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三谈毛泽东乱搞女人 [2013/09]
- 薄熙来身边法警被人肉,篮球队员来当“临时工” [2013/08]
- 举重若轻,行事低调诡异的太子党大佬级人物---- 陈元 [2013/08]
- 司马南的好运来了! [2013/12]
- 暂打住沉重的昆明思绪,且观极品春兰 [2014/03]
- 杨尚昆日记曝光:胡耀邦临终前忏悔 [2013/08]
- 为何毛泽东一直防着周恩来? [2013/09]
- 1989年成都镇压:一个被遗忘的天安门 [2014/05]
- 毛选里被删掉的"精典" [2014/01]
- 昆明事件的疑问 [2014/03]
- 宋美龄致廖承志和邓颖超的公开信 [2014/05]
- 被人遗忘的六四女暴徒 [2012/06]
- “昆明事件”后 中国开始打击网络谣言 [2014/03]
- 对照蒋介石,再看毛泽东 [2013/12]
- 独夫民贼毛泽东 [2013/09]
- 还在诱惑 周猪和小A PEI 海滩上滴蟹和蛿 [2013/08]
- 古韵诗会凑热闹,老鹤也来弄几弄 [2012/06]
- 引诱一下 猪猪和小A PEI 的天然美食 [2013/08]
- 肘子略肥腻,不如来虎皮 [2013/08]
- 也谈 “胜者王侯败者寇” [2013/06]
- 玉蝴蝶 端阳感怀 凑一份作业(还没过期) [2012/06]
- 据说 那家伙是个一星(少将)精英 [2012/06]
- 照片来啦 [2013/08]
- 来说说故事,猜猜灯谜吧 [2014/02]
- 继续引诱 猪猪和小A 啃过龙虾去海滩 [2013/08]
- 别把争论看得太重是提高心理素质的一个手段 [2012/06]
- 闲云清伴仲秋月 [2013/09]
- 随便说说 [2012/06]
访问韩国的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向当地媒体称赞夫君年轻时像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主人公都敏俊,近日被媒体广为报道。习夫人此举,以其靓丽的衣着和聪明得体的言行举止,为登上中共权力巅峰宝座的习近平塑造了一个家庭幸福、夫妻恩爱的亲切而人性化的大国领导人形象。
注重自身形象,不仅自习近平始。在中共官场,各级各类官员们一直以来都热衷于自身形象的塑造。不过,各有癖好不同。有的人夫人是明星,外访时当然要让漂亮老婆撑场面;有的人老婆年老色衰,外访时便喜欢秀外语和歌喉,展示钢琴和小提琴“才艺”;有的人还想往上爬,很在乎官方媒体对自己的评价;有的人地位不高,自然十分计较自己名字的出场顺序和出现频率;还有的人长得有点对不起观众,所以更看重自己在媒体上的影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当然,中央领导人和地方官员因为拥有的地位与资源不一样,性格和兴趣不一样,塑造形象的方式略有区别,有的“雅”一些,有的“俗”一些,有的能公开报道,有的则只能私下流传。曾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的一位红二代独身女官员,直到退休,对穿着都十分讲究,她出席不同活动、在不同时间段都要换不同衣服,某地一位接待者有一次为她服务,一天之内她换了8套衣服。这样的癖好当然不宜摆上台面。
不过,中共官员们在有一方面是共同的,那就是,不管民间对他们怎么评价,独夫,老贼,蛤蟆,独裁者或极权专制分子也好;贪官,污吏,淫棍,土匪或混蛋也好,都不影响他们对自己在官媒上形象塑造的看重。民众和境外媒体可以随便骂他们,但在自己控制之下的官方媒体,如果胆敢肆意胡来,说一个“不”字,报出他们不喜欢的内容,或者甚至不慎报错了,那么下场就惨了。中共官员们对于自己在官方媒体,特别是党媒上的形象之重视,一般人很难想象。对于重要的报道,他们大多会亲自把关,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对于党媒上自己形象的斤斤计较,苛刻以求,有的官员已经到了洁癖的程度。审阅稿件,不停地修改加工,对媒体如何报道作出具体指示,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高大全、伟光正、清正廉洁的忠诚共产党员和人人爱戴的人民公仆,已经成为他们日常工作中最大的癖好之一。
比如最近被调查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在担任江西省委书记时,曾要求报纸在同时刊登他和省长消息时,报道他的篇幅和图片必须比省长大。“报道必须走三栏,省长的报道只能走二栏。”
秘书出身的前深圳市委书记、现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对报道自己的文字,把关特别严。自深圳工作时起,所有关于他的报道,就必须经他亲自审稿。调任湖北后,更是如此。他一度对湖北日报对他的报道十分不满意。为此,湖北日报专程派人到深圳市委机关报找曾为李鸿忠服务的深圳特区报学习,希望能取到“真经”。但是,尽管作了很多努力,湖北日报还是没能让李鸿忠满意。最终,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要领导被撤换,由一名李鸿忠喜欢的药监局局长顶替。不知前药监局长担任报业集团一把手之后,李鸿忠的媒体形像是否有了好转?
这还是看得见的“雅好”,看不见的,就不方便说了。前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因是八字腿,他特别不喜欢记者拍他的全身照片和影像。知道这一点之后,后来宣传部门下令,湖北所有电视媒体报道贾志杰时,都只准拍上半身。而报纸的图片也是如此。
有的官员有“形象雅好”,则纯属只是为了显示自己“说一不二”的权威。近日有媒体同行披露,前不久被抓的海南省副省长冀文林,有一次海口电视台一位记者采访他,因没听懂冀的内蒙古口音,将他所说的“与海口人民共同见证海口发展”,误将“见证”听成了“建设”,在电视台播出时字幕打错。虽然错误的画面不足一秒,但仍被冀文林发现。冀很生气,亲自打电话到宣传部和电视台,最后电视台上交了对这名记者的处理报告,才算完事。
看完了上面这些例子,再来看四川《遂宁日报》把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光志的名字错报为“陈光标”事件,就能理解采写该报道的记者刘欣雨为何当晚自杀身亡了。虽然刘欣雨在遗书中称,他的死与这件事无关,目前也没有消息表明,陈光志本人曾对报纸写错名字有意见而向报社施加压力,但毫无疑问,出现这样的错误,报社和记者本人会承受何等巨大的压力。即便官员本人不说话,做惯了奴仆的内地官媒也会首先自扇几个耳光,然后去向领导负荆请罪。可见,写错领导名字,至少是导致记者自杀的重要诱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