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阿肯色州钻石公园烂泥塘中挖钻石 [2015/03]
- 在中国街头吵了一架 [2015/08]
- 逛吃逛吃游日本之逛 [2015/06]
- 我的宝马 [2014/02]
- 美国生活点滴:女汉子是怎样炼成的 [2016/10]
- 吃货眼中的日本 [2015/07]
- 重庆 出租司机人人薄粉,街头吃货个个辣粉 [2017/08]
- 美国劳动节,在家里油漆阳台砍树钉地板 [2015/09]
- 逐鹿记 [2016/11]
- 砍树和资本主义 [2016/11]
- 中国的大帅锅们 [2016/09]
- 撞到我,算你运气 [2015/12]
- 从火鸡的脑子说到火鸡的胡子 [2017/11]
- 秋兴与食意:秋天的树林里,有什么可以吃? [2013/10]
- 榆树之殇 [2017/11]
- 令人失望的桂林 [2015/01]
- 火车车窗中的贵州,山清水秀与穷山恶水 [2013/04]
- 我是家里的擎天立地顶梁柱,可是...... [2014/01]
- 雷雨中登江西明月山 [2012/11]
- 当社会走向富足,猫狗应当走出人类的食谱 [2013/04]
- 猫送给我的礼物—老鼠和毒蛇 [2012/12]
- 赌石,蜡染,东巴文字和消失的民俗——云南纪行 [2012/12]
- 吃了吗? [2013/06]
- 爱情如是说 (三) [2013/04]
- 和尚还在,我哪儿去了? [2013/04]
- 我那撒落在太多地方的家乡 [2012/10]
- 聊天室:黄花花 Giada 论宝哥哥, 有见地。我跟着胡掰。 [2013/05]
克里特岛是希腊最大的岛屿,也是古希腊文明最早的诞生之地。我们想多走些地方,所以打算租车。在希腊开车和美国没有什么不同,交通规则大致都可以沿用。岛上到处都是租车公司,我看着四轮小车buggy挺新奇有趣的,但被领导否决了:上高速还是让自己裹着层铁皮更有安全感。最低档的沃克丝歪根“上”牌小轿车(Volkswagen UP),一天三十五欧元,买全保险二十,一共五十五。用美国驾照和信用卡就能租,不需要国际驾照。"上”牌车是除了空调外其他什么设备,比如手机充电插口,都没有,但可以自动或手动。从车行出来就是一个大坡,试了试,感觉不错。打开谷歌地图, 输进要去的地方,我们就出发了。
到处都是橄榄树。看到一排排小匣子没,那是蜂箱。希腊出蜂蜜,是个流淌着蜜和橄榄油的国度。不过路边尽是有毒的夹竹桃,我不知道蜜蜂会不会误采。
目的地,克岛西水角Bolos Beach, 岛最西部尖尖上的一个拉贡海湾,从照片上看美的要命。租了车后才发现那里只有土路,要开一段天然的乱石路,想来想去只得作罢——万一抛锚在山野里,叫天不应唤地不灵就惨了。只好改道从高速最西端转进山区无名小路,希望能一瞥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交汇之处。
克岛的东西向的唯一高速横穿全岛,别名国家公路,时速限制八十公里,进了山六十,过隧道二十,但没有最低限。在只有一来一往的单线公路上,最怕前面有辆慢条斯理的老牛车。不要以为那些慢驭手一定都是懵懂大妈,也会是风华正茂的小伙或姑娘。如果在平地上超车还好说,只要中介线是斑斑点点的虚线,窥到对面没有来车或来车甚远时,闪灯请前面的车靠右一点,加速从左边冲过去,再回到自己一方的车道即可。刚上路觉得奇怪,大多数车都不是走车道而是跨右边线开,有半个车走在路肩上。一会儿就明白了,这是因为在高速上时刻上演着超车惊危剧。喜欢开快车的领导来劲了,尽管车小力弱,仗着租来的车无人怜惜,常常油门一踩到底,可怜的“上”感冒般地抖了几下,也就打满鸡血般地冲了出去,超过了一辆又一辆大大小小的车,由于大多数车都是跨边线走,超车也就是有惊无险了。我刚开始时有几分胆怯,多了后,也在旁边狂叫加油加油。从“上”的怒吼到我的狂跳的心终于明白了男人们为什么喜欢开快车,超刺激。(这段是老头儿改的。。。)
等开进了大山里,公路叠成了一片盘旋不断的之字,有时连区分左右行车的中线都没有,全凭感觉开车,这时,每一次超车,都会是心跳如鼓肾上腺素爆顶的强大刺激。“上”如果走下坡路那可以是相当英武,上坡么,就如同本人爬坡一样气喘如牛了。领导常常把油门踩到底,高呼“给力点啊!” 现在回忆起来,非常好玩。
有一次,山路拐角处超车,正好是下坡路,小车开出了一百三十公里的时速。颇有点自得意忘形,对面来的一辆出租车向我们频闪大灯。是嫌我们踩了线?还是前面有雷子?赶紧把速度降了下来。正自不解,拐过路口,赫然见白色的希腊警车和冷峻如战神的交通警。非常感激那位出租车司机,避免了我们在异国情怀中的一次败兴体验。
希腊公路边,常常能看到一个个的小房子,大小如邮箱,色彩不一,有的很简陋,有的富丽堂皇。那是车辆出了事故之后的标志。若是有人在事故中不幸遇难,家人会摆个小屋子作为纪念,也警示既往来者;若是出了事故大难不死,自己则会来设个小小的神龛,感谢上苍的保佑庇护。细瞧,发现不少小房子里居然有酒瓶还有小酒杯,大概是为灵魂前往天国途中的安全而干杯的意思。估计这些出事故者大多与酒有缘,故而念念不忘。
租车时,油箱里有约莫四分之一的油,半途加满了一箱,居然花了五十多欧元,油价是美国的三倍以上,怪不得车子的油箱盖都非得用钥匙才能打开,若是当贼偷油也能发财。不过欧洲的小车也真省油,跑了四五百公里下来,油表还稳稳指在四分之三处,还车时,管钱的我有点心疼: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