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怀念母亲--罕见超级长诗--ZT

作者:mayimayi  于 2013-4-6 21:04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前尘往事|已有25评论

关键词:清明节, 怀念母亲, 长诗, 洪烛

注-- 此诗篇确实太长了,如果没有时间读完,请读这几句

 

是的,该轮到我哭了。

为母亲而哭,是所有的哭里面

最真实、最痛彻肺腑的一种。

 

这是不一样的清明节:母亲的新坟

也在等待着……我必将被淋湿。

而在以前,母亲一直是我避雨的屋檐呀。

 

清明节是油菜花的旺季

母亲,我特意来看你的,

却只看到满目的油菜花。

你也出来看一看吧,

看一眼油菜花,再看一眼我

~~~~~  ---   ~~~~~~~~~~~~~~~~

怀念母亲

洪烛

1

清明节快到了。这是母亲

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

该给母亲上坟了。这是母亲的新坟。

往年的清明节,我陪母亲给外婆上坟,

给母亲的母亲上坟,她哭了一遍又一遍。

今年,她再也哭不出来了。

今年,母亲也有自己的坟了!

写下这句话我就想哭。

是的,该轮到我哭了。

为母亲而哭,是所有的哭里面

最真实、最痛彻肺腑的一种。

我还记得母亲为她的母亲而哭的情景,

那种悲伤又在我身上重演。

清明节快到了,郊外的油菜花全开了,

我在等待一场唐朝的雨——清明时节雨纷纷啊。

这是不一样的清明节:母亲的新坟

也在等待着……我必将被淋湿。

而在以前,母亲一直是我避雨的屋檐呀。

母亲,我想你了,你也想我了吧?

别担心,我会比那场雨更及时。

每年我们都将相约在这一天重逢。

清明节,扫墓的日子,

我会乘飞机来、坐火车来、打出租车来——

其实在心里,是用整整一年的时间,

一步步走过来。翻山越岭来看你,

看看母亲一点点变旧的坟,

直到自己也变成再也走不动路的老人。

2

墓地总有那么多的油菜花。

因为我总是清明来,

清明节是油菜花的旺季。

天地一片金黄,仿佛要

帮助人忘掉忧愁似的。

母亲,我特意来看你的,

却只看到满目的油菜花。

你也出来看一看吧,

看一眼油菜花,再看一眼我。

免得想看的时候,油菜花都该谢了。

油菜花没长眼睛,看不见你

刻在墓碑上的名字,

如果它说自己看见了,那是我

把自己当作了一株油菜花。

3

哪是我在替你挑选呀,

分明一小块土地,早就远远等着你。

离绿水不远,离青山更近

刚好一平方米,构成最小的房地产,

你的下辈子将在这里度过。

替你安顿另一个家,同时

替你选择左右的邻居。“互相关照吧,

我妈妈人很好的……”

什么叫墓碑?分明是一块石头,

打磨光滑,等着刻下你的名字。

记住:松竹园30区1排16号,你的门牌号码……

到时候我给你写信,能收到吗?

你是我的出生地,可我活到今天,

不得不接受这项使命:替你

寻找一块称心的墓地——

难道就是我活着的意义

4

多拿点钱去花吧,妈妈。

你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攒下的工资

全用在我和弟弟身上。

等到我们长大了,你还舍不得花,

那么几套旧衣服,翻去复去穿;

吃点盐水鸭,就觉得改善生活了……

你没享受过的东西太多,

妈妈,拿点钱去花吧。

你用的物品都是廉价的,

兜里揣的钱币都是小额的,

逛的都是不用买门票的公园,

习惯了挤公交,只打过一次的——

还是因为天黑迷路了,

妈妈,那么省干嘛呢?

别说吃穿了,你连病都舍不得看。

直到躺在医院,还悄悄问爸爸:

“医疗费能报销吗?”怕给家里增加负担。

为什么不对自己好一点呢,

妈妈,多拿点钱去花吧。

我和弟弟早学会挣钱了,

我们挣钱,最想给你花的呀,

在另一个世界,你一定要学会花钱呀,

学会把钱花在自己身上……

多带点钱去吧,妈妈。

我们烧的是纸钱,你都会心疼。

别那么省:即使真正的钱,也不过纸做的呀。

妈妈,多买点好吃的,多买点新衣裳,

不够了就跟我和弟弟说一声,

多要点钱去花吧——一辈子省这省那的妈妈呀。

5

找出母亲穿过的新旧衣服,

大包小包捆好,带到坟山上去烧。

找出老花镜,虽然那双眼睛早就合上了。

找出梨木梳子,才想起它梳过的头发已变成灰。

找出碗筷、纸笔、鞋子,

都给她带上,另一个世界用得着。

找出一本翻卷了边的歌谱,仿佛听见哼唱的嗓音。

找出那把钥匙,仍然属于远行的母亲,

家门永远为她留着:“想了就回来看看吧……”

找出梳妆镜,它没有打碎,

可镜子里的人消失了。

再在房间里好好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东西,

是母亲忘了的。她的日记停止在

住院前那几天,也许想抽时间继续下去?

经历过一次死,字迹是否还能

保持那种娟秀与细致?

未来的日日夜夜,只能从空白里阅读了。

一个人活了一辈子,留下的遗物

就那么一小堆。找来找去,

偏偏忘了自己——我不正是母亲最大的遗物吗?

“她不放心的还是我啊……”总算替母亲

把自己给找了回来:这才是最可靠的纪念。

6

母亲的母亲离去时

母亲哭成了泪人。那时我还小,

问“外婆怎么了?”母亲没回答我

我只能自己想了。

如今母亲离去了,我体会到

她当时的伤心。

没法再问谁“母亲怎么了?”

只能安慰自己:母亲想外婆

想得太久了,她要去找自己的母亲……

即使是我,我的挽留,

也无法使她们一直分开。

7

我找出母亲年轻时的脸

作为她的遗照,未选择那张衰老了的。

我也就顺便找回自己的童年。

把黑白照片放大、镶嵌进镜框,

母亲隔着一层薄薄的玻璃冲我微笑,

还是把我当作一个孩子看待,

从没觉得我已经长大,

更想像不到:自己也会衰老。

她的思想停留在多少年的某一天,

视力也很好,无需戴老花眼镜,

离那么远,仍然看见了我,

却看不见隔在中间的玻璃。

她似乎不知道:有什么东西把她挡着了。

我没必要告诉她吧?为了让她

尽可能长久地保持那无忧无虑的微笑……

8

我站在窗前,今天的阳光真好。

这里通常是母亲站立的位置,

她边晒太阳边看万变不离其宗的风景。

我要体会她活着时的小小幸福,

体会到了,以前被我忽略的宁静与缓慢。

老人的视野会被收回吗?

不,母亲没带走,又留给我。

尽量从她的角度用她的眼光

看风景,觉得自己融化在里面了。

我分享着母亲晒过的太阳。

母亲,你也来晒晒吧,哪怕借用我的身体。

你看:外面的梧桐树、家属楼

挂满床单与棉被的晾衣绳,一点没变呀。

9

家门口槐树上的鸟巢,

夏天还有鸟呢,冬天就变成空巢。

妈妈,记得我陪你散步,

也陪你一起仰着脖子望好久,

你说:“鸟的家还挺热闹呢。”

如今只剩我一个人盯着空巢看半天,

越看越冷。你要是活着,

一定又会问:“鸟儿都到哪里去了?”

我也这么想的呀:妈妈,

你到哪里去了?没有了你,

家变得空荡荡的,不像一个家了。

天气转暖,候鸟会回来,你却回不来了。

千万别忘掉家的地址啊:南京最高的

一棵槐树下面,与树梢的鸟巢相对称。

即使回不来,请你在心里默默惦记着……

10

母亲消失了,我开始承认天堂的存在。

母亲去另一个地方安家,

只能是天堂。本来觉得天堂很远,

甚至还很虚幻,因为母亲的缘故,

天堂变近了,变得很实在。

就像相邻的一座城市。天堂里

也有众多的人口、基础设施,门牌号码,

也有思念,只不过没有痛苦。

其实我原本不相信天堂的:“怎么可能

发展成另一个国家?”只不过为了

让自己相信:母亲仍然活着。

为了让自己相信:母亲去了更好的地方。

幸好有天堂,可以满足我的愿望。

“妈妈,在那里你要会

自己照料自己呀,分离是暂时的……”

11

母亲在人间,我就是

人间的儿子。母亲去了天堂,

我就是天堂的儿子。我拒绝做

一个没有母亲的人,更不会如此承认。

母亲离开人间,人间仍然是我的母亲。

更何况母亲去的是天堂,

天堂也将成为我的母亲。

母亲无论在哪里都是有儿子的人。

母亲在哪里,我就把哪里当成我的母亲。

虽然我没去过天堂,

可母亲去了,天堂呀你对于我

一点也不陌生:“星星是什么?

