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三谈毛泽东乱搞女人 [2013/09]
- 薄熙来身边法警被人肉,篮球队员来当“临时工” [2013/08]
- 举重若轻,行事低调诡异的太子党大佬级人物---- 陈元 [2013/08]
- 司马南的好运来了! [2013/12]
- 暂打住沉重的昆明思绪,且观极品春兰 [2014/03]
- 杨尚昆日记曝光:胡耀邦临终前忏悔 [2013/08]
- 为何毛泽东一直防着周恩来? [2013/09]
- 毛选里被删掉的"精典" [2014/01]
- 1989年成都镇压:一个被遗忘的天安门 [2014/05]
- 昆明事件的疑问 [2014/03]
- 宋美龄致廖承志和邓颖超的公开信 [2014/05]
- 被人遗忘的六四女暴徒 [2012/06]
- “昆明事件”后 中国开始打击网络谣言 [2014/03]
- 对照蒋介石,再看毛泽东 [2013/12]
- 独夫民贼毛泽东 [2013/09]
- 还在诱惑 周猪和小A PEI 海滩上滴蟹和蛿 [2013/08]
- 古韵诗会凑热闹,老鹤也来弄几弄 [2012/06]
- 引诱一下 猪猪和小A PEI 的天然美食 [2013/08]
- 肘子略肥腻,不如来虎皮 [2013/08]
- 也谈 “胜者王侯败者寇” [2013/06]
- 玉蝴蝶 端阳感怀 凑一份作业(还没过期) [2012/06]
- 据说 那家伙是个一星(少将)精英 [2012/06]
- 照片来啦 [2013/08]
- 来说说故事,猜猜灯谜吧 [2014/02]
- 继续引诱 猪猪和小A 啃过龙虾去海滩 [2013/08]
- 别把争论看得太重是提高心理素质的一个手段 [2012/06]
- 闲云清伴仲秋月 [2013/09]
- 随便说说 [2012/06]
冬至到,吃水饺。
今天是冬至,朋友们吃饺子或汤圆了吗?冬至是中国农历中重要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早在春秋时代,聪明的先人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想起了成语“数九寒天”。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这个习俗起源于何时,没有确切资料佐证,不过有资料表明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据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俗用冬至日数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九九歌”常成为我们的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在冬至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随着历史的进展,如今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不那么普遍了,有些节日被那些五花八门的洋节盖过了。民间“九九歌”、“画九”、“写九”的习俗,来源于民间,也扎根于民间,觉得这种民间文化应当受到重视,不能失传。尤其是《九九消寒图》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和文化遗产,还是有其保留和存在的意义。
“九九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欠,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的、好看的日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图”。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消寒图”的画法,可谓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异彩纷呈。但是,最为常见的画面是梅花图,画一枝傲霜斗雪的梅花,上面有81朵花,象征着九九八十一天。每过一天,就用笔染一个花朵。待过完这81天,81个花朵也就全染过了,春天到了。所以叫“九九消寒图”。而且在明代的北京,还有刻印好的“九九消寒图”,在市面销售,这样就更省事了,而且在图旁还印有《九九歌》。
在清朝道光年间,山东潍坊有位名叫王之瀚的文人,写就了一首《九九消寒图》诗。九首绝句分别写在八十一格的“八卦爻象图”内。诗云:
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自始渐勾萌,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妆成。
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间休息掩紫关,千家共盈享年福,预计来年春不困。
三九严寒水结冰,钓罢归来蓑笠翁,虽无双鲤换新酒,且见床头樽不空。
四九雪铺满地平,溯风冽冽起新晴,朱绨公子休嫌冷,总有樵夫赤足行。
五九元旦一岁周,茗香酿酒答钟麻,太平天子朝元日,万国衣贯拜冕旒。
六九上元佳景多,满城灯火迎星河,寻常巷陌皆车马,到处笙歌表太和。
七九至数六十三,堤边杨柳若含烟,红梅几点传春讯,不待东风二月天。
八九风和日日迟,名花先发向阳枝,即今河畔冰开日,又是渔翁垂钓时。
九九鸟啼上苑东,青春草色含烟蒙,老农教子耕宜早,二月中天起卧龙。
这首九九消寒诗不仅介绍了节段的气候特点,还叙述了民情风俗及农事活动。
选择九个九画的字连成一句,放在格中,自冬至始,日填一划,凡八十一日而毕事。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宫中杂档中,有一幅《消寒诗图》,全图每九诗四句,共三十六句,共计252个字,诗文如下:
头九初寒才是冬,三皇治世万物生,尧汤舜禹传桀事,武王伐纣列国分。
二九朔风冷难当,临潼斗宝各逞强,王翦一恕平六国,一统江山秦始皇。
三九纷纷降雪霜,斩蛇起义汉刘邦,霸王力举千斤鼎,弃职归山张子房。
四九滴水冻成冰,青梅煮酒论英雄,孙权独占江南地,鼎足三分属晋公。
五九迎春地气通,红拂私奔出深宫,英雄奇遇张忠俭,李渊出现太原城。
六九春分天渐长,咬金聚会在瓦岗,茂公又把江山定,秦琼敬德保唐王。
七九南来雁北飞,探母回令是彦辉,夤夜母子得相会,相会不该转回归。
八九河开绿水流,洪武永乐南北游,伯温辞朝归山去,崇祯无福天下丢。
九九八十一日完,闯王造反到顺天,三桂令兵下南去,我国大清坐金銮。
在这首“九九消寒诗图”中,从远古的“三皇治世”,到“大清坐金銮”,提到了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时空跨度大,内容丰富,读来耐人寻味。
在溥仪小朝廷时期,幽居深宫,忧苦寂寞。为了排遣寂寞,侍臣们特为他编制了《消寒益气歌》。《消寒益气歌》每九有一歌名,即:七星拱一,左右合和,三星在户,四平八稳,一门五福,六合得正,奇财子禄,八方朝贡,九五至尊。
其全部歌词照录如下:
阿弥陀佛第一声,一九阳回日日增。有位古佛释迦祖,一个木鱼一本经,一意渡众生。
阿弥陀佛第二声,二九阳回万物生。二位仙师和合子,二人同意念真经,事事都亨通。
阿弥陀佛第三声,三九阳回喜气盈。三位星君福禄寿,三阳开泰阳明通,吉人靠天公。
阿弥陀佛第四声,四九阳回四相通。四面观音四面渡,四时吉庆喜相逢,养气自然平。
阿弥陀佛第五声,五九阳回向阳生。五位古佛正中坐,五伦顺序五路通,无处不兴隆。
阿弥陀佛第六声,六九阳回地气通。西来六祖达摩子,面壁十年渡众生,感化不非轻。
阿弥陀佛第七声,七九阳回动春风。七夕仙子从天降,福禄寿考汾阳公,德厚享高龄。
阿弥陀佛第八声,八九阳回细柳青。八洞仙人八种宝,齐向瑶池祝寿星,仙酒醉长生。
阿弥陀佛第九声,九九阳回遍地青。九星斗姥云端坐,九如散与帝王宫,九洲复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