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的“奇技淫巧”为什么会“失传”? [2018/11]
- 由男人蹲着排尿所想到的 [2013/12]
- 谁说是“水深火热”? [2014/07]
- 我这样设置系统 [2012/03]
- 光绪死于慢性药物砷中毒 [2014/01]
- 公安大跃进 破获大老美 [2015/12]
- 十二个铜水龙头为什么变成了“国宝”? [2014/01]
- 盘点共造假英雄(下) [2013/12]
- 西门庆之死 [2015/04]
- 中国画为什么不能象西画那样写实? [2013/12]
- 盘点共造假英雄(上) [2013/12]
- 芭蕾和红大刀 [2014/02]
- 唱红歌不仅能治疗癌症,还能延年益寿 [2013/12]
- 是谁最后毁灭了圆明园? [2014/01]
- 世界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2012/03]
- 中文的绝妙 [2013/12]
- 政治正确帝崇祯 [2016/03]
- 和毛粉诗词二首 [2013/12]
中文的绝妙
中共的宣传喉舌,素有国家领导起居录的美称,凡新闻头版头条,必是某主席访问某国视察某地,某总理接见某国元首某国际友人的报道,白菜访问罗卜,罗卜接见白菜,每日必报不胜其烦。俺是一向不关心伟人起居的,按说这类起居录,本来应该是大内敬事房的勾当,比如“昨夜皇上临幸某妃”,就是将皇上每夜搞女人的事情载入历史,其实这大可不必,因为夜寝大内的男性唯有皇帝一人,其余都是太监,后妃们肚子大了,只能是皇上干的。党报传媒跟屁追踪国家领导的脚印,无非是为了加强执政者的权威,但人民百姓对这类权威的兴趣并不大,因为它不是民选的。再说,那些国家领导人又不是小孩子,还能走失或被拐卖了不成?
前日翻了翻旧资料,才发现江前总书记不仅通晓吹拉弹唱,还有作诗的雅趣,特别是这首发表在人民日报起居录上的《登黄山偶感》:黄山乃天下奇山,……(笔者略)特书七绝登黄山偶感一首以记之。
遥望天都倚客松,
莲花始信两飞峰。
且持梦笔书奇景,
日破云涛万里红。
江泽民
辛巳四月廿七于黄山
笔者注:辛巳四月廿七 2001年5月17日
读罢此诗不禁喷饭,深感中文汉字的绝妙,进而“先进性教育”便飞入眼帘,接着就不能生出低级趣味的联想了,但这低级趣味,偏偏总是与党文化纠缠在一起,比如当年毛泽东的《题庐山仙人洞照》就是一篇很雅的淫诗: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毛泽东是教育人民要脱离低级趣味的,无奈追求低级趣味是上帝给所有造物留下的基因,没了低级趣味,生命就无法延续。毛泽东限制人民性交的自由,却管不住自己的鸡巴。那时候弄文字的臭老九们,十有八九都对这诗神领多多,有同事梅开二度再婚晚婚的,就请书法家写了这首诗专贴在洞房,起个黄碟毛片的作用。这首诗确实能叫人浮想联翩,直观的翻译出来就是:
我虽已暮年,但是鸡巴
还如劲松一般,
你虽云鬓飞乱,却能征善战,
一点也不娇喘。
你那神密的逼啊,
就如仙人洞一样。
更令我兴奋的,是你那
两只大奶头,无限风光!
到了后毛泽东时代,邓总设计师更有“开放搞活要两手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画龙之笔,学习领会最深刻的莫过于薄公子,抓基本点竟然抓破了女模特的乳头,白痴总理李鹏也有市场“疲软”,经济“滑坡”之高论,因为疲软与滑坡在床第上的因果关系,远比萧条和崩溃比喻的生动形象。有这类党文化的点拨,结果是女人通通开放,男人统统搞活,乃至全国淫风大盛,,不得不扫黄打非了。
还是回过头来品一品江前总书记的《登黄山偶感》吧,这首诗也是大有玄机的,这玄机就在那“松”上。不过诗是什么呢?诗就是精炼的语言,中国文言诗的精炼,是任何白话诗都不能与之匹敌的,所以我就觉得这诗用七言还不如五言,如果这样一改应该更好:
天都倚客松,
莲花两飞峰。
梦笔书奇景,
日破万里红。
这最尾一句“日破万里红”应该成为千古绝唱了,用万里红来赞美那位能在悉尼歌剧院和维也那音乐厅登台的某歌星,岂不是很贴切吗?说到“日破”,适逢近期小金来深圳密访,有网友就出了个征联:金日成日成金正日。一时间,这下联竟无人能对出,恐怕也要成了千古绝联了。嘻嘻!
200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