是一盏盏节能灯……”

12

我的母亲已经等于灰烬,

没有变成灰烬的是她的遗物。

生活在母亲的遗物中间,找啊找,

想替这些物品找到原先的主人。

为了避免承认自己已成为半个孤儿,

只好把灰烬当作母亲。从哪一天开始?

我改变了身分:属于灰烬的儿子。

在我的天平上,世界很轻,

那一小堆灰烬是最沉重的砝码。

已经失去太多的真实,

再不能舍弃这虚拟的母亲。

母亲的坟墓占地一平方米,

那也是我的祖国,祖国中的祖国——

并不需要很大面积。

我的有生之年都属于它的使用期。

为了避免成为没有祖国的人,

每年清明,都要把坟墓当作我的母亲。

母亲的版图只有一平方米,在这座星球上,

那是我最珍惜的一小块国土……

“要知道,在闻知母亲死讯的那一天,

我晦暗的心情,还真有几分像亡国奴。”

13

旧书里夹着母亲的一根长头发。

不可能是别人的,我在谈恋爱时

也不曾这么做过。回忆起来了:那次离家,

特意把这根花白的头发夹进书里,

而它是从母亲的梳子上取下的。

并不是作为书鉴来使用,

因为这本书久已不读了。

纯粹做个纪念,偏偏被遗忘。

整理书架,无意间翻开这本没读完的书,

我读到书里没写到的情节:母亲

已不在了,只剩下一根长头发。

生活以这种方式提醒我:母亲在的时候,

好多细节曾经被忽略。

本来要记下书的名字,后来一想:算了,

提它干嘛,书中的人物全与我无关,

除了里面夹着的这根头发……

14

答应过母亲:等她身体好一点,

带她去北京看颐和园。

却拖了一年又一年。颐和园还在北京,

母亲还在南京,南京离北京有多远,

母亲离颐和园就有多远。

说实话,虽然我长住北京,

都很少去玩颐和园,忙啊,

忙成了拖欠一切的借口。

在我眼中,颐和园不是我的,

是别人的,甚至仍然是慈禧太后的,

与我没多大关系。

我信口说道要带母亲去逛颐和园,

母亲偏偏当真了,不曾催促我,

却悄悄地等了一年又一年……

整理母亲的遗物,发现一套

印有颐和园风景的明信片,

是她在家门口的邮局买的。

母亲,你一定等不及了,

独自去颐和园看了一会儿。

怕我惭愧,不曾告诉我一声。

已经晚了,但不能再晚了,

最近要抽时间去一趟颐和园,

替母亲补买一张门票。

我要站在明信片里的十七孔桥上,

希望远方的母亲再看我一眼。

15

把母亲留在照片里,

把照片镶嵌进镜框,安装在墙上。

母亲,不需要去郊外的墓地,

我就时时可以看见你。

有什么好吃的,多备一份。

有什么好事情,首先想到告诉你。

没瞧见电视柜也朝向你嘛,我特意摆放的,

有什么好节目,你一览无余。

昨天我熬夜了,今天睡得又晚了……

除了不会眨眼,你啥都

看得一清二楚。正如你心里

想些什么,我也一清二楚。

生与死是一道玻璃,一堵墙,

因为挂着你的照片,

这堵墙也变得透明。

16

母亲留下几件没舍得穿的新衣服。

它们身上没留着母亲的气息,

还留着商场的气息,只能勉强

算作母亲的遗物。

它们整整齐齐挂在橱柜里,

一件挨一件,一挂多年。

多年后依然是新衣服。

母亲,你太节俭了,

干嘛舍不得穿新衣服?

我用辛苦挣来的钱替你买了名牌时装,

难道只是为了给衣架穿的?

当然,现在我眼中,那些

磨破了领口、袖管或者绽线的旧衣服,

似乎还带有你的体温,

比这些没洗过一水的新衣服更值钱!

17

墓地的风呼呼地吹,像盲目的孩子

寻找失声的母亲。

掀起落叶,掀起烧成灰的纸钱,

为了找回被埋没的一张脸。

风吹过我没遇到任何障碍,

我站在自身的风中,四肢冰凉,

心却被揪紧了:我想找的那个人

岂止从视野里消失?

她还同时失去自己的视野……

“在风吹不到的地方,她知道

有人找她吗?”清明节的风

像纸包住一团火,这是一个

属于寻找的日子,也属于失落。

母亲的墓碑是一块界石,

我无法穿越自己看不见的边境线。

只有风,只有风可以无视这种障碍,

只要给它一个针眼大的理由。

“我走了好远的路来给母亲扫墓,

却发现风已提前替我扫过了……”

18

安葬亡母之后,

我又在旁边的空地,

挖出巴掌大的土坑,

埋进一大捧落花。

并不是模仿黛玉葬花,

我是想让这些花,

为我的母亲殉葬。

或者说让母亲,

跟这些香喷喷的花作伴。

她就是这么个爱美的人,

送她一把烧成灰的纸钱,

还不如送几朵凋谢了的花。

不,花哪是凋谢了,

它睡得正香……

19

母亲,我的眼睛里像进了沙子,

总是想哭。能替我看一看吗?

小时候,眼睛里进了沙子,

你总要帮我吹一吹。

如今,再没有谁能把沙子吹出来,

它只会越陷越深。

想到这一点,即使眼睛里

没有沙子,我也想哭。

停止了呼吸的母亲啊,

已看不见沙子那么小的事物,

也看不见我,看不见我在哭。

正如每颗珍珠都受益于一粒沙子,

每滴泪水都有一个故事。

20

如同旧社会的一个孝顺儿子,

我把母亲的遗像端端正正

挂在墙上,每隔几天

擦拭一下玻璃镜框。母亲,

你站得比我高,看得比我远,

为了替你掸一掸衣服上的灰尘,

我有时要站在小板凳上。

为了跟新时代接轨,

我又把母亲的遗像制成电子版,

粘贴在自己的新浪博客里。

从来没碰过电脑的母亲啊,

今天,你也上网了!

记得你问过我互联网怎么回事?

这么说吧,它跟你移居的天堂

有几分相似,是一个虚拟的空间,

一个没有尘埃的地方。

21

我和母亲说着同样的方言。

因为继承了母亲的故乡,

连口音都那么相似。我也经常

把母亲与母语混淆在一起。

母亲死了,可母语没死。

作为依赖汉语生存的诗人,

今天,我要用母语为母亲写一首诗。

“母亲,谢谢你生下我,

并且给予我非凡的语言天赋。

谢谢你把我养育成人,

是你的爱、你的教诲乃至你的唠叨,

把我培养成最初的诗人……

什么叫母语?母语是一根

想割也割不断的脐带。”我用声带

维持着和母亲最后的联系。

我在找着母亲,我的诗也在

找着它的母亲。

22

不管一个人的版图有多么大

或多么小,故乡永远是我的首都。

那是母亲生我的地方,同时也是

母亲出生的地方,她一直不曾离开,

仿佛为了给我提供一个支撑点。

不管一个人的流浪有多么近

或多么远,母亲永远是我的岸。

多少次还乡,纯粹为了看母亲一眼。

多少次还乡,纯粹为了让母亲看我一眼。

我是双重的游子:既远离故乡又远离母亲,

体会到加倍的孤单。

今年,我又回南京了,母亲却不在了。

南京正在大兴土木,高楼更高了,

行人更多了,街区更繁华了,

我却觉得它空空荡荡。

与以往不同,我这次回到的

是已没有母亲的故乡。

它也就越来越像一座废都。

我也就越来越像一个陌生人。

23

送给母亲的礼物,一只蓝印花布的老虎,

仍然摆放在床头柜上。

不,她又还给了我。

几年过去,老虎没有长大,

也不曾缩小,外套上沾满灰尘,

掸也掸不干净。

那是我去南通出差时买的,

为了让它代替我陪伴母亲。

母亲果然喜欢这布做的宠物,

我的小名叫嘎子,母亲也喊它嘎子。

我不在家的时候,

母亲会跟它说话吗?它是否能听懂?

这事也只有它知道了。

它很敬职,母亲不在了,

仍然守在床头。

很少送母亲礼物,就这么一件,

可她又还给了我。

布老虎完成了使命:母亲

看见它就像看见我。

今天,又承担起新的义务:

我看见它就想起不在了的母亲。

恐怕正是这个原因,母亲

才没舍得把这只小老虎给带走

25

这些年在外地,总是能碰见

长得像母亲的人,老人。

有的是侧面像,有的是背影像,

有的是脸型或神态像。

如果不是在外地,我肯定就要

认错人了,我差点就要叫错人了。

其实也不能算完全错,她们

确实是母亲,只不过是别人的母亲。

离开母亲久了,总是想碰见

长得像母亲的老人。越想,

也就越容易碰见。碰见了,

难免会更想,更想自己的母亲。

别人的母亲总会跟我的母亲有几分相像。

毕竟,都是当母亲的人。

别的儿子的心情,是否会

跟我的心情有几分相像呢?

是否有人遇见我每天上街的母亲,

差点误认为自己的母亲?

上次回家,准备把这些巧合

跟母亲讲一讲,她却抢先说了,

她说她只要逛街,经常能

碰见长得像我的人。远远看见,

她的心总是一颤:儿子这次怎么

没预先打招呼就回老家来了?

母亲,不怪你认错人,

都是我的错,都怪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虽然你碰见的是别人的儿子,

