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的悲剧结局 毕汝谐(纽约 作家) [2020/12]
- 毕汝谐奇人奇事之龌龊女人 毕汝谐 (作家 纽约) [2021/07]
- 北京哥们来电:习近平挥泪斩栗战书! 毕汝谐 (作家 纽约) [2022/01]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老百姓同恶相济 毕汝谐(作家 纽约) [2020/11]
- 刘鹤之父因一本色情日记于文革殒命 毕汝谐(作家 纽约) [2021/05]
- 毕汝谐奇人奇事之情人Z 毕汝谐 (作家 纽约) [2021/07]
- 北京哥们来电:刘亚洲在押期间最新花絮 毕汝谐(作家 纽约) [2022/10]
- 北京哥们来电:刘亚洲哥俩同时被抓了! 毕汝谐(纽约 作家) [2021/12]
- 我的一位精彩奇兀的贵人 毕汝谐 (纽约 作家) [2020/11]
- 最新!刘亚洲生生把李先念儿媳(王六生之女)咬进去了! 毕汝谐(作家 纽约) [2023/01]
- 文革期间中法混血儿惊天大案 毕汝谐(纽约 作家) [2020/12]
- 许艳是不是兼职妓女? 毕汝谐( 作家 纽约) [2021/03]
- 我所知道的公安部长李震之死 毕汝谐(纽约 作家) [2021/01]
- 我的六四艳遇及善举 毕汝谐(作家 纽约) [2020/12]
- 孟晚舟案的致命要害是断送了中共权贵的后路 毕汝谐( 作家 纽约) [2020/12]
- 假如谷开来与我结为夫妻 毕汝谐(作家 纽约) [2020/12]
- 刘亚洲——一个令我深度自卑的“小孩儿” 毕汝谐(作家 纽约) [2021/12]
- 文革是毛泽东为刘少奇量身特制的政治绞刑架 毕汝谐 (作家 纽约) [2021/01]
- 毕汝谐奇人奇事之文学大师王某某 毕汝谐 (作家 纽约) [2021/08]
- 中国对印战和两难 毕汝谐(纽约 作家) [2020/12]
- 警惕中国走德日军国主义道路! 毕汝谐(纽约 作家) [2021/01]
- 刘鹤之父刘植岩被动承受文革的悲惨结局 毕汝谐(作家 纽约) [2021/01]
- 台独和反台独都是双刃剑 毕汝谐(纽约 作家) [2021/02]
- 闲话中国共产党走向腐败的过程 毕汝谐(作家 纽约) [2023/06]
- 父亲节的思念 毕汝谐 (作家 纽约) [2023/02]
- 今日中国乃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政治逻辑的必然结果 毕汝谐(作家 纽约) [2024/02]
2022年8月按:
十一,美国法律的证据规则及证据理论 毕汝谐 (作家 纽约)
在美国(以及其他英美法系国家),举证责任在最初阶段是由肯定某项事实的当事人提出证据,以支持其主张;也就是说,肯定某项事实的当事人负有首先提出证据的责任(burden of going forward evidence);只要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具有表面的证明力量(prima facie evidence),即可假定成立。在刑事案件中,即可据此起诉。这时,提供证据的责任转移于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提出反正,证明他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的错误,因而他方的主张不能成立。如果对方当事人所提出的反正亦具有表面的证明力量,则最初提供证据的人有义务继续提供证据,以反驳对方。如此,提供证据这种举证责任,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可以多次转移。
美国有两个体系的证据规则:一是适用于法院审判的证据规则,尽列于1975年制定的联邦证据规则(Federal Rules of Evidence),适用于一切由陪审团参加的案件。二是适用于行政裁判程序的证据规则,这一证据规则见于联邦和州的行政程序法。
美国联邦法院接受证据的标准,受到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的支配;在这个规则中,很多证据被排除了;其中一项引起法律界广泛讨论的排除标准是关于传闻证据(hearsay)的排除;传闻证据是指证人在作证时讲述他在法庭外所听到的其他人的陈述、并以这种陈述作为证明某种事实的证据。这种证据是第二手材料,当事人无法与原来的陈述者对质。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802条规定,除本证据规则或其他由联邦最高法院所规定的一些例外,不能采纳传闻证据。
