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三谈毛泽东乱搞女人 [2013/09]
- 薄熙来身边法警被人肉,篮球队员来当“临时工” [2013/08]
- 举重若轻,行事低调诡异的太子党大佬级人物---- 陈元 [2013/08]
- 司马南的好运来了! [2013/12]
- 暂打住沉重的昆明思绪,且观极品春兰 [2014/03]
- 杨尚昆日记曝光:胡耀邦临终前忏悔 [2013/08]
- 为何毛泽东一直防着周恩来? [2013/09]
- 1989年成都镇压:一个被遗忘的天安门 [2014/05]
- 毛选里被删掉的"精典" [2014/01]
- 昆明事件的疑问 [2014/03]
- 宋美龄致廖承志和邓颖超的公开信 [2014/05]
- 被人遗忘的六四女暴徒 [2012/06]
- “昆明事件”后 中国开始打击网络谣言 [2014/03]
- 对照蒋介石,再看毛泽东 [2013/12]
- 独夫民贼毛泽东 [2013/09]
- 还在诱惑 周猪和小A PEI 海滩上滴蟹和蛿 [2013/08]
- 古韵诗会凑热闹,老鹤也来弄几弄 [2012/06]
- 引诱一下 猪猪和小A PEI 的天然美食 [2013/08]
- 肘子略肥腻,不如来虎皮 [2013/08]
- 也谈 “胜者王侯败者寇” [2013/06]
- 玉蝴蝶 端阳感怀 凑一份作业(还没过期) [2012/06]
- 据说 那家伙是个一星(少将)精英 [2012/06]
- 照片来啦 [2013/08]
- 来说说故事,猜猜灯谜吧 [2014/02]
- 继续引诱 猪猪和小A 啃过龙虾去海滩 [2013/08]
- 别把争论看得太重是提高心理素质的一个手段 [2012/06]
- 闲云清伴仲秋月 [2013/09]
- 随便说说 [2012/06]
古今中外,除了君主制和民主制,统治者都有接班危机。中国人传说中,古代圣贤有“禅让”的美德,有举贤荐能的高尚聪明做法,可那多半是饿着肚子梦见吃大饼子,缺什么就说什么。到毛泽东时代末期,全国人民终于都看到了,原来交接班是那么困难、那么危险的一件事,毛泽东几乎整死了所有他亲手挑选的接班人,直到最后一个他来不及“考验”的人。邓小平看到了这一点,他显然认定,毛泽东搞文革,是出于接班焦虑,到了他手里,他必须改辕易辙,避免交班危机。
有一种流行很广的看法,认为邓小平留给后世的遗产是改革开放,我认为这算不了邓小平的功劳成绩。毛泽东之后的中国,谁上来都得搞改革开放了,计划经济的失败是再也遮盖不了的事实,而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必然会走上开放的道路。如果林彪接了毛泽东的班,改革开放得更快也说不定。邓小平留给后世的遗产,一是白猫黑猫的实用主义哲学,二是他实实在在想解决共产党的接班危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共就开始了“从长计议”的梯队建设,有所谓第三梯队、第四梯队的说法。可是等到他亲手结束了接连两位总书记政治生命的时候,他大概看到自己也陷进了毛泽东晚年的接班危机。于是,他钦定了下一个总书记,还钦定了这个总书记的接班人,所谓隔代钦定。一下子准备了两代接班人,他还留下了最高层过几年就要换届交接班的新规矩。
邓小平钦定的两代接班人,如期交接,中国有二十年时间没有出现毛泽东时代不断的“路线斗争”,高层政治太平无事,权力在共产党内同志们之间和平转手。海内外都出现了一种乐观论断,说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找到了政治交接班的“中国模式”,那就是定期替换新鲜血液,梯队在起作用。谁说中国人没有创新能力?谁说没有民主就必定有接班危机?谁说不搞民主制度就只能走向朝鲜式的世袭?中国共产党就能为时代开创一种集体交接班制度。
这种乐观和自信,十年前就出现了,那时候邓小平钦定的两代接班人还没用尽,如此乐观显然是早了一点。等到薄熙来事件出现,肥皂泡瞬间破灭。邓小平留下的政治遗产,并没有解决接班危机。
凭邓小平的精明,他不会看不出,钦定两代只解决了两代时间的接班问题,两代以后,危机依然。他自然也知道,为什么英美德法所有的民主体制都不愁接班问题,连台湾在转型后也不愁接班问题,区别只是制度两字而已。一劳永逸地解决接班危机,必须依靠制度,只能依靠制度,而制度是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建设起来的。邓小平没有这样做,他只想保证两代班子太平就算了,但是他显然没有料到,他留下的两代接班人,短短二十年里腐败至此。而后来的接班人,不管是谁,都难免腐败,每次交接班,仍难免一场恶斗。
眼下,交接班的斗争仍在进行。等这一轮停当了,你就可以等着下一次交接班了,接班危机是必然的。中国的政治,也许就在这一次一次的危机中得以改变,也可能是在某一次危机中遭遇灾难性的后果,只是苦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