在那一瞬间,就把他当成我吧。

26

母亲住院,在病床上寂寞难耐,

让我多带点报纸给她看。

当天的晨报读完了,就读旧报纸,

读三天前的、一星期前……

她的日子仿佛倒着过的?

新闻都变成旧闻了,她读着依然新鲜。

需要用多少天发生的事情,

帮助她熬过医院里的一天?

世界变化很快,而她的每一分钟都很慢:

为忘却自身的痛苦,只好

把注意力转移到报纸上。

我每次去探视,都要从家中

废报纸堆里抽出厚厚一叠。

母亲去世了,床头还有几张报纸

没有读完。她的阅读还会继续?

要知道,她对这个世界的兴趣

一点未减。新闻与旧闻对于她

几乎没有区别。

27

“比死亡更轻的是昏迷,比昏迷

更轻的是睡眠,母亲会不会睡着了?”

大夫遗憾地摊开手,说他们尽力抢救,

母亲还是停止了呼吸。

我看见的:刚才动用了心脏起博器

及种种叫不出名字的医疗器械,

护士们跑进跑出手忙脚乱……

母亲仍然喘不过气来。

她的肺叶像卸任的船帆一样滑落?

最终停泊在病床上了。

“母亲会醒来吗?”还需要继续

向医生问这些傻问题吗?

在构成世界的一小块雪景的白色医院,

我只能把主治大夫当成上帝。

他低头开具死亡证明,嘱咐我

怎么去派出所办吊销手续,

我又想向他求助了:能否顺便

替我的母亲在天堂上一个户口?

28

城市没有停电,母亲,

你却停电了,如同一小片

陷入黑暗的街区。

只有你的名字偶尔闪烁。

我的头脑也在瞬间停电,

陷入的不是黑暗,而是空白。

这一分钟,失去对其他事物的记忆,

为了用空白来表示怀疑:

“妈妈,这是真的吗?

黑暗从头到脚笼罩住你……

心是什么?心是身体里的发电站。”

空白虽然短暂,可它比黑暗

更让人窒息。

29

母亲晒在阳台上的棉鞋,

还没收回来。

她不能亲手去收了,

也无法穿上它了。

失去主人的棉鞋,

在正午的光线中,

像道具一样摆设着。

我在犹豫:收回来合适,

还是让它们继续在那里等待?

晒了很多天太阳的棉鞋,

虽然是两只,可看上去

一样孤单啊。

30

为打发晚年的寂寞,母亲经常

抱着旧歌本一个人哼唱。

歌本是弟弟替她买的,里面全是老歌。

她学会认简谱,又记住了歌词,

可哼唱时依然抱紧歌本,

似乎把翻卷了边的歌本

当成一个人的陪伴?案头的另一部歌谱

全是流行歌曲,她很少去翻。

不是她学不会新歌,而是她

更偏爱那些老歌。老人唱老歌

给自己听,越唱越动感情。

唱着唱着,老人就回到从前,

老歌也变得年轻:衰老是缓慢的,

而恢复青春是多么容易。

“妈妈,再唱一遍吧,既然你喜欢唱,

既然我喜欢听……下面我要学会

从沉默中听出你的声音。”

31

父亲出差,母亲一个人在家,

只能和一台彩电做伴。

她看连续剧直到剧终,看电视

总耗到深夜,荧光屏布满雪花,

才无奈地放下遥控器。

这恐怕就是寂寞吧:后半夜

再没有节目,她说头脑一片空白,

就像布满雪花的屏幕,

可还是睡不着。

听她讲到这里我很心疼。

如果那时候给她

打一个长途电话该多好。

如果能及时出现在

她雪花纷扬的梦境该多好。

“唉,无论我在异乡活得

多么充实,都无法填补母亲的空虚。”

失眠是痛苦的:她怎么摁

手中的遥控器,都无法梦见我。

32

我梦见母亲,梦见母亲的梦,

梦见她梦见过的街道、公园、火车站,

结果怎么样呢?

我梦见她梦中的我。那是跟我

多么相像的一个人,

然而内心比我单纯、温柔,

他片刻也不曾离开过母亲。

在我出门闯荡之后,孤独的母亲

又用她的梦,孕育了另一个我。

“他是我的影子吗?不,也许我

才是影子,背叛了故乡也背叛了自己。”

梦中的误会,比我造成的差错要小得多。

33

母亲一个人上街,总是战战兢兢。

站在马路这边,等红灯停了,等绿灯亮了,

有时要等好几遍,还是不敢过去。

她说人老了,胆子变小了。

如果我在旁边陪着,胆子会大一点,

不那么慌乱,但她的手下意识地拉紧我……

“她怕车吗?不,她更怕身边没有我。”

今天我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

红绿灯把眼睛照花了:过,还是不过?

我的母亲,她已经不走这条路了。

“天堂里有红绿灯吗?过街时慢一点哟!”

34

母亲留下的她的工资卡,

里面有她最后一个月的退休金。

恰好是在她临终前几天,

通过银行划拨的。

母亲却再也用不着这笔钱了。

她以前的退休金,也没全用在自己身上。

她舍不得吃、舍不得花,

省下来,贴补家用。

家中购买商品房。母亲就承担了一份;

弟弟举办婚礼的开销,也有母亲的赞助……

去年母亲还很高兴呢,

因为她的退休金涨了。谈论起来,

她对所在的单位充满感激:

都赋闲在家了,还给发钱呢。

母亲知足,所以快乐。

这一个月的退休金准时到了,

母亲,你却提前走了,

都来不及补偿一下自己。

35

自从母亲老了,我就经常

回忆小时候,回忆母亲年轻的时候。

那一张面孔就浮现在眼前,

像另一个人的面孔。

这有什么奇怪的,我本身

也变成另一个人了,

作为另一个人去回忆另一个人:

她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我是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喜欢回忆,

因为可以继续用童年的视角,

来仰望自己的母亲。

哪怕她越来越老了,哪怕我越长越高了。

我真的不想长大啊,

不是怕自己长大,而是怕母亲变老……

自从母亲不在了,我又经常回忆

她在的时候,每一个年龄阶段的表情。

我自己,也一会儿长大,一会儿变小。

也许母亲没变,不断调整的

是我的视角。

36

离开故乡时,想给母亲买一部手机。

母亲不要。母亲说自己退休了,

天天呆在家里,社交面越来越窄,

用不着那么先进的通讯工具。

我说为了我随时可以找到你,

还是买一部吧?

母亲笑了:“家中有座机,

我天天守着,还愁找不到我吗?”

我也就没有再坚持。

我知道母亲想替我省钱。

生活很朴素的母亲啊,

一直连手机都不会使用。

到了今天,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个

很大的错误:母亲走了,

可她连个手机都没有,

我怎么给她打电话呢?

怎么才能找到她呢?

思念母亲的时候,真想给她

发一条短信呀,可她却无法接收。

拨通家中的座机,电话那头,

再也不会出现母亲的嗓音。

唉,去了天堂的母亲,当然不可能

把固定电话给带走。当初要是

给她配一部全球漫游的手机就好了。

37

家中吃完中饭,父亲和我有午睡的习惯,

母亲总抢着洗碗。她退休后,

把这点家务事当成每天的工作来干,

说这样就不空虚了。

很多次,迷迷糊糊中,

听见厨房里的自来水开一会、关一会,

碗碟在水池中磕碰出响声,

我就像躺在港湾。

多睡一刻,等待母亲把洗干净的碗筷,

整齐地码放进我的梦中。然后再醒来,

并且告诉她:“我这条归来的船多么幸福!”

其实母亲心里没准比我还甜呢。

我只知道船的幸福,却不了解港湾的幸福。

38

出生时的脐带已经剪断,

我像一只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但是,母亲——请你千万不要松手,

哪怕你手里握住的不是我,而是一小截断线。

它至少可以代替我陪伴你的思念。

同样,在令人晕眩的虚无中,

我没有坠落,因为相信远方母亲那里

保存着自己中断了的根。

云是没有根的,而哪怕再轻飘的风筝,

也跟花一样,曾经有过缠绵的根。

脐带再一次被剪断了;这次手拿剪刀的

不是接生婆,而是死神。

但是,母亲——这一次我们

都别撒手啊。哪怕只是紧紧攥住

各自手中的半截断线。

也算一种安慰:总会有那么一天,

我们再把它系结起来。

39

母亲经常失眠。总说睡得不踏实,

睡一会,醒一会,醒着时想我,

入睡后接着梦见我,梦见我迷路,

找不着家门,梦见我遇到种种困难……

都是一些令人担忧的梦。

她连觉都不敢多睡。

全怪我长年不在家中,

母亲无法做一个好梦。

她梦见的是真实:我确曾遭遇种种挫折,

只不过最终战胜了。

我甚至怀疑:母亲能梦见儿子

在异乡的全部生活?

她现在仍然活着该多好,临睡前

