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野鹤一忽悠 (已有 3,694,421 人访问过博主空间)

https://www.backchina.com/u/326767

现在就是未来!

作者:闲云野鹤一忽悠  于 2014-6-24 01:00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

文化

历史学家汤恩比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20世纪是美国人的,21世纪则是中国人的。21世纪已经过了十年,我们好像还很迷茫,找不到已经拥有了这个世纪的任何感觉。国家财大气粗了是事实,宇航员要登月了,修高铁比孩子们搭积木的速度还快,建高楼和拆迁一样有效率……这一切都是崛起的必要条件啊,但,还远远不够。

19世纪的英国除了坚船利炮与鸦片之外,还有科学精神与资本主义价值观;20世纪的美国绝对不只是用原子弹征服日本,控制了全世界,比原子弹更厉害的是它推崇的普世价值。

我们靠什么把21世纪变成中国人的世纪?我总觉得这事和‌‌‌‌“乡愁‌‌‌‌”有关,和我偶尔在台北街头碰上的感觉,同世界各地被我当成‌‌‌‌“家乡‌‌‌‌”的唐人街,同香港拥挤的街道有关……我把他们叫做文化,中国人的文化。

什么是文化呢?什么是中国文化?这定义实在太多了,刚刚在香港一次演讲会上,前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说‌‌‌‌“中国人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凤凰卫视的刘长乐先生说文化是一种价值观……要我来定义的话,还是那一句话,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我们就是中国文化。赤条条来到世间,再赤条条离开人间,除了这身曾经鲜嫩迟早要腐朽的臭皮囊之外的一切,都是‌‌‌‌“文化‌‌‌‌”

在一部分文化决定论者看来,我们遭受的一切苦难,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文化‌‌‌‌”惹的祸。他们对文化的定义就是我们的悠久的历史与古人留给子孙后代的传统与精神财富。在另外一批人眼里,则认为我们遭受的苦难,正是因为我们背叛了中国文化所致。所以,前者要改造甚至消灭中国文化,后者则要复兴两千年前的古文化。

其实,看看二战前后的德国就知道,一样的德国文化,不一样的制度,竟然让同一个民族在短短半个世纪里,分别扮演了最邪恶的纳粹独裁与欧洲最优秀的民主制度的双重角色。如果大家仔细研究一下,就会知道德国文化依然如故。

如果看不清楚,那么抬头望着北斗星,再稍微向东偏一点,那里有一个朝鲜半岛,生活着同一个民族,只不过被两种不同的制度分成了两个国家,结果,一个向我们输出韩剧等充满了韩国文化气息的产品与价值观,另外一个呢,靠输入我们的大米苟延残喘……

这一次倒和文化有关,不过,不是文化决定了制度,而是制度影响了文化:同一种文化,好的制度能够让它的精华发扬光大,不好的制度却可以把它的糟粕发挥得淋漓尽致……是魔鬼还是天使,就看你信奉的是哪一套游戏规则。

城市

香港一位学者讲,他的英国朋友问他,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把自己的制度与价值观带到了香港,可为什么香港在很多方面比英国还好?

他强调这是那位英国朋友亲口对他说的。其实,不用英国人告诉我们,经常来往英国与香港的华人也有很多人有此感觉,我也有这样的疑惑,只是,我们还不够自信,暗暗归因于我们的眼睛更喜欢黄色的皮肤,耳朵更习惯中文。这不,连英国人也这样认为。

这位香港学者的结论是,英国带进来的欧洲制度与价值观同中国文化结合,激发了中国文化里精华的部分,生出了更加漂亮的‌‌‌‌“混血儿‌‌‌‌”。其实,他本来还可以举另外一个例子,在罗湖桥的那边,同样从欧洲(德国)引进了一套价值观与制度,结果,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唤醒了中国文化中沉睡的噩梦,给中国人造成了空前的灾难。

香港经验证明:中国文化不但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适应的自由理念不抵触,还可以相辅相成。我们的教训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与价值观,不但多元而且包容,是能够和我们的文化和谐相处的。他们不会对我们的文化造成威胁,更不会把我们的文化‌‌‌‌“全盘X‌‌‌‌”,香港如此,台湾也是这样。我相信任何一位中国人,都不能否认,香港与台湾可能比中国任何一个相同规模的城市与地区都更加完善地保存与发扬了中国文化。

