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一书中唯一的一个爱情故事 [2013/10]
- 日本搅局钓鱼岛 系自杀式挽救美日同盟 [2012/11]
- 中国应当坦然面对美国 [2012/06]
- 最好的艺术在生活 [2015/12]
- 中国房产没能正确估计商品价值 [2012/11]
- 不要成天在提高退休年龄上高谈阔论 [2012/07]
- 越南也是欠凑啊 [2012/05]
- 石原给大熊猫起名:拙劣表演为世人不齿 [2012/06]
- 傅政华负责中国两会安保 [2017/03]
- 中国海军密集演练扬眉吐气 [2012/11]
- 中国扞卫领土主权的决心不容置疑 [2012/05]
- 太阳党的成立必将扯断日本的太阳旗 [2012/11]
- 日本钓鱼岛外交在西方惨败 中国全方位反制得力 [2012/11]
- 《金融邮报》:中国改变世界的十个方式 [2012/07]
- 收入分配改革 路在何方? [2012/11]
- 没有天生的刁民,只有刁官 [2012/11]
- 黄晴:有人以做中国人为耻吗 [2012/05]
- 中国最大史前古城址现身 距今4000年面积425万㎡ [2012/11]
- 中国只要用这招,菲将把8岛礁全吐出来 [2012/05]
- 野田利诱普京自取其辱 [2012/11]
的确,如果对财富的占有欲遮蔽了眼界与心灵,那些以美之名出现的艺术,难免会遭遇衣锦夜行、明珠投暗的命运。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把艺术品当作理财甚至炫富工具,把艺术视为纯粹消费的对象,消费快感取代了艺术享受。这让艺术品市场持续火爆的同时,也难免会引来浮躁之讥、泡沫之患。
然而,近日的几条消息,却显示出一种可喜的回归。《人民政协报》和人民政协网联合评选“2014年中国艺术市场十大事件”,“中国艺术市场进入低谷”位居第一。保利和嘉德今年秋拍总成交额较各自今年春拍和去年秋拍均有下降,勾勒出中国艺术拍卖市场向低谷滑落的现实。而另据《江西日报》消息,当代艺术陶瓷市场销量下滑、价格趋稳。以往“一物难求”的“大师瓷”出现滞销,原先专注大师名家瓷的商家将目光瞄准学院派艺术家或有潜质的中青年艺术家。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遇冷,也正适合沉淀艺术创作的所思所得,让整个社会的审美心态迎来转型的契机。
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将一个国家的高速成长期视为人的青春期。而当经济或文化都步入成熟期时,人们应该认识到,“人类的幸福并不是只能在持续增长的经济中找到”。只有意识到自身文化长处,才能生成与成熟文化相称的典雅气质。否则,经济再发达,也可能只是塑造了一个无趣、肤浅的社会,最终被人们所遗忘。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在高大上的艺术品渐受冷落之时,一些艺术家把目光转向民间。艺术家吕胜中在陕西安塞偏僻山沟的窑洞里看到,老乡用身边的材料营造出了诗一样的生活,“暖瓶内胆的碎片、鸡蛋壳都成了艺术表现的材料,它们被用来像马赛克一样镶嵌在墙壁、灶台四周,组成各种花卉的图案”。舞蹈家杨丽萍近年来推广民间艺术时说:“民间的艺术可贵在哪里?不管是歌舞,还是生活,都非常艺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的,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当前,国人在逐步走向成熟,对传统艺术精神亦有新认识。在质朴平淡的民间艺术中,传统艺术的情趣和真实生活交融在一起,活泼泼地闪烁着令中华儿女心驰神往的光彩。在这个意义上,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美”,是艺术与“石崇心理”的切割,也是艺术的生活化转向。充满信心地审视传统,满怀热情地关注日常生活,用平常心去发现和欣赏身边的美,在寻找自我中让生活慢下来,正是最可宝贵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