就不用吃安眠药,“别怕孤单,妈妈,

我随时可以回到你身边;别怕做梦,

妈妈,你梦见的将是我的胜利……”

40

这是愧疚的一天:我没有陪你

看电影、逛公园、吃肯德基,

却陪你来到火葬场,一个最不好玩的地方。

“要知道所有的计划将在这支烟囱下搁浅,

为什么不早点去实现?”

这是提前到来的一天:我一直以为它

应该很遥远。你付出的,

我一直以为可以慢慢去回报。

都怪我:只想着匆忙的自己,

却忘掉匆忙的时间,似乎比我还缺乏耐心?

不知不觉就走到这里,你迷路了,

我也不见得更清醒,

这是一个黑色的星期五!“晴转多云,

傍晚时有零星小雨……”

天气预报上这么说的。它对我隐瞒了

最重要的消息,再也不相信它了。

可我同样不敢相信你,真的

将迷失于一片灰烬。

这一天里,那么多人给你献花,收下吧。

这一天里,道路在你脚下打了一个结。

这一天里,你穿上最后一件新衣服,

还化了点妆,仿佛出门去旅行……

该替你做点什么呢?

来不及了,再也来不及了。

为了克制内心的追悔,站在烟囱下,

我只能给自己点一支烟。

41

最初的母亲,拥抱着我的童年。

她那么年轻:一半是母亲,

另一半还是少女,有着

尚未破灭的幻想与忧愁。

自从我出生,她的梦更多了,

相当一部分准备留给我,替她去实现。

哦,梦也是有传统的。

我必须使劲回忆,才能看见她:

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在门口转身离去,

我没哭,她却哭了。

她恨这一天!这一天我将属于别人。

最初的母亲体验着最初的离别,

随着次数的增多,

她会成熟起来:忧愁将大于幻想。

随着我的生长,她逐渐葬送了

作为少女的自己。

我的视力很好,看见她还站在那里,

孤零零地站在那已拆除的幼儿园门口,

很不放心的样子。

因为有最初的我,才有最初的母亲。

因为有最初的母亲,我才永远长不大:

“我可以不要世界,但我要妈妈!

妈妈,你别离开,就站在门口等我啊。”

42

母亲老了,变得像另一个人。

脾气也大了,她说经常有一股无名火,

使自己控制不住情绪。

她知道自己变了吗?知道自己老了吗?

我必须虚构出自己的老,

才能理解母亲的老。

我也会老的,每个人都会老的,

即使是我的母亲也无法例外。

我也会老的,也会力不从心,

也会有坏脾气,说不定老得还更难看,

像另一个人,像另一个人的另一个人。

我会知道自己变了吗?

承认自己老了吗?

即使那样,我仍然是母亲的儿子。

是一个老母亲的老儿子。

人变老是容易的,

由老而变得年轻则很难。

我眼睁睁看着母亲

一年年老了,束手无策。

其实我也在变,一点点变老。

因为我在变老,母亲才显得更老。

我可以不原谅时间,但又怎么能

奇怪母亲的老呢?即使她变得像另一个人,

仍然是我的母亲啊。我的老母亲。

43

第一次出远门:去武汉上大学。

母亲往我手心塞了几张十元钞票,

作为第一个月的生活费。

那时好像还没有百元大钞,

几十块钱能买好多东西。

可我还是省着花,慢慢地花,还没花完呢,

第二个月的零花钱就寄过来了。

那时没有电脑,汇款单上

姓名地址都是手写的,

我至今记得母亲寄给我的第一张汇款单,

上面有她工工整整的钢笔字体。

她生怕写错了、寄错了,生怕我收不到,

每个字都写得那么用劲。

收款人:“武汉大学中文系85级王军”,

汇款人:“南京农业大学农经系潘文珠”。

我虽然已满十八岁,仍然要靠

母亲的名字来哺育我的名字。

整整四年后,我分配在北京工作,

领到第一个月工资,赶紧跑到单位楼下的邮局,

象征性地给母亲汇了一小笔钱,

终于把汇款人与收款人的姓名颠倒过来。

44

父亲是琴棋书画,母亲是柴米油盐。

母亲的白天是洗衣做饭,

父亲的夜晚是青灯黄卷。

我有一个诗化的父亲,

又有一个散文化的母亲。

好在母亲形散神不散,从菜市场到厨房,

从厨房到洗衣间,三点成一线,忙个不停。

居然还能抽得出工夫,

在阳台砌起小小花坛,不是种花,

而是种出一大把青葱绿蒜,作为生活的调味品。

东进西出,纷乱的脚印,无不是

为父亲书房里写下的诗作出注解。

出国讲学是父亲的无限风光,

熏鱼腌肉是母亲的拿手好戏。

年轻的时候一直如此,直到老了,

有了多余的时间,才静静坐下来,

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成为彼此的读者。

像两张翻开的书页。中间还隔着一个我呢。

我是他们的装订线。

45

陪衰老的母亲去吃肯德基,周围都是

年轻的父母,带着各自的孩子。

他们买汉堡,我也买汉堡。

他们买鸡翅,我也买鸡翅。

他们买大可乐,我也买大可乐……

让母亲跟别的孩子一样的待遇。

他们哄孩子,我哄着老母亲:

多吃一点,再多吃一点……

他们有多么宠自己的孩子,

我就有多么宠自己的老母亲。

如果她眼馋邻座的孩子玩积木,我愿意

把她介绍过去:大家做个玩伴嘛。

是母亲自己不好意思,连连摆手。

她说肯德基真像幼儿园,在这里

可以把童年重新过一遍。

还使她想起小的时候,

被父母领着下馆子的情景。

是的,就在肯德基快餐店的位置,

是一家拆掉了的老店,

多年前专卖刘长兴小笼包。

母亲,没准我们坐着的这块地面,

曾经摆一副长板凳,上面

坐着个吃汤包的小姑娘——她的影子

将和你的形象重叠在一起。

我努力模仿外公年轻时的动作,

弯腰替你把失手掉下的餐具捡起来。

46

1985年,长江上的客轮还没停运呢,

我要坐船去武汉上大学。

父亲和母亲在南京码头送我,

船快开了,一场暴雨倾泻而下,

把他们淋得像落汤鸡。

他们是非常称职的父母,没有去旁边

候运室避雨,一只坚强的公鸡

和一只温柔的母鸡,继续站在雨中,

目送着自己的小鸡第一次出远门。

在他们眼中,我折叠在旅行包里的翅膀

是用来飞的,我正在长大,正在张开翅膀……

他们骄傲还来不及呢,哪里顾得上

把自己淋湿的雨?只是,落在母亲身上的雨

比落在父亲身上的多了几滴,

那是她眼睛里下的雨。谁叫她是母亲的呢。

即使在晴天,母亲也会为孩子远行而下雨。

哪怕雨常常只淋湿她自己。

我仿佛还站在愈去愈远的船舷,

凝视着变得越来越小的父母,

和那场在码头上下得越来越大的雨……

一眨眼,我仿佛又站在父母的角度,凝视着

那个暂时还不知道离别有多么沉重的自己。

47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

“没有母亲的人”。我的母亲只是

暂时不在了,并不代表我没有母亲。

我需要她继续活着,哪怕仅仅

活在我的文字里。我的文字也有体温。

哭吧,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哭是爱的最高仪式,因为笑毕竟短暂,

你所欢笑的内容终将逝去。

哭是在伤逝啊。哭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因为你毕竟还会哭,

等于证明自己还会爱。哭也是幸福,

因为你还有可哭的对象,爱的对象。

母亲,用更多的文字来弥补我的损失。

这些从方格稿纸里长出来的文字

不是小麦,是水稻,摸上去湿漉漉的。

48

曾经以为死亡是虚无、是空白,

通过你而明白了,死亡是换了一种形式的存在,

或者说是不需要形式的存在。

我不愿意承认你的消失是一种事实。

只要没有被忘记,就不能算是真的消失。

我要用文字来增强记忆力。

即使我不存在了,文字依然存在。

我用文字重塑的你的形象

依然存在,只要读者还存在。

情感不会死亡,它甚至会通过文字而繁殖。

母亲,你的死讯对于我是巨大的打击,

可我不会倒下,因为头脑中还屹立着你的身影。

我不愿意相信你已死亡,只不过

换一种活法。你的影子也会伸出手,

把我从原地扶起。谁叫你是我的母亲呢!

即使你在死后,也能带给我力量呀。

我写每一个字,都那么使劲。

49

回忆录被拆散了。回忆也被打碎了。

回忆录里的你,分解成一个个你,

更多的你。你在不同时刻的表现,

你的正面、侧影乃至背影,

构成不同角度的你,构成你的整体。

母亲,爱是一本书,我先是

从前往后翻,现在又从后往前翻,

顺着翻倒着读都可以。

有时太忙了,随便挑一页看,

虽然只是其中一页,只记载你的一个瞬间,