这也是今天在雨中的台北街头散步的时候,偶然同我擦肩而过的那种感觉……这些年,由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当我再回到自己呆过的大陆城市的时候,哪怕只隔了短短几年,我总有一种被抛离了的感觉,高楼大厦让人变得越来越渺小,夸耀‌‌‌‌“人口红利‌‌‌‌”的专家不知道‌‌‌‌“人口‌‌‌‌”是每个‌‌‌‌“‌‌‌‌”组成的,还有拓宽的街道,被金钱折磨得疲惫不堪的人流……

一种‌‌‌‌“家乡‌‌‌‌”的感觉离我愈来愈远,而今天在台北的街头,我却突然与这种感觉邂逅。我在台北几乎没有什么知心朋友,我和这里的人都有着一种隔膜,可今天,有种感觉却让我想起了远方与心中的‌‌‌‌“家乡‌‌‌‌”,或者说,在我的心中,我记忆中的‌‌‌‌“家乡‌‌‌‌”原本是应该像台北这样的。当然,我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样,正如我也没有完全搞清那是什么感觉。只模模糊糊觉得,那是一种人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和谐,而不是城市逼迫着人们惊慌失措……突然想起了今年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也许更适合中国台北。

中国

上海当然不能和台北比,中国大陆的人口有多少?只要说到人口,就有人会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得益于‌‌‌‌“人口红利‌‌‌‌”。但,在我们沾沾自喜,认为收获了‌‌‌‌“人口红利‌‌‌‌”的时候,不应该忘记,那些给中国带来‌‌‌‌“红利‌‌‌‌”‌‌‌‌“人口‌‌‌‌”却绝大多数没有分到应得的‌‌‌‌“红利‌‌‌‌”。他们是能够把这个国家弄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人口‌‌‌‌”,可离一个一个的‌‌‌‌“‌‌‌‌”显然还有相当的距离。

这是我今天观察台北有些陈旧与简陋的街头,看着那些在琳琅满目的小食店前悠哉游哉的台北市民时的感觉。这种感觉,给了我理解和谐,认识中国的另一个角度。

我喜欢在中国,在‌‌‌‌“家乡‌‌‌‌”散步,这次从大陆到香港再到台北,其实是有‌‌‌‌“秘密使命‌‌‌‌”的,几位朋友联系我,说有可能实现我的夙愿,带我到钓鱼岛附近的海域去‌‌‌‌“散步‌‌‌‌”,可是过来后才发现,有很大的问题,出海容易,回来可能就会被当做‌‌‌‌“非法入境‌‌‌‌”抓起来。我倒不怕被抓起来,但如果为此而在台湾留下案底,再也不能过来,那就得不偿失了。据说,目前要找关系到那个地区去‌‌‌‌“旅游‌‌‌‌”只有从日本走,让日本人安排。如果真要那样,我宁肯不去了。

不去钓鱼岛海域‌‌‌‌“散步‌‌‌‌”,照样能够感受到中国的广博,每一次来台北街头散步,总能碰上不同的感觉。这正如台湾人与香港人对大陆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一样。

说到台湾与香港人看大陆,也有让人兴奋的,例如,本来30日要参加港大的一个对话会,看了看其中一个议题,发现还是讲香港‌‌‌‌“高铁争议‌‌‌‌”的,我对一个朋友说,哎呀,你们知道吗?当朋友告诉我,我可以坐高铁回湖北的时候,我竟然问他,什么是高铁?中国有高铁吗?

这就是香港人眼中的神奇中国啊,中国大陆竟然不声不响地建造了好多条高铁,都修到我家门口了,我竟然不知道,而香港人折腾了整整一年,还在抗争……

台湾人也很惊讶,还记得以前有一个‌‌‌‌“国防部长‌‌‌‌”唐飞,好像因为核能的事,一言不合就下台了吗?台湾来的刘兆玄博士感叹道,据说中国大陆正在同时兴建40个核电厂,竟然没有一个大陆人抗议……

如果说香港有自由,台湾有民主,中国大陆显然拥有了‌‌‌‌“效率‌‌‌‌”,注意,这里我没有一点厚此薄彼的意思,更没有嘲讽的意思,这是一个事实存在。如果我们仔细检视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一切都太神奇了,同是中国人,同是中国文化,同时与世界优秀的文化与价值接轨,两岸三地各取所需,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

