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谈莫言获奖 [2012/10]
- 裆中央说法治的时候,全世界的人民都笑了 [2012/10]
- 日啖荔枝三百颗的逻辑 [2012/06]
- 双维,维权和维稳 [2013/06]
- 谁是中国的坏人 [2013/05]
- 从汽油实名制看天朝官员的大便式思维 [2013/06]
- 新娘 ● 老娘 ● 美女 [2012/06]
- 中国如果实行宪政,天下必大乱 [2013/06]
- 美国总统大选那点事 [2012/10]
- 口号中国 [2012/11]
- 共和党,民主党,共产党 [2012/11]
- 怀念你的眼光 [2012/05]
- 评第一夫人服装 [2013/06]
- 秋天 [2012/10]
日啖荔枝三百颗的逻辑
三百颗荔枝,在现在应该有十多斤吧。俗话说一颗荔枝三把火。三百颗荔枝九百把火,还不把苏东坡给烧昏了?真正的岭南人和荔枝都不会同意老苏的说法。有几种情况,苏老先生确实能日啖荔枝三百颗:
- 苏东坡讲大话。作为一个文学家,政治家,老苏讲讲大话很是合情会理合法。
- 苏东坡不会算数。作为一个文学家,政治家,老苏的数理基础多半一般般。一种可能是老苏吃到第十颗荔枝的时候已经数不过来,就想,我大概吃了有三百颗了吧?
- 三百颗荔枝不是老苏一个人吃的。老苏一家五十多口高高兴兴的吃了三百颗荔枝后开了个家庭会议集体决定呆在岭南不搬了。
- 苏东坡体质禀异,三百颗荔枝对他来说只是开胃甜点。
- 日啖荔枝三百颗,只是“偶尔一日”,不是“每日”. 日啖荔枝三百颗只是老苏的行为艺术。
- 古代的荔枝很小颗,每颗跟瓜子大小一般,三百颗荔枝也就一两多。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 古代的荔枝核大肉薄,三百颗荔枝也就一点点肉。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所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是苏东坡写的朦胧诗,很不具体,很不写实。古诗除了按字算稿费少还有一点不好,就是言简意不清。如果老苏把这首诗写成“我在岭南一个人每天吃三百颗(被certified过的)大大的,肉厚厚的荔枝,爽啊,我就留在岭南好了“,就很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