我还是能看见完整的你。

我不敢说多少次忘记你,只知道

多少次又想起你。你消失了,

可我想起你的次数并没有减少,

说明你并没有真的离去。你怎么舍得离去呢?

你是我的母亲,你有两个儿子,

可我只有一个母亲啊。

陪我一会儿,再去陪弟弟一会儿,

他也想你呀。“妈妈,请放心,

我会替你照顾好弟弟的。”

50

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

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

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

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

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

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

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

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

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

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

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

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就悄悄离开,

仿佛在做一件对不起她的事情。

也确实对不起,明天醒来后

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

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

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

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

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

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

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

这样更容易承受一些。

我总选择夜间的火车,轻手轻脚合上家门,

下楼梯时也避免发出声响:

不要惊动她,不要打扰她的梦。

每次离开故乡都像是离开母亲的梦乡,

虽然我看不清车窗外的夜景,

虽然我看不清母亲梦见了什么。

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

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的呀。

这哪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疼药。

和儿子分离,会让母亲很疼很疼的啊!

母亲越老,越来越怕疼了。

51

怀念和母亲一起吃饭的时光。

新切的盐水鸭,给母亲挟一块,

再给自己挟一块——那滋味

真难忘啊,再也吃不到了。

再也无法和母亲共同品尝、共同享受,

那对于我是双倍的享受。

母亲的牙齿快掉光了,咀嚼得很慢,

我也放慢速度,边吃边等她。

就像陪母亲外出散步时一样,

必须照顾到她的节奏。我喜欢和母亲

在一起的慢生活,时光如同橡皮筋

被拉长了、再拉长,然而不断……

母亲仿佛仍然坐在我身边吃饭,

不大说话,但笑眯眯的,

在我劝说下又喝了一口汤。

我挟给她的菜,比她自己挟的味道要好吧?

毫无疑问,母亲也最喜欢跟我一起吃饭了。

跟漂泊在外、偶尔回家的儿子

一起吃饭,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呀,

我看都能看出来。想起大多数日子

她都独自吃饭,或者在我缺席的情况下吃饭,

我挺惭愧的,赶紧再给她挟一块她爱吃的盐水鸭。

现在想起来,更加惭愧了:要给她挟菜,

却看不见她坐在哪里。

称职的儿子,应该每天陪老母亲吃饭,

这才是理想的生活。可惜我经常

生活在缺憾里,同样也给母亲留下太多缺憾。

等到有条件弥补,母亲已不在了。

怀念和母亲一起吃饭的日子,不管是中饭

还是晚饭,太阳都等在老地方,

轻声催促我:快来呀,再不来菜就凉了。

母亲,你不该离开的,应该多等我一会儿,

我多么盼望能和你再吃一顿饭啊。

今天晚上,我做了满桌子好菜,

特意加上一双筷子,再摆一口空碗。

母亲,闻见饭菜香了吗?从空气中

走出来,陪我坐一会吧。

瞧我给你挟在碗里的菜,有荤有素,

都是你爱吃的,即使你不饿,

也请尝一口啊。

52

从32岁开始,母亲的生命分成两半,

一半是没有儿子的时光,

一半是有儿子的时光。

从32岁开始,母亲成为母亲。

我改变了母亲的命运。我的前半截生命

与母亲的后半截生命是重叠的。

对于我呢:从40岁开始,生命分成两半,

一半是有母亲的日子,

一半是没有母亲的日子。

现在想想,有母亲的日子里,

再孤独也不能算孤独啊。

没有母亲的日子,再幸福也不能算幸福啊——

真正的幸福应该能让母亲分享的。

母亲走了,再没有谁能像她那样默契地

分担我的孤独、分享我的幸福。

我像丢掉影子的人一样惶惑。

我的存在因母亲的消失变得虚无了一些。

剩下这一半的路,与母亲无关。

而母亲永远与我有关呀。

我的起点从她那儿开始的。丧母之痛,

丧母是一种痛,与别的痛不同,

它痛定了还会痛,一痛再痛。

就因为它是无法填补的。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

我的母亲再也回不来。

她被昨天的太阳弄丢了。

53

母亲重病住院,我在病房看护。

整整一夜,眼睁睁看着这个

浑身插满各种输液管的女人,

昏睡在病床上,像落入蛛网的猎物,

不断地呻吟、挣扎……

我坐在一旁,束手无策。

揪心的牵挂中,只希望自己的存在

能替她吓退那黑暗中潜伏的蜘蛛。

至少,让她的痛苦并不感到孤独。

她头顶的电脑屏幕,显示着

剧烈波动的心电图。我一会儿

跃上波峰,一会儿跌入低谷。

母亲,不是我在帮助你,

只要曲线没从眼前消失,就是

对我的帮助:我经得起这颠簸起伏。

想像这是母子俩结伴旅行——

我坐在床边的过道上,是硬座;

而你,是软卧……整整一夜啊,

放心,我会一秒钟、一秒钟地数!

54

不曾这么长时间地端详过母亲呢:

整整一夜,让我好好看看你。

皱紧的眉头,在跟病痛较劲。

昏睡的面庞老了多少岁?

蓬乱的头发,白的多,黑的少——

夜色中布满刺眼的闪电。

回想起童年的印象:年轻的妈妈,

扎过乌黑油亮的大辫子。

眨眼之间,你牵着的那个孩子,

已步入中年,也开始有白发了。

今夜,又将增加几根?

将近二十年,我一直在外地,

隔好久才回来见你一面。

每次都很匆忙,加上不够用心,

没有太注意你身上这么多的变化,

这么大的变化,全攒在一起,

吓我一跳。也许应该感谢这场病?

是它提醒了我,并且给我提供

一个整夜凝视你的机会。

我要把欠你的关注全部偿还。

55

人是铁,饭是钢。很多年了,

母亲像吃饭一样吃药。

一日三次,大把大把吃各种各样的药片,

开水冲服,对付身上各种各样的病。

她的生命完全靠药物维持着。

“妈妈,药苦吗?”

“因为我的命更苦,就不觉得药苦了。”

这是想像中的一段母子对话。

我从来没敢这么问她。即使敢问,

也不敢确定她会这么回答。

母亲构成我命中的乳汁与蜜。

可她自己的命像黄连一样苦。

“我最大的痛苦就是:想减轻你的痛苦,

却没有办法。妈妈啊……”

56

因为三天的治疗和最后的抢救,