我则继续在台北的雨中散步,思考着这些问题……

复兴

上天是公平的,中国人是智慧的。中国实在太大,于是弄出了‌‌‌‌“两岸三地‌‌‌‌”,更不用说世界各地的华人与唐人街,中国文化实在太厚重,于是各地中国人各取所需,各有偏重,而竟然都结出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中国大陆的经济奇迹不应该否认,而香港的自由竟然在国际上排名一直遥遥领先,当然,还有台湾,在亚洲首屈一指。

我总是记不住台湾人使用的那种中国传统历法,什么‌‌‌‌“民国八十六年‌‌‌‌”之类的,我的算术不好,记忆也经常选择性运作,你让我老是要加上个11的数字换算成公历,总觉得别扭,可是,当今天散步台北街头的时候,我发现,今后两年里,我不用费心换算了,因为我看到了一个数字:99,而明年就是一个谁都不会忘记的周年大庆:辛亥革命100周年。

一百年,我们走过了什么样的路啊,我都不敢多想,想起来,总会心潮起伏,夜不能寐。不过,在台北,在台北的雨中,你倒可以边散步边思索,不会有人注意你,你也不用掩饰感情……一百年后的台湾,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没有?虽然还有很多问题,但谁能否认,百年前的部分梦想在这里实现了,而且,西方所有那些最老牌的民主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在他们摆脱了专制独裁一百年的时候,有几个能够同今天的台湾相比?

大陆、港澳与台湾,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诠释,中国人的文化不但源远流长,而且还有随时可以焕发青春的巨大潜力,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果摆脱文化中腐朽的部分,又如何光大文化中的精华?

台湾的刘兆玄在香港讲到这个问题时,提出了要凝聚两岸三地的力量,来一次‌‌‌‌“中华文化的文艺复兴‌‌‌‌”,他提出了‌‌‌‌“中华文化是两岸最大的公约数‌‌‌‌”的说法,我非常赞同,但对于他过多强调孔孟老庄,以及要发掘与发扬中国的‌‌‌‌“王道‌‌‌‌”,取代世界的行之有时的‌‌‌‌“霸道‌‌‌‌”,为世界提出新的价值观,我则认为他太强调了过去,而忽视了现在。

欧洲的文艺复兴虽然在中文中有‌‌‌‌“复兴‌‌‌‌”两个字,但与其说它是在‌‌‌‌“复兴‌‌‌‌”欧洲古代的文明,不如说是‌‌‌‌“复兴‌‌‌‌”了当时欧洲人被隐藏与压制的人性与创造力。他们复兴的是人,而不是欧洲旧有的‌‌‌‌“文艺‌‌‌‌”‌‌‌‌“文化‌‌‌‌”,当人被解放,人的本性被‌‌‌‌“复兴‌‌‌‌”的时候,‌‌‌‌“‌‌‌‌”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力,创新了新的文化,而他们本身就是文化。

文艺复兴诞生的是一种‌‌‌‌“新的人‌‌‌‌”,以及‌‌‌‌“新的文化‌‌‌‌”。新的人是挣脱了枷锁的人,新的文化则是吸取了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精髓,在好的制度激励下焕发出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

未来

常常有人问我,走了那么多地方,见识了那么多事与人,怎么还会对中国充满了信心?有人甚至以此断定我是装出来的自信,其实,我是真的‌‌‌‌“自信‌‌‌‌”,这自信就是基于我是中国人,以及我身上的中国文化。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哪一天对中华民族、中国人和我自己失望过,哪怕风雨如晦最黑暗的时候。

对民族有信心,对我们自己有信心,也是对未来有信心。记得两年前我写过一句话:当我们不自暴自弃,当我们思考未来的时候,未来已经不同了。去年在香港大学与同学们交流时,我提出‌‌‌‌“未来不是用来推测,而是用来创造的‌‌‌‌”,这次到台北前的29日,在香港大学回答同学们提问,有一个问题也是谈到未来。

一位同学问的问题大致是,中国的封建(其实是专制)历史那么悠久,根深蒂固,民主自由的思想要想在中国发展,需要时间,未来可能会实现,但现在还需要一步一步来……

我同意需要稳扎稳打,一步一步来,但中国有几千年的专制历史,并不是什么特色,民主自由制度与理念,在地球上也只不过才两三百年,而中国也走过了一百年。如果我们对自己没有自信,深陷对自己文化的鄙视与害怕之中,明日复明日,那么,未来将永远是过去的重复,未来就是现在。

只要我们有信心,并一起努力,我们的未来不但不是梦,而且并不遥远,甚至可以这样说:现在就是未来!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3 07:2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