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谈莫言获奖 [2012/10]
- 裆中央说法治的时候,全世界的人民都笑了 [2012/10]
- 日啖荔枝三百颗的逻辑 [2012/06]
- 双维,维权和维稳 [2013/06]
- 谁是中国的坏人 [2013/05]
- 从汽油实名制看天朝官员的大便式思维 [2013/06]
- 新娘 ● 老娘 ● 美女 [2012/06]
- 中国如果实行宪政,天下必大乱 [2013/06]
- 美国总统大选那点事 [2012/10]
- 口号中国 [2012/11]
- 共和党,民主党,共产党 [2012/11]
- 怀念你的眼光 [2012/05]
- 评第一夫人服装 [2013/06]
- 秋天 [2012/10]
先祝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
有人说莫言还是体制内的作家。说他可以为了一千块钱而去抄写毛的讲话。我要说的是,作为一个作家,最反映其道德的其实还是他的作品。莫言的作品里有不要脸的拍谁的马屁了吗?有让人恶心的歌功颂德了吗?好像是一篇文章都没有。茅盾在文革时的作品那才是体制内的作品,多读两篇就能让人起鸡皮疙瘩而死。
中国最近坚持纯文学写作而且作品比较丰富的有两个人,莫言和贾平凹。但相对来说,莫言的创作力应该说是更丰富。贾的作品数十年几乎保持了一样的风格。更甚的是,有的笑话段子出现在很多不同的小说里。莫的作品有点天马行空,啥内容都有,啥格式都敢尝试。
其实我一直不是很喜欢莫言的作品。他的作品我几乎都读过,但是一般是读完一遍就不想再读第二遍。读莫言的作品,很多时候是一开始是聚精会神地读,后面就变成跑马观花了。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莫言的很多作品都是龙头蛇尾。读莫言作品的开头,你可以感受到他的激情澎湃,文字华丽,排比夸张。就像是莫言在你的大脑里点着了一朵绚丽的花朵。不过,等莫言的写作激情慢慢平静,这朵花就熄灭了。看完小说,你脑海不会留下一点印象,只记得好像爽过。所以,莫言的诺贝尔奖,应该很大部分归功于《蛙》。《蛙》可能是莫言唯一一篇没有用华丽夸张的语言写的。
说起小说的可读性,莫言的小说和另一个诺贝尔获得者比应该算是好的。高行健的作品我是怎么都读不进去。《灵山》是大概读得下五页左右,再多的就读不下了。读本书总不能把自己虐待的太厉害吧?我猜诺贝尔奖的一个很重要的颁奖标准是作品不能让人太容易读懂。贾平凹的作品倒是写实,要看实的东西你不会去看新闻啊?
如果你跟我一样不太喜欢莫言的作品,也没必要觉得自己俗。要俗,也是大部分的人俗。莫言的书在中国城的书店卖了很久都没卖掉,而且是打了50% OFF的折的。莫言一获奖,一下子就都卖光了。我猜过不多久, 书店就该卖莫言的旧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