母亲身上有针眼和小块的淤痕。

因为心脏衰竭引起窒息,

母亲脸色发青。

我成为一位受难的儿子:和医院的护士一起,

擦拭母亲的身体,

给她取下病号服、换上寿衣。

再一次握住她变冷的手,

她已没有感觉。她不设防地

躺在我面前。就像我诞生时,

也曾如此不设防地躺在她怀抱里。

这才是我真正的出生地!

我的出生地不是南京,不是南京某医院,

而是南京的一位普通市民,

而是眼前这个沉睡的女人。

她在我心目中比一座城市还重要。

正是她使我跟这座城市产生了联系。

“失去母亲,等于失掉

最遥远的故乡,故乡中的故乡。”

57

家中有两张写字台,父亲一张,母亲一张。

他们当了一辈子教师,

以前房子小,把写字台面对面摆放,

各坐一边,看书、备课、写论文,

弄得家也像办公室。

后来搬进新房子,换了两张新的写字台,

书房一张,卧室一张。

每逢我回乡探亲,书房里那张供我使用。

写诗之余,往敞开门的卧室看一眼,

总见到父母并排挤坐在靠墙摆放的写字台前,

父亲还在写他的论文,母亲已退休,

仍然喜欢拿一杆笔、一沓纸,

每天写日记,或练钢笔字帖。

他们都老了,又一次成为同桌,

面壁而坐,各忙各的。

从我这个角度望过去,只看见他们

肩膀挨着肩膀并排坐着的背影,

和花白的头发。我觉得就是所谓的幸福吧,

虽然看不清他们的表情与想法。

他们仿佛这样坐了一辈子,由年轻到老,

又由老变得年轻——直至像两位

正在赶写寒假作业的小学生?

那么单纯、那么安静,忙着眼前的一点事,

顾不上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

将什么时候结束。

他们看不见自己,也没扭头看对方,

更没注意到身后远远站着的我。

我看见了他们缓缓回放的一生。

屏住呼吸、放轻脚步,生怕一眨眼,

画面就从眼前消失。

“诗还需要写吗?这不就是诗吗?”

身在异乡,想起父母,头脑里

首先浮现出这样的情景。

似乎他们仍然在写字台前并肩坐着。

似乎我仍然在他们身后远远望着。

58

母亲最让我担心的就是她的身体,

一会儿生这个病,一会儿生那个病。

想起母亲,就想起她正患着的某种病。

无意间听人提及某种病的名称,

又会下意识想起患有这种病的母亲。

母亲的名字快和病的名字搅和在一起了。

陪伴母亲这么多年,

我逐渐熟悉了各种各样的病——

饱受病痛折磨的母亲的面容,

却变得越来越陌生。

记忆最深处的她原本很年轻,

瞧瞧变成什么样子了?

先是皱纹出现,接着白发增多。

随着牙齿一颗颗脱落,

腮帮下瘪,脸的轮廓变形。

表情迟滞、动作缓慢,身体像一台

运转得越来越费劲的机器。

病往相反的方向使劲拖拽着她。

她快要走不动了……

最后一夜,病情发作,她呼吸困难,

大口大口哮喘,嘴唇哆嗦,

面部肌肉颤抖,眼睛也快睁不开。

守在病床前的我,不敢看,

不忍心看,又不得不看。

母亲留给我的最后印象:她已成了

病的活标本。我无法把她

从病的重重束缚中解救出来。

只能紧紧握住她垂落在床边的手:

希望以此带给她力量,又给自己带来安慰。

“唉,在病面前,我们都是无能的。”

59

母亲没了,我在一夜之间

成为半个孤儿。

无法再冲着谁喊“妈妈”了。

对着空气喊,母亲也听不见。

母亲没了,内心的童年

才真正结束。“即使最幸福的人,

迟早也要变成孤儿的。”

母亲没了,天塌下一半。

我哭,是在下一场自己的雨。

母亲,你的墓地是我

见过的最伤心的废墟。

60

不敢回忆,一回忆就心痛。

越是美好的回忆,越让人心绞痛。

“有不美好的回忆吗?来一点吧。”

不美好的回忆也变得美好了。

头脑像一台不听使唤的放映机,

一会儿正着转,一会儿倒着转,

投射出来的影像有的模糊,有的清晰。

记忆中的母亲忽而苍老,忽而年轻。

“原来我一直是你的专职摄影师啊,

只不过无意识地做着这一切,

直到某一天,把你的一大堆遗像进行整理……

越整理越零乱。我不仅看见各个年代的你,

还看见活动在你身边的我自己。

莫非还有另一个人,从不易察觉的角度,

把我和你的交谈与活动给偷拍下来了?”

不敢回忆,一回忆就漏馅:原来

所有的遗忘都是假的,为了欺骗自己。

61

母亲在南京生活一辈子

我长期漂泊在北京,想起南京,

总觉得它是母亲的城市。

有时把母亲当作南京,

有时把南京当作母亲。

母亲没了,南京,你在我心中的分量

顿时轻了一半:少了对于我最重要的一个人。

整整二十多年,全部剪辑成一幅幅画面:

母亲曾经在卫岗5路汽车站和下关码头送我,

曾经在南京西火车站接我,

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天,还充满信心

又不无担心地躺在军区总医院重症病房等我……

要么是为了相聚的告别,

要么是为了告别的聚会,循环往复,

直至告别与聚会皆成为不可能。

再想起南京,心情反倒变得格外沉重:

在城南,在普觉寺的山坡上,有我母亲的坟。

62

母亲,你是离我最近的亲人中

第一个远去的。

四十岁的时候,我失去你,

随即进入后半生。

你让我懂得什么叫悲伤,

真正的悲伤。以前的悲伤统统变成

为赋新词强说愁,有悲而无伤。

第一次啊,我看见自己血淋淋的伤口。

更严重的是:这种伤口永远无法愈合。

就当是前半生享受的母爱

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我欠你的太多了。只能偿还给空气,

却无法偿还给你。

爱也是一笔债务呀!

63

为了不至于感到太孤独,母亲,

请允许我假设你还活着。

你曾经是我的大后方,

可从那一天起,后方没有了,

我只能头也不回往前走。

请允许我假设你还活着,

还在故乡的那扇窗口耐心等着,

我的背影是留给你看的。

不敢回头啊,以前怕看见流泪的你,

现在怕回头看不见你。

母亲,欺骗自己是否算一种错?

多么希望你在错误里活着。

免得我感到前面空空的,

后面也空空的……

64

母亲退休之后,生活的节奏慢了下来。

每天就那么点家务事,

淘米煮饭、洗衣晾晒,她总要做好久,

尽量拖延干活的时间。

甚至开灯关灯都很仔细。

我长期在外地,父亲与弟弟也总忙个不停,

与母亲的慢形成鲜明对比。

母亲是否为自己感到着急?

为打发寂寞,她逛遍南京的风景点,

最怕回到家中,灯还是黑的。

可她从不好意思向亲人

提出多陪她一会儿,怕自己的慢

耽误了别人的忙碌?

生了一场重病,腿脚不太灵活,

母亲的动作也变慢了,

不再走远,只在附近散散步,

每回上下楼梯,都要紧紧抓住扶手,

走几级台阶停一下、喘口气。

仿佛重新变成蹒跚学步的儿童。

她散步时摔过一跤,从此走得

更小心,也更慢了。

衰老意味着减速,我通过母亲的缓慢与迟钝

感受到她的衰老,却帮不上任何忙。

因为我还在加速,离母亲越来越远。

只能利用假期回到故乡,努力放慢脚步,

搀扶母亲走一走。

我从这难得的慢里面慢慢体会到

母亲的爱,以及自己对母亲的爱——

在平日的快节奏中经常忽略的。

两种爱,因为快与慢的区别,

注定是不平等的:母亲,忙碌的我

欠你的太多。原谅我经常把你忘在脑后,

而你,几乎每天每夜都想着我呀。

每次休完假,我只要离开,母亲才感到快,

总说假期怎么过得这么快?

快乐总是快的,而思念是一种慢。

慢性的煎熬。对于我这惟一

不在她身边的亲人,母亲想得最多,

度日如年地盼望我下一次的归来。

她经常跟父亲念叨,为各种节假日倒计时:

“离春节(或五一、十一)还有一个月(或多少天)……”

其实在掐算还需等多久儿子才能归来。

“妈妈,我对不起你,对不起你的等待。”

65

2003年五一劳动假,

我早就通知母亲要回南京,

母亲也早早开始盼望了。

后因闹非典,临时取消。

北京是重灾区,各地都怕北京来人。

惟独母亲在电话中焦急地

让我回南京避一避,

我呆在北京,她加倍担心。

母爱永远无条件也无原则的。

为了不给南京的街坊四邻增添恐惧,

我还是留在北京。那年的五一节,

我没过好,母亲也没过好。

报纸、广播、电视都在报道北京的疫情,

自己的儿子正置身于这座恐怖笼罩的城市——

母亲的心情能好受吗?

非典吓着了全国人民,尤其吓着了

有一个儿子在北京工作的母亲。

要知道,她原本就对我一个人

出门在外很担忧啊。那段时间,

