以牌为生的华人 [2012/02]
- 关于幸福与性福的话题 [2012/12]
- 第一次亲密接触 两万次点击回报 [2012/01]
- 为了一个“强大中国” 中国人民究竟失去了什么? [2012/12]
- 道德与生理哪个更重要? [2012/02]
- 区委书记不一定都是好人! [2012/11]
- 从两起校园惨案看中美两国的新闻自由和官方态度 [2012/12]
- 贫穷无法选择 母亲帮我成才 zt [2012/02]
- 新72家房客(葡萄牙版) [2012/01]
- 20小时公开定案和20年内部结案(朱令案联想2) [2013/05]
- 是谁在控制“网络言论”? 国内网络秩序一片混乱! [2012/12]
- 进村一个月,近10万次点击令我开心 [2012/02]
这些老人出国为的是与子女相聚,享受天伦之乐,同时也可照顾孙子孙女,减轻子女的负担。但是,一些老人很快就发现,他们与自己曾经熟悉的子女之间有了许多的隔阂与矛盾;离开家乡到异乡,陌生的环境和不同的文化氛围,使他们备感空虚和寂寞。
如何解决海外老人与子女的隔阂与矛盾,如何及时排除海外老人心里的空虚和寂寞,如何让旅居海外的老人幸福快乐的安享晚年,则是摆在儿女面前的重要课题。
多给老人一些时间 陪伴老人一起生活
定居海外的华侨多数都有自己的事业与家庭,平时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的所有时间奉献给工作,而很少抽出时间来陪伴父母。由于这种现象导致老人空虚和寂寞、孤独与想家的占绝大多数。
大多数华侨认为自己已经把老人接到国外,安排在自己身边,吃穿不愁,就算尽了孝心。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生活形式,更重要的是生活内容。他们每天生活的是否充实?他们的精神是否快乐?他们更需要什么帮助等等。因此,多给老人一些时间,多陪伴老人一起生活,哪怕是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和老人坐在一起聊聊家常谈谈新闻,星期日休息陪伴老人外出走走等等,这样就很容易了解和知道老人的需求,及时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帮助。千万不要只注重在一起的形式,不注意在一起的时间。
金莎、邵成德、詹群都是葡萄牙的老板,但是他们只知道埋头工作忙于自己的事业,他们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导致千里迢迢来到国外的老人孤独与寂寞,从而想念家乡,想回国。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应该引起旅葡华人的高度重视。
多给老人一些自由 正确教育二代子女
许多老人来到葡萄牙,与自己的隔代孙子相处不来。有的甚至语言都很难交流,老人说汉语或家乡话,而孙子说葡语。而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孙子辈对中国的看法也不同,经常发生争执。做为儿女要站在老人一边,替老人着想。当然,有些观点并非老人全占理,但是也要给他们一些说话的自由。
回过头再正确教育自己的子女,多宣传一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多讲述一些中国的变化与发展,同时还要帮助子女学好自己祖国的母语——中文。只要子女的教育到位,他们就会喜欢中国的文化,也会尊重自己的祖辈,与他们的祖辈成为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消除老人的烦恼,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有一对老人到美国去看儿子,没过多久,就吵着要回家。原因是儿子离开中国十多年了,对中国发生的变化不了解,却总爱评论以前的中国和现在的腐败,说国外怎么怎么好,崇洋媚外。最后,两位老人认定“孩子已经变了”,在大吵了一架之后,决定返回中国。
“代沟”问题常常是子女与老人争执的关键焦点。做为儿女、子孙要经常学习,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耐心地与老人交流与沟通。即使双方观点不同,也要学会和平共处。
多给老人一些温暖 帮助老人安享晚年
许多老人到葡萄牙后,因为无法和外界交流,活动只能局限在自家院墙里,再加上儿女工作忙,没有时间顾及他们,心中增添的不是亲情和喜悦,而是孤独和寂寞。
有人玩笑地把中国老人在国外的境遇形容为“五子登科”――听不懂英语是聋子,看不懂文字是瞎子,不会说话是哑子,不会开车是拐子,拿起电话不会答,“手抖得像筛子”。
曾有一对老人,到国外后,7年里已经跟随女儿一家辗转了多个城市。去年夏天,两个老人又随女儿搬到了一个新的城市。虽然住的是“楼房”,老人并不稀罕,他们却十分怀念国内的生活。在国内,他们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与老同事、老朋友一起,下棋打牌,谈话聊天,交往融洽。然而,在这里往往只有儿女一家人,而他们的工作又忙,没有时间陪伴父母,精神上的苦闷也无处倾诉。亲情与温暖并不在宽敞明亮的楼房里,也不在丰盛的餐桌上,她在日常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里,在一声声问候和无微不至的关怀里。
因此,多给老人一些温暖,经常关心和照顾老人,帮助老人安享晚年。老人的幸福就是儿女们的快乐。
总结
针对探亲老人在国外遇到的问题,有关专家建议,无论是子女还是老人,在申请老人去国外长期居住之前都应慎重考虑。从子女的角度,最好是在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之后,起码在能为老人提供舒适的住房或有足够的时间陪伴老人时,再接父母去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是需要父母过去帮忙,最好事先征得老人的同意,一旦三代人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就要包容、忍让、孝顺,尽量避免家庭矛盾。从老年人的角度,也要充分了解子女的状况,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让自己安享晚年。
另外,让老人幸福不一定都要接老人出国团聚,也不是以出国团聚、三代同堂为老人幸福的唯一标准。若不想麻烦老人照顾孩子,若老人在国内身体健康又有人照顾,也不必千里迢迢接老人出国团聚久住。按国外的规矩或习惯,孩子大了,出门成家立业了,就不应该再和父母常住在一起了。孝敬父母,并不是说一定要住在一起。
但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接老人出国旅游或短住是可以的,一旦与老人住在一起,一定要注意多给老人一些时间,一些自由,一些温暖。孝敬老人有多种形式,在一起,不在一起,都可以相互感应、彼此交流,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