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三谈毛泽东乱搞女人 [2013/09]
- 薄熙来身边法警被人肉,篮球队员来当“临时工” [2013/08]
- 举重若轻,行事低调诡异的太子党大佬级人物---- 陈元 [2013/08]
- 司马南的好运来了! [2013/12]
- 暂打住沉重的昆明思绪,且观极品春兰 [2014/03]
- 杨尚昆日记曝光:胡耀邦临终前忏悔 [2013/08]
- 为何毛泽东一直防着周恩来? [2013/09]
- 1989年成都镇压:一个被遗忘的天安门 [2014/05]
- 毛选里被删掉的"精典" [2014/01]
- 昆明事件的疑问 [2014/03]
- 宋美龄致廖承志和邓颖超的公开信 [2014/05]
- 被人遗忘的六四女暴徒 [2012/06]
- “昆明事件”后 中国开始打击网络谣言 [2014/03]
- 对照蒋介石,再看毛泽东 [2013/12]
- 独夫民贼毛泽东 [2013/09]
- 还在诱惑 周猪和小A PEI 海滩上滴蟹和蛿 [2013/08]
- 古韵诗会凑热闹,老鹤也来弄几弄 [2012/06]
- 引诱一下 猪猪和小A PEI 的天然美食 [2013/08]
- 肘子略肥腻,不如来虎皮 [2013/08]
- 也谈 “胜者王侯败者寇” [2013/06]
- 玉蝴蝶 端阳感怀 凑一份作业(还没过期) [2012/06]
- 据说 那家伙是个一星(少将)精英 [2012/06]
- 照片来啦 [2013/08]
- 来说说故事,猜猜灯谜吧 [2014/02]
- 继续引诱 猪猪和小A 啃过龙虾去海滩 [2013/08]
- 别把争论看得太重是提高心理素质的一个手段 [2012/06]
- 闲云清伴仲秋月 [2013/09]
- 随便说说 [2012/06]
在人们的印象中,杜月笙是民国年间上海滩的黑社会老大,而中国红十字会则是一个全球性慈善机构。既然如此,杜月笙怎么会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并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发扬光大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应该从他的身世说起。杜月笙自幼父母双亡,少年时代就流落社会,当了学徒。因为无人管教,他经常与流氓地痞为伍,并拜在青帮的小头目陈世昌门下。由于机灵敏捷,善解人意,再加上陈世昌的引荐,他很快受到上海滩头号“大亨”黄金荣的赏识。不久,杜月笙成为黄在法租界开设的三大赌场之一“公兴俱乐部”负责人。后来,杜月笙又成立“三鑫公司”,垄断了上海法租界的鸦片买卖,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为“上海三大亨”。
有人说,在“上海三大亨”中,“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正因为如此,杜月笙经常把开赌场、贩鸦片得到的不义之财用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社会上层人士交往,从政治要人、商界巨子、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几乎面面俱到。比如下台总统黎元洪、著名学者章太炎、帝制推手杨度、著名律师秦联奎等等,都成了他的座上客。为此,他得到一个“当代春申君”的雅号。黎元洪的秘书长饶汉祥还用一副对联表达对他的敬意:“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另一方面,他特别注意对社会底层的救助。多年来,杜月笙总是买下大量预防传染病的药品,送到浦东老家免费发放。遇到天灾人祸,他要组织赈济救助;遇到劳资纠纷,他会维护工人利益。
上世纪30年代,杜月笙认为单纯依靠“开香堂”收徒弟的传统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青帮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限制了各路英雄投奔他的门下。为此,他以“进德修业,崇道尚义,互信互助,服务社会”为宗旨创办恒社。恒社是一个民间社团,它最初成立时只有130人,后来发展到500多人。这些人分布在政治、经济、文化、新闻、电影等领域。不久,他还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等职务。
1937年8月日本侵略者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奋起抗战。杜月笙以红十字会副会长的名义,联合各团体组成上海市救护委员会,共救出受伤军民4.5万人左右。随后,他把募集到的150万元捐款和毛巾、罐头、香烟等大量劳军物资送到前线。
南京沦陷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撤到汉口。杜月笙在汉口成立临时救护委员会,将3000多名专业人员组成100多支医疗队奔赴前线。据统计,至抗战结束,中国红十字会救护的军民总数达到260万人。这一成绩固然与红十字会广大工作人员的努力分不开,但杜月笙的领导作用不容忽视。
后来,杜月笙随中国红十字会迁移香港,继续从事战时人道主义工作。当时海外侨胞为抗战捐助的物资,都由杜月笙接收运往汉口或重庆。与此同时,杜月笙还与戴笠合作,搜集沦陷区的情报,布置锄奸策反活动。据说上海另一帮会头目张啸林投敌后被暗杀,就与杜月笙有关。另外,轰动中外的高宗武、陶希圣脱离汪伪集团并公布“汪伪密约”事件,也是杜月笙和戴笠共同策划。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香港,杜月笙撤回重庆,继续主持中国红十字会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返回上海,高票当选为上海市参议会议长。据说因没有得到国民党支持,他很快辞去这一职务。1949年5月,杜月笙携全家逃到香港,并于1951年在当地病逝,终年63岁。
纵观杜月笙的一生,至少给人以下启示:
第一,就个人而言,幼年的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假如杜月笙生活在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就不会过早地浪迹江湖,流落社会,去干那些开赌场、卖鸦片的勾当。即便如此,他也有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崇尚儒雅、维护治安、报效社会的良好愿望。由此可见,绝不能用京剧脸谱的模式来评价历史人物。
第二,从社会来看,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让好人变坏。中国历史奉行所谓“小政府、大社会”的制度模式,县级以下的管理完全依靠社会力量。在这方面,地方乡绅、民间社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在租界林立的上海也不例外。杜月笙与青帮、恒社以及中国红十字会的关系,都充分说明民间社团在和平时期有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到了战争时代,则有募集钱物、团结民众和一致对外的作用。
第三,回顾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但所谓历史,必须真实、可信,绝不能虚构、伪造。杜月笙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是人,包括由人组成的一切机构,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犯错误。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自己打扮成人间圣人、绝对正确。
第四,杜月笙认为:“沦陷时上海无正义,(抗战)胜利后上海无公道。”他还说:“人活在世上要靠两样东西,胆识和智慧。”因此,为了社会的正义和公道,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面对这样一个时代,我有没有胆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