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谈粽子

作者:晓临  于 2012-6-23 05:2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往事如石|通用分类:流水日记|已有65评论

关键词:端午节, 粽子

一个多星期以前,姐姐拿了四个粽子给我,我一天一个吃完了,才想起端午节快要来了。前几天,我去她家拿花草,回家之时又带走了四个粽子,但没想起要问问哪一天是端午节。直到一位来访杂石园的博友告诉我,我才知道这个星期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

在中国很多地区,端午节令人想起粽子,粽子也令人想起端午节;可是,在我们家乡,粽子和端午节风马牛不相及,我的乡亲以前在五月初五不包粽子,要等到七月十四才裹粽子。我们不说包粽子,都说裹粽子,一个“裹”子,反映出我们故乡的粽子确是另类。

在母亲来了温哥华之后,我看到她以此地华人通用的方式包粽子,就觉得那对她来说简直是尽失用武之地。我从小不喜欢米饭,却爱吃同样是以大米为原料的粽子,一到农历七月初就以期待的目光注视母亲,细看她如何为裹粽子作准备,所以到现在还忘不了我们的乡土粽子制作过程。

在我的家乡中山县(现改称市)隆都地区(沙溪和大涌),裹粽子用的是芦兜的带状长叶。我记得,母亲通常在七月初买一些五六尺长的新鲜芦兜叶回家,先把叶子边缘以及当中的硬刺弄掉,接着用一大锅沸水“杀青”,然后晒干卷起来备用。到了七月十四,即所谓鬼节,母亲就拿着事先已用十多个钟头泡软的干芦兜叶,先以一端构成船状底子,随后一面一圈又一圈地加高“船舷”,一面一勺又一勺地把泡过并放了盐的糯米倒下去,并加入咸蛋黄、腌过的半肥瘦猪肉以及花生或红豆。那样的操作想必近似小脚女人裹脚,所以称为“裹”粽子。一片叶子差不多裹到头的时候,她如果觉得粽子已够大了,就会封顶,用柔韧的海草扎牢;如果还想加码,就会再拿一片叶子接着裹。

裹好的粽子一般长于一尺,因此不叫一“个”,而叫一“条”。母亲会把一条又一条的巨粽放进大瓦缸,注水加盖,放在临时堆砌的筒状砖炉里,以谷糠闷烧。等它烧十几个钟头,我就可以过生日了。:)

不过,一条粽子一个人吃不下,我要与父母和三位姐姐分享。巨粽解去“裹脚带”之后,也不用刀切,母亲用细线一绕,一头用牙咬紧,另一头用手拉紧,一发力就把绵软的粽子绞成两段。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美食到口,我就不懂算术了。

我们的芦兜粽特别大,碱水粽就小得多,和在温哥华可以买到的不相上下。不过,家乡的碱水粽里面没有红豆沙,除了以碱水泡过的糯米之外,只有一根不能吃的小木棒。那小木棒的主要作用是把附近的糯米染成紫红色,以示“秀色可餐”;不过,我估计那木头也有可使糯米吸收的香味,可惜我尝不出别的味道,因为碱水的怪味使味蕾忙不过来。我们的碱水粽不用买来的碱水,而用有特别香味的自制碱水。我曾经看到,母亲把花生茎叶烧成灰,拿簸箕盛着,用水一浇,用盆子一接,就得来上好碱水。

碱水粽我偶尔会买来尝尝,芦兜粽却是移居加拿大之后连看也没看过。母亲在温哥华的时候改用普通的方法包粽子,她去世后我也能吃到姐姐包的粽子,但那当然和我们的乡土粽子大不相同。我们乡下现在有三分之二的居民来自全国各地,因此,我估计七月十四的芦兜粽也会在那里慢慢边缘化,普通粽子的气味会慢慢熏香五月初五。

五月初五谈粽子,说的却是鬼节的芦兜粽,那似乎不大象话,我还是提一提端午节吧。我的家乡流行另一种过端午节的风俗,乡亲会在这个节日里以杂豆、大米和红糖熬“五色粥”,我以前没见过有人在五月初五包粽子或裹粽子。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过节方式,我觉得端午节熬粥就很好,同样以大米为原料,但不加以束缚,而包粽就不够开放了──话说回来,开放也罢,束缚也罢,能让我动口就不成问题。今天早上已试过一碗开放的,在午夜前再来一个束缚的,端午节就不虚度了。

晓临
200868,端午节。

 

 图1 谷糠闷烧芦兜粽(《中山日报》图片)

