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三谈毛泽东乱搞女人 [2013/09]
- 薄熙来身边法警被人肉,篮球队员来当“临时工” [2013/08]
- 举重若轻,行事低调诡异的太子党大佬级人物---- 陈元 [2013/08]
- 司马南的好运来了! [2013/12]
- 暂打住沉重的昆明思绪,且观极品春兰 [2014/03]
- 杨尚昆日记曝光:胡耀邦临终前忏悔 [2013/08]
- 为何毛泽东一直防着周恩来? [2013/09]
- 1989年成都镇压:一个被遗忘的天安门 [2014/05]
- 毛选里被删掉的"精典" [2014/01]
- 昆明事件的疑问 [2014/03]
- 宋美龄致廖承志和邓颖超的公开信 [2014/05]
- 被人遗忘的六四女暴徒 [2012/06]
- “昆明事件”后 中国开始打击网络谣言 [2014/03]
- 对照蒋介石,再看毛泽东 [2013/12]
- 独夫民贼毛泽东 [2013/09]
- 还在诱惑 周猪和小A PEI 海滩上滴蟹和蛿 [2013/08]
- 古韵诗会凑热闹,老鹤也来弄几弄 [2012/06]
- 引诱一下 猪猪和小A PEI 的天然美食 [2013/08]
- 肘子略肥腻,不如来虎皮 [2013/08]
- 也谈 “胜者王侯败者寇” [2013/06]
- 玉蝴蝶 端阳感怀 凑一份作业(还没过期) [2012/06]
- 据说 那家伙是个一星(少将)精英 [2012/06]
- 照片来啦 [2013/08]
- 来说说故事,猜猜灯谜吧 [2014/02]
- 继续引诱 猪猪和小A 啃过龙虾去海滩 [2013/08]
- 别把争论看得太重是提高心理素质的一个手段 [2012/06]
- 闲云清伴仲秋月 [2013/09]
- 随便说说 [2012/06]
总有一些人喊着“这样做就能清除辐射”,来兜售简便的除污方法。即使那些方法都和科学常识相距甚远,一旦宣称“这是之前的科学没能做到”,大家认为是某种“新发现”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这些和居里夫人等众多前人经过努力才构筑起来的知识相距甚远的方法,恐怕是无法起效的。这些尝试最终不过是金钱和劳力的浪费,让人颇感痛心。
兜售这些方法的人们大多熟练使用着科学用语,铯自不必说,还有离子、等离子、波动、厌氧不产氧光合细菌云云。发明者往往也都有着体面的头衔。但无论如何,即便罗列着科学用语,即便是拥有体面头衔的人发明的,不合理的主张仍旧不是科学,一般来说这叫做“伪科学”。要分清这两者绝非易事,也正因此伪科学才一直没有消失。
去年11月下旬,世界科学记者联盟以充实亚洲科学报道为目标而启动的活动“特讯亚洲”,在东京召开了会议,有30人左右出席。会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记者谈到“如何消除迷信是一大课题”,听后不禁感到“日本也有着类似的问题”。
要找到解决方式实在不是一件容易使的事情。不过,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环境记者回国后给记者发来了一份很有意思的表格,那是一份科学和伪科学的对照表。表上做出了这样一些对比:
“有新的证据就开心地改变自己的看法/不改变看法”
“同事(同领域的研究者)之间会毫不留情地进行评价/同事之间不会互相评价”
“所有的新发现都会纳入考虑/只选择方便的新发现”
“欢迎批评/将批评看做是某种阴谋”
“是能够证明的结果/结果没有再现性”
“主张有限的效果/主张广泛的效果”
“正确测定/大致测定”
当然了,上面的内容是按照“科学/伪科学”的顺序写成。
如果问专家“科学是什么”,专家会回答“能够进行反证的理论”,这样的回答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若是使用上面的对照表的话,即使不了解科学的详细内容,还是能判断出眼前的主张是不是伪科学。
例如“任何情况都能见效”就符合“主张广泛的效果”这一条。即使无法对全部项目进行判定,有几条符合的话,是伪科学的可能性就很大。这可以说是“为了不上当受骗的七条判断标准”,大家要不要试试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