她连电视都不敢看了。而我,

更不敢想像她一天天怎么过的。

66

母亲走了,她写在纸上的字仍然活着,

仿佛屏住呼吸,等待我的阅读。

她临终前不久的一篇日记,

里面还提到我,提到对我的想念。

天冷了,她担心北方会更冷,

生活在北方的我能扛得住吗?

她生命里的某一天,

被几百个汉字给浓缩了。

可惜我的归来,无法陪伴母亲了,

只能静静陪伴母亲留下的字迹。

字写得歪歪斜斜,跟她病中的心情比较吻合——

似乎有一股风,吹着这些字

也吹着写这些字的母亲。

多想伸手扶她一把啊,

却再也够不着……

记不清那一天我在外地做些什么,

是否感受到母亲低声的呼唤?

平日里我真够麻木的。

它被保留在纸上,拖延至今

我才听见。心猛地揪紧了。

正如母亲笔下那些在风中揪紧的字。

她不怕冷,只怕和亲人的离别。

我也如此。离别比天气更冷。

离别使我们无法相互取暖。

幸好,纸上的字隐约有

母亲的语气与体温。

67

母亲离去前几天,厨房的灯泡坏了。

她摸黑在洗碗池里清洗过碗筷,

想找蜡烛没找到。

好在这是她很熟悉的家务活,

灯泡坏了她仿佛也能看见。

母亲犯的是心脏病,急性的,

身体里的一盏灯,说灭就灭了。

不,她的心脏似乎比灯泡还脆弱。

灯泡坏了还可以更换,可换好的灯泡,

再也无法照亮我的母亲。

她似乎在那短暂的黑暗中消失,

厨房的案台上还整齐地码放着

洗干净的碗碟。她临走时那么细心:

在黑暗中连一只碗都没有打碎。

这就是命运:她失手打碎了自己。

68

“我有一个父亲、一个母亲。”

这是废话。谁不是这样?

“母亲去世之后,我只剩下一个父亲了。”

这同样是废话,却不多余,

废话也能让人伤感。

“我看见父亲总想起母亲。”

哪怕想了也是白想。

“父亲自己也在想啊,想着想着,

他身上逐渐出现母亲的影子。”

这个粗心了一辈子的男人

开始变得细腻,学着做一些

本该母亲做的事情,譬如给儿女

煲烫汤、打电话、购置换季衣物。

“甚至在嘘寒问暖时,父亲的表情

都越来越像母亲了。”

我知道,他自己也感到冷。

“是母亲借助父亲的身体

继续照料儿女,还是父亲的肩膀

又挑起母亲卸下的担子?”

体会到当母亲的累,他又加倍体会到

当父亲的累。轻松点吧爸爸!

“我只剩下一个父亲了。

不,我只剩下半个父亲和半个母亲。”

他不得不把自己的一半

和属于母亲的另一半相加在一起,

使我失去母亲之后,并未失去母爱。

“我是否也该做得更好点:把母亲没来得及

享受的孝敬,全部倾注在幸存的父亲身上?

不用分那么清楚:哪些是对父亲的,

哪些是对母亲的。毕竟,还有一个爱的对象。”

不怕没有爱,就怕没有爱的对象。

“我有一个尚未随母亲离去的父亲,

又有一个长在父亲身上的母亲。”

69

母亲在她的日记里活着,

在蓝墨水里活着,在姓氏笔划里活着,

在她认识又遗忘了的汉字里活着。

母亲在另一个地方活着,在身体外面活着,

在纸上活着,照片里活着,

在新装修的坟墓里活着。

母亲借用我的手翻开自己的日记,

借用我的眼睛阅读褪色的字迹,

如果愿意,还可以借用我的心,

想一些怎么忘也忘不掉的往事……

母亲在死后仍然活着,在她中断的日记里活着,

把旧日子重新过一遍,再过一遍,

母亲可以周而复始地活着。

只要我没有失去记忆,母亲就无法被忘记,

只要我还在走动,母亲就停不下来,

只要我活着,母亲就活着,

只要我活得好,母亲就活得更好。

70

母亲去世的冬天

家乡下了五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

“妈妈,这么大的雪,你已很多年没见过

只在年轻时见过吧?”

五十年前的雪有多大,我想像不出来

五十年前你在大雪中做什么?

刚刚大学毕业,还没有遇见爸爸呢

一个人从雪地走过孤单吗?

我想像不出来。那时候还没有我

只有雪在陪伴一位南京的少女……

雪又下起来,下得越来越大

覆盖了住宅也覆盖了墓园

我第一次遭遇这么大的雪

我从来不曾像现在一样悲伤

“雪又下起来,它已看不见你

妈妈,你能看见这场雪吗?

又是一个人在雪中,冷吗?”

五十年前的大雪,你还没有我

五十年后雪还在下:我又没有你了

71

在河南焦作的青天河想起母亲

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

流水还在持续

在别人的风景区没看见风景

只看见母亲的影子,倒映在水面

忽而与树木混淆在一起

想一个人,比看风景更神圣

想一个人,使风景变得透明了

风景背面是远方,远方的背面是母亲——

你离开我快半年了,可是今天

异乡的河流拐一个弯

我神情恍惚,仿佛也离开了自己……

72

母亲临终前那几个月,经常四处走走,

她会改变日常散步的路线,

去走一些好久没走过的旧路。

她也会忽然提议:去一些好久没去过的老地方,

譬如月牙湖、中山陵、四方城……

有些我们陪她去了,有些还没来得及陪。

根据南京风俗的说法:死者临走前去“收脚印”,

收回过去在不同地方留下的脚印。我

觉得这更属于老人的怀旧吧。

想去看看记忆里的旧事物,

知道看一眼是少一眼了。

母亲年老体弱,好多愿望还来不及完成,

好多故人与往事还来不及告别,

就匆匆走了。但有一部分,

她已默默地道别了——甚至没让我们察觉。

“妈妈,别走得那么干净,别把脚印全收走。

多少留一点脚印吧,给我……

我找不到你了,就去找找你的脚印。”

73

母亲,一半活在我身边,

一半活在镜框里。她已经老了,

牙齿掉光,头发花白,身体单薄,

越来越像一张照片。

母亲,一半随我的童年消失,

另一半还存在,仍然守在摇篮边,

以颤抖的手冲奶粉,换尿布。

只不过哼的儿歌,是给儿子的儿子听的。

我躺过的地方,躺着另一个婴孩,

坐在旁边的还是同一个母亲。

她等于做了两次母亲,等于养育了我两次。

唉,生命仅仅由这两部分构成!

等婴孩从摇篮里站起来,我该怎么跟他说呢?

怎么跟他说那个消失在岸上的女人,

一半是他从未见过的,

另一半见过,但已经记不清了……

我对着母亲的这一半笑,却偷偷地

对她的另一半哭:“请尽量多陪我一会吧!

多摇我一会吧!”我用仅有的雨水,

浇灌在最后的旱季里挣扎的母亲……

74

捧着母亲的骨灰盒像捧着

飞机失事后的黑匣子。

想知道她还有哪些话要跟我说。

对于一次不可抗拒的空难,

我是迟到的搜救者。

来得再迟,母亲也会等着我。

“听见了什么?”“听见了沉默。”

可那毕竟也是母亲的沉默。

“母亲的嗓音已消失,她的沉默依然活着。

需要破译吗?我本身就是她最大的秘密……”

让我的手掌摊开成飞机场,

你的梦碎了,你的沉默却平安着陆。

75.

即使没有那块碑,我还是会加倍地

爱这一小块土地

这是母亲走完的最后一段路

从此,她站在原地,再也走不动了

那块碑仅仅在证明:对于我

哪里才算得上天地的中心?

无论我走向天南海北

都要从这一个点上,开始计算

自己与母亲的距离

如果连这个参照系都失去了

我怎么知道走了有多远?

即使母亲已等待得忘掉了等待

我仍然觉得自己是一个游子

绕了再大的一圈又一圈,还是会回来

把刻在碑上的文字,重读一遍

每一次,都像刚刚识字一样惊叹

这巴掌大的一小块土地

每一次,都像母亲伸出的手

抚平我内心的褶皱

我走了很远,回头

还是能看见那块碑

为了告诉我她还在那里

母亲的手总那么举着

一点不感到累

76.

搬了无数次家,我仍然保留着

一张过期的车票

那是第一次离开故乡的火车

我保留着第一次出门的自己

最初的恐惧与伤感

记得母亲在月台上送我

眼晴里有泪,她不是担心我不回来

担心的是我回来还会再走

她预感到远方将成为我另一个母亲

应该说她的预感一点没错

那张车票使我从此成为远方的儿子

直到今天,火车似乎还在哐当哐当开着

这里停一下,那里停一下

只是起点站没变

直到今天,母亲似乎还在月台上站着

眼里含着的泪,彻底变成了星星

直到今天,母亲用她的工资

排队替我买的那张车票

仍时常被我紧紧攥在手中

虽然过期,并没有作废

77.

春天了,故乡的花一定开了吧?

全开了吧?可惜我看不见

我看见的是异乡的花,很美

却美得跟故乡的花不一样

故乡的花开了,同样也看不见我

不知道有个人在想它们

唉,它们不是为我开的

