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罄竹难书的中共政治运动 [2012/06]
- 百年国耻哪几樁? [2012/08]
- 温总理,影帝非您莫属 [2012/04]
- 评价毛泽东没有那么复杂 [2012/07]
- 非议柴玲之宽恕 [2012/06]
- 白崇禧将军的遗恨 [2012/08]
- 呼吁温家宝向王立军同志学习 [2012/04]
- 薄王反目的逻辑推演 [2012/04]
- 总理呀,谁把您逼成了影帝? [2012/04]
- 政改是空想, 革命是幻想 [2012/08]
- 悼六四,谈宽恕 [2012/06]
- 腐而不亡将如何? [2012/08]
- “性善论”浅薄吗? [2012/07]
- 温总理,您该输上“道德的血液”了 [2012/04]
- 我的日志含有不良信息? [2012/06]
- 民主派的“酸葡萄” [2012/08]
白先勇的《父亲与民国》,先睹为“憾”(实在不能用“先睹为快”这个词)。因为读后,除了遗憾,还是遗恨。
白崇禧将军有几大遗恨,令人扼腕长叹息。
遗恨一:北伐胜利后,蒋介石谋求削藩。裁军不当,激起兵变,演变成蒋桂战争,而后是中原大战。中国形成四分五裂局面,让业已羸弱的共产党乘机坐大,并且使日本有入侵中国的可乘之机。
遗恨二:抗战胜利,蒋介石再次未听从白崇禧的劝谏,骤然裁军,导致东北数十万伪军投向共产党军队。一增一减,国共的实力差距迅速缩小。
遗恨三:1946年,第一次四平街战役后,东北林彪军队溃不成军,逃到东北的重镇哈尔滨市。孙立人的新一军已经追过松花江北岸,距离哈尔滨不足一百里。蒋介石在美国调停的压力下,宣布停战,给与林彪军队喘息的机会,整军反扑,东北形势自此逆转,乃至东北沦失。
遗恨四:1948年初,李宗仁在美国怂恿支持下,参选副总统,白崇禧劝阻无效。蒋桂嫌隙又生,蒋介石解除白崇禧的国防部长职务,直接影响到徐蚌会战前的错误军事布局。
遗恨五:1948年,徐蚌会战(淮海战役)前夕,蒋介石没有采纳白崇禧的“守江必守淮”,“统一指挥”,“五省联防”的战略,却将华中战区分割两块,以易攻难守的徐州为战略中心。大战前夕,蒋欲起用白崇禧为总指挥,白已无暇重新部署;见败局已定,白拒绝指挥。徐蚌溃败,国民党精锐尽失。至此,大局已定。
白将军的遗恨,也是无数国人的共同遗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