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像一个美丽的都市,不依山傍水。回想这次看到的欧洲城市,全有江河湖海,到了阿姆斯特丹,更是为她的河光海色倾倒。城市里水路四通八达,连DHL快递都用汽艇,河水也不像威尼斯内河那么脏。
Z
说起阿市,许多人的第一念头就是色情和大麻。其实这个低凹城市的建筑非常有特色,比它颓靡的一面更值得探索。光想想从大海中拦坝夺地,得有怎样的宏伟气魄和艰辛毅力。坐车过高速公路,见路边的水比路面高出许多,而路上并无积水。后来在飞机上看到拦海大坝, 恍然大悟到Amstel Dam这名字的由来,不由得钦佩荷兰人的先祖(不包括东印度公司(唉,这么写文防砖真累))。俯瞰阿姆斯特丹,城巿布局恰如一张八卦图,一看就是建于虚土上的人为地理城市。因为这种特殊环境,阿姆斯特丹不像别的大都巿那样高楼林立,房舍都只有三五层高,而地基也有二三层楼深,因为下面都是海砂。还有独特的楼顶运物挂钩以及船屋,细说起来就是一本书。
据统计荷兰百分之六十人抽烟,但是荷兰的烟人们寿命都不短,这颇让肺科专家不解。看了阿市,找了点解释:骑自行车。骑车能让肺最大限度地扩张活动,而阿市的自行车普及律决不下中国,给我的印象真是自行车之国,尤其是市区的自行车停车楼,叹为观止。见到许多西装革履挎公文包的上班族骑车,也见到无数衣着时尚的淑女们骑车,下雨时看见绝色美人儿骑车等绿灯,穿着黑色的呢大衣,淋得透湿,让人心疼呵嘘不已。昨天听人说起中国人肺癌发病率高,认为是生活压力大和身体运动少的缘故。生肺病可太受罪了,以后真得多骑车跑步。
找到网上订的旅馆,一看就奇怪,多是年青人,原来是青年旅馆。极简陋,小屋四张床上下铺,就一套桌椅。洗手间在外面,注明让我们专用,小,倒是不脏。先生觉得自己订错了,怪我当初不肯接手。我不介意,甚至觉得很好,什么都应当尝尝,好歹都是际遇,这不就是出门在外的目地吗。凭什么别人能住,我们不能住,只要干净没虫子就行。网上订房,若不仔细揣摩,光看地点算价钱,很容易订得出乎意外,我就曾给他订过雅典的旅馆,在让他同事们大吃一惊的黑区。这家旅馆至少地点极佳,在凡高博物馆旁边,出门就是公车站。 微雨中走一条铮亮的不锈钢路,很有现代感。
到鲜花市场,大大地长了见识,可惜什么也不敢买,怕回美国过不了海关。公开卖大麻种子和罂粟果,真不愧是东印度公司的后人,怪不得让周边欧洲国家抗议。所有的烟店咖啡厅和药店都有大麻,但大多数都不是摆出来公开卖的,得告诉店员一个暗号:"May I have the 'menu'?" 便彼此会意(disclaimer: whatever I said)。这是行前朋友告诉我们的,但我们没,带着孩子呢!路过一人,女儿悄悄跟我说那人在吸大麻,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她说她看见那人捲烟,我说没准捲的是真烟草叶子,她说有怪味。我家不曾有任何人抽烟,而且不管什么烟,我也不想尝尝把肺当烟筒的感觉了,少年时和同学抽过半根,呸,所以再也不沾。真不懂怎么会有人......
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荷兰奶酪,有二十多种。买了一大轱辘烟熏味的,约有三磅,放背包里当零食,很好吃。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姆斯特丹股票中心?这么低调,半点也不牛。人都说资本的来历血腥气十足,但这世界资本在prevail,而且这许多年这边社会里的资本应该被条律laundry 清爽了吧(对不住了,我知道这中文夹英文=米饭掺稗子,可不夹就不进底味儿)。不让进去参观,看我一脸失望,前台女士安慰我,说其实交易一点儿也不好看,根本没电影里那么好玩。她看腻了可我还没见过呢!
访凡高博物馆,贴进到只有半尺远,看了他的向日葵,鸢尾花。我不懂画,只是简单地好奇,大师是如何落笔,哪一笔先着,哪一笔后落,是横着还是竖着下去。随着他画画的步骤,试图揣摩他当时的心情,而若能捕捉到一丝巨匠的思绪,岂不乐哉。如果不看真跡,我想不到凡高会这样重用油彩:画上的景物几乎完全凸了起来,成了立体画。有许多处他并未等底色干透便落笔,所以色泽融汇,可以看出他每一笔下的力道。还看见他仿日本人画的樱和写的中文字:大黑屋。。,倘若作者不是凡高,这字可上不得墙,所以这也应当是粉儿们的盲顶,籍此展示凡高的心历路程。里面不让照相。
我不是米勒迷,所以只想看凡高"疯"了以后的作品,而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里,凡高的晚期作品并不很多,有点失望。女儿也在嘀咕,为什么没有"Starry night", 头儿看得最仔细,每一张画的注解都能记住,佩服。买了把"星夜"的伞,看纤丽的女儿撑着,斜风微雨下星夜幽幻如梦,颇有诗情画意。
坐火车去了渔人村和风车村,同行的有三位香港来的教会大学毕业生,言辞举止都非常可爱。渔人村的鳗鱼是一绝,可惜风车村的狂风暴雨更绝。到处都是中国旅行团,他们买东西的手笔令人咋舌,喧嚷的热闹也够瞧的。坐玻璃顶船巡逻了阿市内河主要景观,没巴黎的气势,但有独特的气氛。
在阿市的两天,雨就几乎没停过。我们住所正好对着一片运动场,夜间倚在窗边,总能看到一群青少年,在明亮的灯光中踢足球,在雨里奔逐闪避跌倒爬起大叫大笑,让我从心里喜爱和羡慕他们。借好朋友的话:人活着,就要有这么股劲儿!而这股劲儿,在运动中最能显现, 那不仅是青春、健康和机敏,还有乐观、坚忍和互敬。
因为从小学普及英语教育,荷兰人的英语都不错。街头指路的一位女士,一听我们是从美国来的,马上大夸美国,让我听着那是个舒服:谁说欧洲人都瞧不起一嘴玉米茬汉堡渣没文化没教养没家世没历史又骄横又自私又贪婪又不讲理还供着个无赖Todd Akin的美国佬!尤其在意大利,大多景点都有星条旗飘扬着,我觉得他们爱我们,以及我们的口袋。街头贴的电影广告,多数竟也和美国的大片们同步,却恁地教人乡怀亲切,以后就以好莱呜为影视基准,走哪儿都能看各种侠拯救世界。
在阿姆斯特丹住了两天,浮光掠影的印象里,觉得乱了点,湿了点,挤了点,但很美丽,那种神秘而偏安一隅的慵懒不羁,有着令人难以忘怀的魅惑韵味。那种味道,有点儿像熟透了的菠萝,暗腻的甜香,却又氤氲萦绕无处不在,让人永远有三分醉意。
ps 照相技术差点,请宽厚地换个角度看:残缺美。傻瓜也可以有傻瓜的意境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