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谷开来的奥秘 [2012/04]
- 老婆黑状 [2012/04]
- 几回乡梦隔如山 [2016/02]
- 妻子(二) [2013/10]
- 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三大导演批判 [2012/06]
- 拆拆抗日神剧放放马屁精神 [2018/05]
- 妻子(五) [2013/10]
- 妻子(三) [2013/10]
- 男人与女人2 [2013/04]
- 朴槿惠与毛泽东最后的对话 [2013/07]
- 夜,想起我的小猪,海阔天空 [2016/05]
- 男人与女人3——鸡同鸭讲 [2013/04]
- 闲谈清议:请放小宋一马! [2014/10]
- 女排、竞走、遗留物 [2016/08]
- 妻子(一) [2013/10]
- 共和国的沉沦(10)——文化误!甄嬛顾! [2013/05]
- 老去的娘 [2013/05]
- 我贝壳村的女友们——O姐 [2013/09]
- 男人与女人 [2013/04]
- 小人书恩仇记 [2013/02]
- 贝壳村的男人们——猪猪 [2013/07]
- 我贝壳村的女友们——无为村姑 [2012/08]
- 我有一个梦想 [2012/06]
- 历史,河儿,在这莫名其妙拐个弯 [2013/05]
- 关于发起热烈拥护纽约堂叔为贝壳村政法委书记运动的通知 [2012/04]
手边有一本《铁凝精选集》,刚好用来打发一下午的昏沉。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上半叶是中国“文学”初泛的年代。那会的小青年喜欢文学既时髦又活跃思想。读小说吟几句古诗弄个把电子琴调调俨然就成了有品位、有学养的标志。我么随大流……说到喜欢,对张抗抗、陆星儿、刘索拉、谌容印象比较深刻。王安忆、程乃珊、张辛欣就差点儿。铁凝当时比较活跃,属于后者。
中国女作家的优点是文字细腻、情感充沛。有着极强的生活表现欲。缺点么细腻不等于细屑,有主题不意味有思想。铁凝的文字用词过于浅白,缺乏厚重与精准。小说的思想深度有限。看了明显感觉到:对于那个时代,下乡,二十几岁,婚姻前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有一种旁置同行般的轻松和快慰。也许这正是大陆女作家的通病?活在自我编制的金丝梦想里——贫瘠如画的土地上永远挂着一缕莫名其妙的彩虹?
有人说今天的文学已死,其实文学不会死,死的只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