 

 图2 煮好的芦兜粽 2009年重返久别的故乡,在餐馆里看到中山独特的芦兜粽。看来是用一片芦兜叶裹的,高是够高,可是太苗条了。

 

 图3 芦兜(中山旅游网图片)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17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5 个评论)

10 回复 闲云野鹤一忽悠 2012-6-23 05:42
SF  想必与习惯的蒸煮效果,别具风味
7 回复 skphotos 2012-6-23 05:59
看到蒸煮粽子里有个挺熟悉的大粽
8 回复 tea2011 2012-6-23 06:09
美好回忆伴着美味粽子。
12 回复 mayimayi 2012-6-23 06:30
谢谢分享
芦兜粽,真不一样, 看起来很好吃, 没吃过
10 回复 嘻哈:) 2012-6-23 08:33
我咋听说明天(星期六)是端午节?刚才从朋友那取了三个粽子回来。端午节快乐!
12 回复 秋收冬藏 2012-6-23 08:34
谢谢介绍您的家乡。中国真大,佩服能把这么多不同风俗,语言,地域拢到一块儿的人(秦始皇?)。
“五六尺长”,“长于一尺”,我都拿手比了一下。是不是像竹筒饭?
“小脚女人裹脚”不是很合宜的形容,那是食物呀。只是我的腹诽,您没听见。
8 回复 同往锡安 2012-6-23 12:40
你总有得一番哲理思考,哈~
7 回复 卉樱果 2012-6-23 13:14
晓临吃福真好~
12 回复 晓临 2012-6-23 14:00
闲云野鹤一忽悠: SF  想必与习惯的蒸煮效果,别具风味
十几个钟头的高温,把芦兜叶的香味逼进粽子里,吃起来确是别具风味。
9 回复 晓临 2012-6-23 14:01
skphotos: 看到蒸煮粽子里有个挺熟悉的大粽
那你大概去过中山了,对不对?
10 回复 晓临 2012-6-23 14:04
tea2011: 美好回忆伴着美味粽子。
若有故乡的粽子,我就顾不上回忆了。
7 回复 晓临 2012-6-23 14:08
mayimayi: 谢谢分享
芦兜粽,真不一样, 看起来很好吃, 没吃过
以后去中山的时候可以尝一尝,看看和别的粽子有什么不同。
7 回复 晓临 2012-6-23 14:11
嘻哈:): 我咋听说明天(星期六)是端午节?刚才从朋友那取了三个粽子回来。端午节快乐!
节日快乐!

我姐姐今天给我送来几个粽子,我刚吃了一个。不过,她包的是普通的粽子。
21 回复 晓临 2012-6-23 14:21
秋收冬藏: 谢谢介绍您的家乡。中国真大,佩服能把这么多不同风俗,语言,地域拢到一块儿的人(秦始皇?)。
“五六尺长”,“长于一尺”,我都拿手比了一下。是不是像竹筒 ...
五六尺长说的是芦兜叶,长于一尺说的是用几条长叶接龙包裹的粽子。看到中山芦兜粽的制作,估计你也会有联想,如果因此不敢吃,你就让给我吃好了。
7 回复 晓临 2012-6-23 14:22
同往锡安: 你总有得一番哲理思考,哈~
没得吃就会瞎想。
10 回复 晓临 2012-6-23 14:27
卉樱果: 晓临吃福真好~
那是我四年前写的旧文,今天刚贴到这里,姐姐就打电话说给我送粽子来了。可见吃福还真是有的。
8 回复 Rafting 2012-6-23 14:58
今天去洗牙,牙医是中山媳妇,中山医毕业的丬
6 回复 skphotos 2012-6-23 16:00
晓临: 那你大概去过中山了,对不对?
去过中山,从没见过这煮法。但听过这种独特的蒸煮,现到你这才看到。
这粽子就吃过好几次了。。
7 回复 晓临 2012-6-23 16:48
Rafting: 今天去洗牙,牙医是中山媳妇,中山医毕业的丬
和中山芦兜粽一样,中山媳妇也很有名,宋庆龄就是其中之一。
7 回复 晓临 2012-6-23 16:58
skphotos: 去过中山,从没见过这煮法。但听过这种独特的蒸煮,现到你这才看到。
这粽子就吃过好几次了。。
现在可能改用简便的煮法,但芦兜叶香想必未改。中山年糕也很大,要蒸十几个钟头。也许,中山的土特产就是大:临时大总统、非常大总统、海陆军大元帅……
123... 4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6 14:3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