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起种玫瑰看玫瑰的日子 [2013/08]
- 我的祖国与香港 [2019/08]
- 终于看到了梅花 [2012/03]
- 分享视频:钢琴协奏曲《一江春水》 [2019/08]
- “宽衣”惹出笑柄 [2016/09]
- 《毛泽东时代人民生活的原版回放》读后忆旧 [2022/01]
- 摄影:植树 [2013/03]
- 我看刘晓波 [2017/07]
- 欲拒不合意评论,不妨对网友言明 [2018/02]
- 重认樱花Akebono [2015/03]
- 我看毛泽东 [2012/03]
- 对事不对人:也谈游客与瑞典酒店事件 [2018/09]
- 摄影:红梅蜡梅金缕梅 [2016/03]
- 摄影:温哥华龙舟节胡拍乱想 [2012/06]
- 摄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2013/05]
- 摄影:刺槐 [2012/06]
- 我是好人还是坏人? [2012/03]
- 端午节谈粽子 [2012/06]
- 做男人半易半难,做自己教人为难 [2012/11]
- 我爱牡丹,也爱…… [2012/05]
- 乐绕烛影忆亲人 [2012/04]
- “六.四”与民主随笔 [2012/06]
- 手捧槐花望兔来 [2012/06]
海凝从八个方面来看天津,我也就从这八个方面来看我土生土长的大涌。(下文引号内是摘自《毛泽东时代人民生活的原版回放》的词句。)
“一、毛泽东时代的物价低廉的令人震惊”
那位作者举例:“冬储大白菜、大萝卜每斤1分;夏令黄瓜、西红柿每斤2分……”
物价是否低廉,要看收入是否高。在大涌,我们农家的收入主要有三方面:在生产队劳动所得;在自留地种瓜种菜售卖所得;来自海外亲人的资助。
一个壮劳动力在生产队干一天活,可记十个工分,积累起来半年换一次钱。在富队,十个工分换一两毛钱,买了口粮还有点剩余;在穷队,十个工分换四分钱,够买一根雪条(冰棍)——那些生产队因此被戏称“雪条队”。
在自留地种蔬菜,除了自给,剩余可以卖钱补贴生活。农民辛辛苦苦种出蔬菜卖得多少钱?海凝说的“冬储大白菜、大萝卜每斤1分;夏令黄瓜、西红柿每斤2分”可作参考。
若有海外来款,那是不错的收入,可惜的是,大涌虽是侨乡,但也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海外亲人;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有海外关系并不光彩,靠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接济更不光彩。
“二、毛泽东时代每月40元钱可以养活八口人以上”
当年每月收入高达四十元的人占劳动人口百分之几?我不知道,只知道我家当年六口人,三人在生产队种田,母亲常去富裕的亲友家借生活费,收到加拿大亲人的一点汇款,就立刻还债。
“三、毛泽东时代上学几乎是免费”
我们四姐弟读中小学从不免费,我所有的同学都要交学费。
“四、毛泽东时代住房成本超低”
我家住房不要钱,因为住的是祖上百年老屋,但旧房子有时要花钱修补。有的乡亲人多屋小,成年儿子每晚要在街坊好友家借宿。
“五、毛泽东时代医疗成本超低”
“那时患感冒等头疼脑热的小病,去医院花几角钱就能治好。”
我的故乡那时没有医院,只有公社的卫生院和生产大队的卫生所,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舍得花钱去那里看病。我们“那时患感冒等头疼脑热的小病”,通常只会弄点中草药煎一碗喝喝。
“六、毛泽东时代没有下岗失业现象”
当年,有劳动能力的大涌公社农业户居民都要在生产队里干活,否则买不到生产队配给的口粮,虽然以前属于那些居民的土地被自愿归入生产队。在我的故乡,肯去种田的人都有铁饭碗,至于铁饭碗里饭够不够吃,肉一个月出现多少次,那可能是城里很多人没想过的问题。
“毛泽东时代人人都有铁饭碗,从未听说过工人有下岗失业的。”当然,不准占极大比率的农业户人口务工,而又逼在城市的待业青年上山下乡,工人的岗位就勉强够用了。
“七、毛泽东时代食品安全有保证”
海凝说毛泽东时代“市场上全是绿色食品,没有农药”,但是,我们大涌公社种水稻都要用滴滴涕(DDT)等杀虫药。
“八、毛泽东时代社会秩序安定”
“毛泽东时代社会秩序安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居民外出家里就是不上锁也不用担心被盗。即使上锁钥匙就放在窗台上,根本不必担心家里进去小偷丢东西。”
当年我在大涌时没听过哪位邻居外出不锁门。那时我们物品不多,但也担心被盗,因为家里东西本来就少,被偷走一件就是很大的损失。
毛泽东时代是否“社会秩序安定”,那要分开来说。当年,在我们大涌罕有小偷悄悄入屋行窃之事,而大张旗鼓入室抄家,或打着搞运动的旗号以各种有组织扰民活动打破居民生活宁静之事,则不胜枚举。
生活在毛泽东时代的人,自然会看到那时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但不必把一个人的所见所闻说成是全国状况。中国地广人多,各地各人情况不一,不能一概而论。我不相信当年全中国就象海凝说的天津那么好,也不断定全国象我看到的大涌那么糟,况且糟得很不等于好就不能并存。
总而言之,毛泽东时代是好是坏,我认为因地而异,因人而异,身历其境之人见树不见林,最好只说看到的情况,不宜如此类推放诸四海而不准的结论。
晓临
2022-1-21
附:
转载文章链接
https://www.backchina.com/blog/380991/article-352927.html?mobile=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