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谷开来的奥秘 [2012/04]
- 老婆黑状 [2012/04]
- 几回乡梦隔如山 [2016/02]
- 妻子(二) [2013/10]
- 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三大导演批判 [2012/06]
- 拆拆抗日神剧放放马屁精神 [2018/05]
- 妻子(五) [2013/10]
- 妻子(三) [2013/10]
- 男人与女人2 [2013/04]
- 朴槿惠与毛泽东最后的对话 [2013/07]
- 夜,想起我的小猪,海阔天空 [2016/05]
- 男人与女人3——鸡同鸭讲 [2013/04]
- 闲谈清议:请放小宋一马! [2014/10]
- 女排、竞走、遗留物 [2016/08]
- 妻子(一) [2013/10]
- 共和国的沉沦(10)——文化误!甄嬛顾! [2013/05]
- 老去的娘 [2013/05]
- 我贝壳村的女友们——O姐 [2013/09]
- 男人与女人 [2013/04]
- 小人书恩仇记 [2013/02]
- 贝壳村的男人们——猪猪 [2013/07]
- 我贝壳村的女友们——无为村姑 [2012/08]
- 我有一个梦想 [2012/06]
- 历史,河儿,在这莫名其妙拐个弯 [2013/05]
- 关于发起热烈拥护纽约堂叔为贝壳村政法委书记运动的通知 [2012/04]
西安的面馆只卖面条儿。偶尔卖个揪面片儿、烩面什么的,不像河南那么流行。面馆有别牛肉汤底的粉汤馆,那是古城另外一项营生。吃完面大汗淋漓再来一碗面汤划拉勾缝,连饱代涨中午的工作餐算解决了。
据说慈禧太后清灵时节精研满汉全席一百零八道,里头没有西北的面食。原因么,老佛爷圣驾西顾那会儿嫌些个汤汤水水制作不考究,观之不贵食之不雅,干脆一道懿旨免提“面汤”二字。今日里有闲凑乐我想聊一聊西安的面条小馆。
面馆的门面一般只有二折,铺子口冲着大街,铺面单进半敞,里头条砖铺就的地面拉拉杂杂摆着几张方桌,门边灶头架起一口超大号行军锅,生意起兴浓汤沸滚终日明火不辍。面师傅抱着双臂矗在面案后边静待食客光临,那架势透着一股气派,问那气那派是什么,答案全都堆在这“案”上边。
案是擀面条的面案,家里一个半书桌那么大。案中间摆一根擀面杖,上角堆着醒好的面团儿,油纸蒙严诺大一块,表明店家买卖的热络程度。师傅眼底下齐刷刷码着三根手指长短的面棍棍,照例油纸蒙了,表明师傅手艺的精湛程度跟面馆的底气。
面馆虽属小买卖仍需手艺助力才行。三根油面棍棍意味拉、扯、搓三大门,油泼、杂酱、臊子三大类面条全都手工制作立等可得。顾客迈步进门一声吆喝,
“嗨,掌柜的,来一大碗油泼扯面。多放辣子多放醋。”
面师傅得令将油纸揭去,三根面棍棍指尖下拉伸、腾挪、折转、掺和布面、再抻展、下锅一气呵成。不一会功夫米来长短,顶端煎油滚爆,生盐、味精、葱花、老酸醋外带一大海碗莲花白淋干的手工扯面已然端上了桌。
三根面棍配以佐料拨弄出不少花式当属师傅的功力和面馆的花哨。爆锅异响、葱花味扑面,面馆儿的生意经皆源于此。
转眼二十年过去,故乡的面馆大抵像北京的茶馆悄然沉寂,能留下的,也只有对往日味道淡淡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