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起种玫瑰看玫瑰的日子 [2013/08]
- 我的祖国与香港 [2019/08]
- 终于看到了梅花 [2012/03]
- “宽衣”惹出笑柄 [2016/09]
- 分享视频:钢琴协奏曲《一江春水》 [2019/08]
- 《毛泽东时代人民生活的原版回放》读后忆旧 [2022/01]
- 摄影:植树 [2013/03]
- 我看刘晓波 [2017/07]
- 欲拒不合意评论,不妨对网友言明 [2018/02]
- 重认樱花Akebono [2015/03]
- 我看毛泽东 [2012/03]
- 摄影:温哥华龙舟节胡拍乱想 [2012/06]
- 对事不对人:也谈游客与瑞典酒店事件 [2018/09]
- 摄影:红梅蜡梅金缕梅 [2016/03]
- 摄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2013/05]
- 摄影:刺槐 [2012/06]
- 我是好人还是坏人? [2012/03]
- 端午节谈粽子 [2012/06]
- 做男人半易半难,做自己教人为难 [2012/11]
- 我爱牡丹,也爱…… [2012/05]
- 乐绕烛影忆亲人 [2012/04]
- 手捧槐花望兔来 [2012/06]
- “六.四”与民主随笔 [2012/06]
习近平在G20杭州会议上把“宽农”说成“宽衣”,闹了笑话。一词之错无伤大雅,本可一笑置之,但出错的是集万千恨爱于一身的中国国家主席,抓了“现行”岂能放过!一笑再笑,笑笑笑笑,不笑死他也要笑死我了!
刚看到视频再三播放习近平“通商宽衣”之语,我还不懂得笑,Google之后忍不住笑,看到一些人忘情表演,止不住笑。“农”变“衣”,笑料不多,小题大作,笑柄就不少了。人各不相同,小题大作也就各不相同,合情合理的,让我会心微笑,走火入魔的,让我哈哈大笑。
我古书读得少,虽在少年时从《儒林外史》中读过“宽衣”,但在习近平出错之前没接触过“宽农”一词,看到有人说“宽农”是常识,顿感羞惭,后来看到很多只打一两行中文也写能打出几个错别字的人都那么说,不禁哈哈大笑,真想问问说那种话的人是不是和我一样,在不久前才Google到“常识”。
笑声未绝,又看到有人说,没读过“通商宽农”,也应该懂得不可能“通商宽衣”,一叶知秋,习近平不懂,证明他还不到初中水平——哈哈……仅凭一言一行就能推断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其他“一叶知秋”之人是不是也可以光凭此言断定言者文化水平?
也许,文化水平越高越会联想,因此有人说“古代的宽衣就雷同今天的上床”。我也不到初中水平,自然想不通古今如何雷同,于是继续听文化水平高的人发言,结果听到有人说“宽衣解带”——哈哈……原来“宽衣”只能与“解带”连用!
可是,大家分明听到习近平把“宽衣”和“通商”连在一起,于是有人一口咬定他读错字——哈哈……“农”“衣”形近似,音远异,普通的耳朵可以听出他说的是“yi”(阴平)音,谁知有特异功能的耳朵竟然可以确认他手中稿子打印的是“农”字!
杭州一言既出,有人拍马追删“宽衣”帖——哈哈……我想起以前报上的合照删人,也想起陶铸的陈身邓面。
农衣之误可笑,为损习护习而小题大作更可笑。中国古籍浩如烟海,谁能尽读?习近平不是学中国古典文学的,不知“通商宽农”之说不足为奇,要求他准确引用古语,不如要求他采用己懂人懂的普通词语。老实说,我觉得,作为国家主席,他懂不懂得背古书并不重要,懂不懂得治国才重要。
他懂不懂得治国?
别问我,还没Google呢。
晓临
2016-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