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三谈毛泽东乱搞女人 [2013/09]
- 薄熙来身边法警被人肉,篮球队员来当“临时工” [2013/08]
- 举重若轻,行事低调诡异的太子党大佬级人物---- 陈元 [2013/08]
- 司马南的好运来了! [2013/12]
- 暂打住沉重的昆明思绪,且观极品春兰 [2014/03]
- 杨尚昆日记曝光:胡耀邦临终前忏悔 [2013/08]
- 为何毛泽东一直防着周恩来? [2013/09]
- 1989年成都镇压:一个被遗忘的天安门 [2014/05]
- 毛选里被删掉的"精典" [2014/01]
- 昆明事件的疑问 [2014/03]
- 宋美龄致廖承志和邓颖超的公开信 [2014/05]
- 被人遗忘的六四女暴徒 [2012/06]
- “昆明事件”后 中国开始打击网络谣言 [2014/03]
- 对照蒋介石,再看毛泽东 [2013/12]
- 独夫民贼毛泽东 [2013/09]
- 还在诱惑 周猪和小A PEI 海滩上滴蟹和蛿 [2013/08]
- 古韵诗会凑热闹,老鹤也来弄几弄 [2012/06]
- 引诱一下 猪猪和小A PEI 的天然美食 [2013/08]
- 肘子略肥腻,不如来虎皮 [2013/08]
- 也谈 “胜者王侯败者寇” [2013/06]
- 玉蝴蝶 端阳感怀 凑一份作业(还没过期) [2012/06]
- 据说 那家伙是个一星(少将)精英 [2012/06]
- 照片来啦 [2013/08]
- 来说说故事,猜猜灯谜吧 [2014/02]
- 继续引诱 猪猪和小A 啃过龙虾去海滩 [2013/08]
- 别把争论看得太重是提高心理素质的一个手段 [2012/06]
- 闲云清伴仲秋月 [2013/09]
- 随便说说 [2012/06]
载沣似乎就是上天派给革命党的礼物,他上任三年表面上励精图治,推行了很多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后世看来,却无一不是为清王朝的覆灭所埋下的伏笔。
但如果仅仅用“败家子”来形容载沣,恐怕也不合适,载沣18岁那年出奇漂亮的完成了一件屈辱难堪的使命。
18岁那年,载沣接受了一项艰巨的外交任务——出访德国,为当年被义和团杀死德国公使一事,向德国皇帝道歉。这本是一件屈辱难堪的使命,但载沣却完成的出奇的漂亮。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维护了大清的尊严和朝廷的脸面,还和德国皇帝谈笑风生,水平不知道比当时的那些朝中大臣高到哪里去了。
回国后,谈起兄弟在德国时,德国皇帝亲授他的军政大事的经验,也是头头是道,动辄整军备武,要加强皇室对军队的控制云云。所以载沣虽是一个标准的太仔党,但他的上位,也并不是完全因为他出身于当时清王朝第一家庭。
载沣的出现,对于当时那些清朝的死忠粉丝来说,似乎是让他们找到了人生的希望,世界上有能力又忠于朝廷的太仔党,如果载沣不算,那就真没有了。在他们看来,敢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说几句硬气的话、维护了朝廷的脸面的载沣,无疑是能带领他们走向大国崛起的未来领袖。
如果说几句“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这样的话就可以带领国家崛起,那么这个世界应该是属于伊朗的内贾德,伊拉克的萨达姆和今天的朝鲜。几年后,就是这个曾被人寄予厚望的载沣,愚蠢的一步步葬送了清王朝。载沣并不是一个先天的草包,出使德国的表现比那位不敢当面站起反驳日本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南京官员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他的愚蠢体现在他和张之洞的一次谈话上。
1909年,清朝最后一位柱臣张之洞死前,曾和载沣关于一位官员的任免有过一次谈话。张之洞说:“老百姓不愿意,恐怕会激起民变啊。”载沣说:“不怕,咱手里有枪。”张之洞长叹一声:“没想到竟然听到了这种亡国之音啊!”说这段话的时候,是在辛亥革命前两年。两年,放在历史中看,应该算是革命的前夜。
本该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时候,这位站在风暴中心的统治者还在自信满满手中有枪,心里不慌。可见,当政者经常比我们想象的要迟钝和愚蠢,他们不知道时光不等人,两年也足以翻天覆地。载沣的愚蠢,就在于他过分迷信武力。
从表面上看,载沣对武力的迷信也是很有道理的。
庚子国难之后,清王朝加快了军事改革的步伐,淘汰了所有的旧练勇,重新在各省都训练了新军,全部以西法训练,全部西式装备。这些军队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十分牛逼,而且貌似名义上都是忠于中央的。虽然袁世凯当年的北洋军可能不那么保险,但一来袁世凯已经削掉了兵权,他手下的那些将领也都还在忠心耿耿的为清朝卖命,二来,北洋军也不过占全国兵力的1/3,大部分新军还是掌握在中央手里的。而且,新任命的军事官员,都是清一色的满清贵族。有这样的军队在我手上,只要洋人不打过来,国内的屁民,谁敢反抗?
但是,历史就是很爱开玩笑。
推翻清王朝的武昌起义部队就是来自于他信心满满的湖北新军,武昌起义成功后,南方各省都一枪未放的全部宣布独立,载沣傲娇的“有兵在”的宣言,怎么看都像是个笑话。整个清王朝的覆灭过程是很平和的,仅仅在武汉地区爆发了几次战斗。朝廷辛辛苦苦斥巨资练成的新军,没为保卫放上几枪,就全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历朝历代的末世统治者都觉得我手里有枪,就压迫你老百姓了能怎么着?谁都觉得自己怎么看都不像亡国之君。但是,他们都没有想过,一切王朝的崩溃之时,从账面上看,反对派的力量从来都远远小于统治者的力量。如果纯粹迷信“有兵在”,那么中国到现在都应该是秦朝呢。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是怎样的实力对比?秦始皇“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民间想找把武器都难。而秦朝军队呢,不仅有百万之众,而且还是刚刚扫平六国,北击匈奴的虎狼之师。一切认为凭借手里有枪就能胡作非为不管老百姓死活的统治者都是蠢不可言的。
后世讲起这段历史,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的嘲笑载沣愚蠢。但是,不要忘了,载沣也曾是摄政王,他在王位上的时候,社会上也会流传着他各种英明神武的传说,他所作的一切,也都会被解读为在下一盘大棋。在清朝覆灭前,有多少人会相信他会这么蠢?有多少人会看出他所作的举措都是在为清朝的覆灭埋下炸弹?有多少人会相信他淡定的“有兵在”会是一个笑话?
待一切尘埃落定之后,站在历史的下游去讥讽前人是很容易的,那时每个人都似乎拥有了一双穿透历史的双眼。而在历史发生之时看到他的本质,预见到历史的潮流,才是真正的深邃。如果你仅仅因为一个人身居高位,就觉得他一定伟大光荣正确,就一定英明神武,一定深思熟虑,一定不会做蠢事,那么不妨想想载沣,想想当年,载沣也曾是摄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