我却没法不想它们

异乡的花也在开,开到一半

就停住了,停住了几分钟

因为这一瞬间,看着看着

我有点走神了。我没有想家

只是想起开在家中的花

越是看不见,越想看啊

在故乡之外,所有的花都属于野花吧

至少对于我是这样的。野花很美

却美得跟故乡的花不一样

还记得多年前在故乡看花的情景

看着看着,眼里只有花了

甚至忘掉自己是谁

看着看着,眼里只有故乡的花了

甚至忘掉远方,忘掉远方还有野花

春天了,故乡的花全开了吧?

一定要多开一朵啊

替我献给爱花的妈妈

妈妈虽然没离开故乡,却跟我一样

看不见故乡的花了

她走得比我更远

唉,我不仅看不见故乡的花

也看不见妈妈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2bfcf0102ekps.html?tj=1

ab


高兴
6

感动

同情

搞笑
1

难过

拍砖

支持
1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5 个评论)

1 回复 foxxfam 2013-4-6 21:47
  
1 回复 fanlaifuqu 2013-4-6 21:58
同哭!
1 回复 总裁判 2013-4-6 22:38
再看第三遍,继续,
1 回复 总裁判 2013-4-6 22:48
   (边哭边评,哭是哀思,评是业务)
这首诗,可以减去三分之一,或白话接白话的环节处加以如歌如行板,如梦幻,我认为可被选入中国当代诗歌选。作者不仅有感想,还有理念,如“母亲的版图只有一平方米,在这座星球上,那是我最珍惜的一小块国土……”,“闻知母亲死讯的那一天,我晦暗的心情,还真有几分像亡国奴”。”
今日冒充评委,节评节哀;来日有评之日,我也来超级长评。
自始自终感同身受,舍我其谁?
1 回复 总裁判 2013-4-6 22:51
fanlaifuqu: 同哭!
真的写得很好。
这几天清明细雨,他的作品令我们“泪飞登作倾盆雨”。
1 回复 mayimayi 2013-4-6 23:15
总裁判:    (边哭边评,哭是哀思,评是业务)
这首诗,可以减去三分之一,或白话接白话的环节处加以如歌如行板,如梦幻,我认为可被选入中国当代诗歌选。楼主不仅有 ...
同感!

此诗应该入选中国优秀诗选!

作者任职中国文联出版社, 是一个好职位, 符合他
工作和爱好合一
0 回复 mayimayi 2013-4-6 23:17
总裁判: 真的写得很好。
这几天清明细雨,他的作品令我们“泪飞登作倾盆雨”。
此诗虽然超长,
但是, 情深,文美
有深刻, 感人的力量


清明节是油菜花的旺季

母亲,我特意来看你的,

却只看到满目的油菜花。

你也出来看一看吧,

看一眼油菜花,再看一眼我


Read more: 清明节怀念母亲--罕见超级长诗--ZT - mayimayi的日志 - 贝壳村
0 回复 mayimayi 2013-4-6 23:19
总裁判: 再看第三遍,继续,
俺还没有读完

以后, 准备读完

这首诗, 就是一本书
1 回复 mayimayi 2013-4-6 23:20
foxxfam:   
谢谢阅读
1 回复 mayimayi 2013-4-6 23:20
fanlaifuqu: 同哭!
哭妈妈的清明
1 回复 liuguang 2013-4-7 00:00
太感动了!正好这两天我妈妈情绪不稳,我也不大好受,看到“一只坚强的公鸡
和一只温柔的母鸡,继续站在雨中,
目送着自己的小鸡第一次出远门。”
该轮到我照顾她呵护她了。我把这首诗打印下来,耐心不够的时候就复习一遍。
感谢你分享这么好的诗歌!周末愉快!
1 回复 无为村姑 2013-4-7 02:51
         ,少见的动人诗歌~
好多漂亮的比喻,比如:“如果它说自己看见了,那是我把自己当作了一株油菜花。”
1 回复 tsueict 2013-4-7 03:02
'你也出来看一看吧,'   seddest.  
1 回复 秋收冬藏 2013-4-7 03:46
有多少的挚爱,才能写出这样的诗篇
0 回复 jc0473 2013-4-7 04:51
   看着看着~
眼睛模糊了,字渐渐变得小了~~
眼睛越来越模糊了,荧幕上只有一片~~~
再后来,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1 回复 mayimayi 2013-4-7 07:17
liuguang: 太感动了!正好这两天我妈妈情绪不稳,我也不大好受,看到“一只坚强的公鸡
和一只温柔的母鸡,继续站在雨中,
目送着自己的小鸡第一次出远门。”
该轮到我照顾 ...
谢谢你的感动
好诗共欣赏
0 回复 mayimayi 2013-4-7 07:19
无为村姑:               ,少见的动人诗歌~
好多漂亮的比喻,比如:“如果它说自己看见了,那是我把自己当作了一株油菜花。” ...
诗虽然奇长
但是, 常常能读到铭心刻骨的句子
1 回复 mayimayi 2013-4-7 07:20
tsueict: '你也出来看一看吧,'   seddest.   
他是一个好儿子
1 回复 mayimayi 2013-4-7 07:21
秋收冬藏: 有多少的挚爱,才能写出这样的诗篇
他对母亲的爱, 像江河一样,
滚滚而来
0 回复 mayimayi 2013-4-7 07:22
jc0473:    看着看着~
眼睛模糊了,字渐渐变得小了~~
眼睛越来越模糊了,荧幕上只有一片~~~
再后来,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
谢谢欣赏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mayimayi最受欢迎的博文
  1. 第一公主-习明泽-照片曝光(最全照片辑录) [2015/10]
  2. 习明泽-真容浮现,全家福亲密融融(组图) [2017/07]
  3. 吐槽第一夫人彭丽媛的服装师---与各国第一夫人做比较 [2013/03]
  4. 毛泽东外孙王效芝的婚姻与薄一波儿子薄熙成,刘少奇之子刘源的渊源 ... ... ... [2013/05]
  5. 中国人在纽约-- 震撼的镜头 [2013/08]
  6. 白人一次就枪杀6名亚裔,还说不是仇恨亚裔,天理何在? [2021/03]
  7. 彭丽媛是国字脸--大额头--旺夫相??(组图) [2013/03]
  8. 实拍农村婚宴-纯纯的乡村味,浓浓的幸福 [2013/08]
  9. 张玉凤-- 你第一次见到的照片(罕见的照片) [2015/01]
  10. 100年的江青与彭丽媛 [2014/04]
  11. 中国的第二夫人亮相 [2014/05]
  12. 降央卓玛 ---- 妙音仙女 [2012/07]
  13. 四朝政坛不倒--温家宝功过任评说(组图) [2013/03]
  14. 周冬雨--没有张艺谋的谋女郎--电影(宫锁沉香)篇 [2013/08]
  15. 天堂苏州印象--山塘街 [2012/07]
  16. 宋祖英的服装师一点也不土-- 和村姑打擂台---就此打住 [2013/02]
  17. 十八大花絮和剪影 [2012/11]
  18. 那惊人的一瞬间--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组图)从庄则栋传奇谈起 ... ... ... ... . ... [2013/02]
  19. 成龙大哥-开政协会 [2013/03]
  20. 自由的枪支--和无语的照片 [2012/12]
  21. 请关心贝克村的, 去读读宁静千年的贴-临危受天命、毛遂自荐、毛主席给神州大地13亿人 ... [2013/05]
  22. 两岸三地话贝克村--根在哪里?-请老A也来看看 [2013/02]
  23. 莫言的过去和故乡 [2012/10]
  24. 热闹啦,98件作品抢头三(舞文弄墨 为例) [2012/08]
  25. 翰山把水趟浑了-中西医, 谁是医? [2013/03]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2 10:2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