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起种玫瑰看玫瑰的日子 [2013/08]
- 我的祖国与香港 [2019/08]
- 终于看到了梅花 [2012/03]
- “宽衣”惹出笑柄 [2016/09]
- 分享视频:钢琴协奏曲《一江春水》 [2019/08]
- 《毛泽东时代人民生活的原版回放》读后忆旧 [2022/01]
- 摄影:植树 [2013/03]
- 我看刘晓波 [2017/07]
- 欲拒不合意评论,不妨对网友言明 [2018/02]
- 重认樱花Akebono [2015/03]
- 我看毛泽东 [2012/03]
- 摄影:温哥华龙舟节胡拍乱想 [2012/06]
- 对事不对人:也谈游客与瑞典酒店事件 [2018/09]
- 摄影:红梅蜡梅金缕梅 [2016/03]
- 摄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2013/05]
- 摄影:刺槐 [2012/06]
- 我是好人还是坏人? [2012/03]
- 端午节谈粽子 [2012/06]
- 做男人半易半难,做自己教人为难 [2012/11]
- 我爱牡丹,也爱…… [2012/05]
- 乐绕烛影忆亲人 [2012/04]
- 手捧槐花望兔来 [2012/06]
- “六.四”与民主随笔 [2012/06]
香港街上幼童尿,引发网上文明战。在街上方便,并非文明之举,无奈人有三急,凡人难忍,总要找个地方排泄。找对了地方,例如在温哥华市的喜士定东街(E. Hastings St.)某一路段,可为都市增添风味;找错了地方,例如在香港旺角,即为港陆平添风波。
街头尿尿本是个人行为,拍人尿尿也是个人行为,可是都被贴上族群标签,成为“大陆人”和“香港人”的行为,激起网上臭气薰天的争吵。争吵的人看来都知道在街上撒尿不文明,但似乎没感到在网上争吵不文雅,理直气壮地使用不文明的词语对骂。由于争吵的人念念不忘地域标签,涉及文明的争论变质为涉及 “大陆人”和“香港人”的“口水仗”,脱口而出的粗野词语更是臭不可闻。
互联网是文明产物,大家可以上网学习,参与讨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或去寻求娱乐,交朋结友,分享杰作,显摆臭美。当然,网民也可以专找与自己理念相左的文章来看,然后臭骂作者,享受与人斗的无穷乐趣。不过,在我看来,那样的争斗就像街头尿尿,在观众面前出乖露丑。
不愿意在街头尿尿的争吵者,也许可以改变一下与网友互动的方式,不去张贴 “大陆人”和“香港人”的标签,不去揪住小有过失之人穷追猛打,而去讨论出门在外如何解决内急,如何帮助急得举止失措的人。若有善意,不妨分享秘方,即使不能让大家松一松,也让大家乐一乐。
街上尿尿不文明,但不算罪大恶极,看到的人可以提供帮助,也可以视如不见,如果拍照揭短,那就有失宽厚了。在我居住的温哥华市,我多次看到成年男女在街头小便,但没见过有人拍照。那些人喝醉了,行人见怪不怪。我曾经看到旧邻居对着我的前园灌木小便,同样见怪不怪,因为他虽然没喝酒,但这位加拿大土生土长的年轻老师当时在盖新房子,抽水马桶还在商店里。
晓临
201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