然而,在联邦法院审判重大刑事案件时,我们看到联邦检方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地使用传闻证据,以达到将被告定罪的目的。
所谓证据是法律用语,即证明案件真相的一切事实,也是执法者在诉讼上为了获得材料、确定判决基础所采用的一种手段。依证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有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之分。
与证据相关的概念还有:证据方法,即执法者所能凭借五官进行调查的具体方法;证据材料,即根据具体调查而获得的内容;证据理由,即是执法者在诉讼中,判定事实真相的所有依据。也就是说,证据具有证明手段的功能。
美国证据理论同时存在事实说和手段说这样两种观点;事实说认为,证据是任何一件或一组可知的事实,而不是法律的或伦理的原则。手段说认为,证据可以下定义为一种手段,凭借它可以证实和反正一件有争议的事实。
美国联邦政治规则中没有明确规定物证的含义;但是,许多权威学者都认为物证是一种最可信的证据形式,是可以为自身说话的证据。物证包括用品、物体和其他有形物。美国证据理论认为,在使用证据直接证明争议事实时,只需出示相关的物证并经正当识别即可采用,不必进行论证或科学试验。
根据美国的证据规则和证据理论,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于诉讼中的待证事实有关,并具有能够证明待证事实的属性;美国联邦证据规则指出,关联性是指证据具有某种倾向,使诉讼中某项待确定的争议事实因之更有可能或者更无可能。因此,美国法学界普遍认为,刑事证据的这种属性即是证明性,亦即证明力。
在美国,刑事诉讼法典没有对现场勘查作明细的规定,仅在其单项法规中规定:于现场发现的各种物证必须由专人妥善保管,以构成完整的保管链。这一保管链必须显示该物证从现场到法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有哪些人接触过该物证以及其有无变化,以证明在法庭上出示的物证即是现场提取的物证。在法庭上,对抗双方最大的区别在于:检方必须拿出铁证,而辩方不必出示任何证据,只要提出疑问便大功告成。因此,美国的法官们对物证保管链的要求非常严格。
提取物证的一般程序是:执法人员在现场提取物证后,要将之放在适当的容器内,再加贴标签;标签上要写明下列情况:证据收集人及保管人的姓名、提取和送交证据的日期、办案单位、案件编号和案件种类、嫌疑人和受害人的姓名、对该物证的简要说明等等。
美国的证据规则来源于普通法,是陪审制度的直接产物;陪审员是随意挑选的普通公民,他们对于所要决定的事实没有经验,而且陪审工作是临时性质,不可能由此取得必要的经验;为了减少陪审团误判的危险,证据规则中有很多技术性的规则,规定有些证据不能呈庭,某些证据没有证明力量,以避免陪审团员受到误导,不自觉地产生混乱和偏见。
美国采取当事人决定鉴定制度;案件中的专门问题是否需要鉴定以及由谁来鉴定,取决于诉讼当事人。因此,诉讼当事人在选用鉴定人时,有很大的自由度。而鉴定人受薪于当事人,难免有其倾向性。近几十年来,美国力求建立一个公平的专家证人制度;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706条规定,法院可依职权选任公平的专家证人,并由公共机关对其给予一定的津贴。当专家证人的意见对立时,法院选任的专家证人较易取得陪审团的信任。
美国的鉴定结构同警察体制一样,属于分散制。美国的联邦、州、市、郡都有许多大小不等、水平不一的犯罪侦查实验室和法庭科学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并无隶属关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部门的实验室,另一种是私人实验室;二者均有权向法庭提供证据及意见。
还有一些证据属于政府和私人所享有的特权,成为特权证据;法院和行政机关都不能接受特权证据。政府和个人对于提出这类特权证据的要求可以拒绝。
政府对于为政府工作的律师的文件、外交和国防方面的机密等等,均可以拒绝提供。
普通法承认私人生活中有一些极端信任的交往,法院不能要求作证:夫妻之间、牧师与忏悔者之间、医生与患者之间、律师与委托人之间等等,都属于私人的特权证据。
诚然,保护特权证据将对侦破刑事案件带来不便;然而,在美国人看来,这是为了维护人类尊严而值得付出的代价,他们对此并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