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谷开来的奥秘 [2012/04]
- 老婆黑状 [2012/04]
- 几回乡梦隔如山 [2016/02]
- 妻子(二) [2013/10]
- 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三大导演批判 [2012/06]
- 拆拆抗日神剧放放马屁精神 [2018/05]
- 妻子(五) [2013/10]
- 妻子(三) [2013/10]
- 男人与女人2 [2013/04]
- 朴槿惠与毛泽东最后的对话 [2013/07]
- 夜,想起我的小猪,海阔天空 [2016/05]
- 男人与女人3——鸡同鸭讲 [2013/04]
- 闲谈清议:请放小宋一马! [2014/10]
- 女排、竞走、遗留物 [2016/08]
- 妻子(一) [2013/10]
- 共和国的沉沦(10)——文化误!甄嬛顾! [2013/05]
- 老去的娘 [2013/05]
- 我贝壳村的女友们——O姐 [2013/09]
- 男人与女人 [2013/04]
- 小人书恩仇记 [2013/02]
- 贝壳村的男人们——猪猪 [2013/07]
- 我贝壳村的女友们——无为村姑 [2012/08]
- 我有一个梦想 [2012/06]
- 历史,河儿,在这莫名其妙拐个弯 [2013/05]
- 关于发起热烈拥护纽约堂叔为贝壳村政法委书记运动的通知 [2012/04]
黑色之海
——情系松本清张
病枕轭
日本国神奈川县的横滨市,有一座驰名的深大寺。寺门以稻草覆顶,据说是公元十六世纪桃山时代的遗迹。正殿,不远处的伺殿均已发乌陈旧。四周环抱葱绿的杉树林,衬得寺庙一派庄重气息。
一阵轻风吹过,树铃儿叮叮当当地响。林间空地一张木机子里,银发蓬松、面孔清癯坐着一位长者,他手把茶盏,双目微闭似睁;似乎在追忆,儿时种种痛苦的人生经历;又像是在谛听,风中之神若隐若现的喃喃细语。他,就是本文的主角,松本清张先生。
二零一二年是日本当代著名推理小说作家,时称“社会派”领军人物,松本清张先生逝世二十暨诞辰一百零二周年纪念。名人词条中的两个词我个人均不赞同。一个是“著名”,一个是“推理小说”。另一个词需要讨论:是“社会派”。
先来看看日本“推理小说”风行的时代。松本先生创作的高峰期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后期,是推理小说及其作家风起云涌、争奇斗妍的一个重要时代。试着把松本先生的小说,与同时代我喜欢的几位日本作家的作品做一番简单的横向比较,兴许会让人感受到,他独自不凡的精神气质。
本格派代表人物是大名鼎鼎的江户川乱步。他的小说最重要的噱头——凶杀场面过于血腥离奇,推理过程常见奇思异想,故事情节追求新颖怪异,似给读者一种不合常理之感。但我非常喜欢他的代表作《阴兽》。变格派先锋横沟正史的小说,内容过分光怪陆离。复杂的大家庭背景,隔辈乱伦素材往往是他作品中常见的主要元素。想一想他的代表著《犬神家族》——简直让人胃酸上涌,呼吸不畅。
西村京太郎是另一位我喜欢的推理小说作家。他的故事大多围绕旅行、机车,铁路线,机车时刻表等等交通工具相关展开。车厢、站台、行李间自然演变成凶杀犯罪,藏匿尸体的一应所在。这样的小说读来令人紧张地透不过气来,自是久久难以释卷。
著名的小说家森村诚一,是我少年时代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情节紧凑,语言精练准确,逻辑推理缜密严谨,对日本社会的黑暗面发掘力度强大。读他的小说,时常会引发世人对世事的深刻反思,并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
与以上诸位不尽相同。松本清张先生早年家贫,生活困苦命运多舛。四十岁后才开始发表个人的纯文学作品。松本先生的主要作品,大多数仍被定义在“推理小说”范畴。但是基于他个人高超的纯文学根底,其作品整体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文学派气质。
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赋予他的作品一股知性成熟的淡泊感。加上醇厚的日本历史、文学、地理、民俗风情,天然巧卓的文中再现;使得松本先生的大部分小说早已突破了推理小说的框框。成为日本社会现状大讨论的洪流之砥。其敲骨吸髓式对社会阴暗面的剖析和刻画,流经洗练干净的文字,准确严密的推理,向读者们展示了一幅幅触目惊人的生活画卷。
松本清张先生的大部分作品突破了“本格派”和“变格派”的格局。被世人冠以崭新“社会派”翘楚之称。他在小说中大胆打破了推理小说的常规理念,虽沿用推理案件的叙述形式;但透过一幕幕貌似离奇的凶杀现场,一场场勘实古怪的犯罪事实;不断引发读者对犯罪背后的秘密,不由得热望三窥其径。小说内容在分析犯罪过程的同时,更多地将触角伸及日本社会的阴暗面。通过对历史与现实入木三分的剖白,使得思想力度超越了同时代大多数日本作家的小说,成为名至实归的社会深景反思录。
由此意义上讲,松本清张先生的文学作品,不同于普通意义上讨论社会矛盾的推理小说。而渐次演变成为承载日本当代社会的鸿鹄历史巨篇。且正式载入日本漫漫的文学历史当中。
四十岁以上的国人大概都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大陆引进的根据松本清张先生原著改编,享誉世界影坛的影片《砂之器》。故事对人性的丑陋面深层次的探究和挖掘;今日一经想起,仍是令人叹为观止。
闲暇一刻回忆起少年时代沉迷于日本小说的旧事。找来松本清张先生的几部代表作翻拍的影视品。一口气看了《波浪之塔》《蓝色描点》《零之距离》《书道教授》《砂之器》和当年由山口百惠、三浦友和贤伉俪主演,蜚声海外的《雾之旗》。
这些片子大多是二零一零年前后,日本TBS、NHK、CX等等几家电视台,为了纪念松本清张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重新翻拍的作品。里面的时间场景、人物背景、对话特点等等为了迎合现代观众的欣赏情趣,不得不做一些环境的修改。这一来令原著中凝练通达的历史沧桑感,顿显逊色不少。不过对我重圆儿时未竟的心愿,已是莫大的安慰。
世人公认松本清张先生是“著名”的小说家。他本人在日本文学史当中也立有一席之地。我个人对于此一词汇评价先生深表质疑。因为在我眼里。快意恩仇人生写意,兴许另一个词汇来形容先生不朽的人生作品更为恰当。那就是“伟大”。
这是一个被今日中国人用的支离破碎,头脚颠倒加面目全非的词。不知道这会子国人当中何人堪称“伟大”?二百年后的今天,又有哪一位国人的名字,会被芸芸世上人无意中拾起?他/她的著作依旧有后继无穷的读者?我从不矢口称赞目前仍活着,或者死去不久某位中国人“伟大”——因为那样,明显是一种天大的讽刺和笑话。我们中国人不是没有“伟大”!!过去有。现在,十分肯定地说,没有!!将来么?或许有!!或许没有!!
谨以本文深切怀念:松本清张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