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昨天昆明火车站的恐怖袭击事件中的死伤者致哀祈祷 [2014/03]
- 毛泽东之迷,解析毛泽东 原创 [2013/10]
- 川普磨刀霍霍,奥巴马提前宣告,美国要对中国开战了,台湾回归势不可挡 [2016/12]
- 从昆明3/1事件说开去,让中国人的生命价值真正成为中国自己的宝贝 [2014/03]
- 范冰冰与为富不仁们 [2018/09]
- 其实,台独没什么了不起 / 从蔡英文当选说起 [2016/01]
- 范冰冰事件,小崔能给个交代吗?失踪了,没音讯是怎么回事啊 [2018/09]
- 也说华为孟晚舟,两军对垒,无所不用其极,中国党应该清醒了 [2018/12]
- 再谈新疆问题的根源所在,废止制造民族隔离的政策,走民族融合的康庄大道 [2014/05]
- 此风不可长 / 杂谈中国大规模纪念习仲勋的活动 [2013/10]
- 今天是范冰冰生日啊,才知道,为范冰冰庆生 [2018/09]
- 中美贸易战公报,可笑的中国式自慰 [2018/05]
- 为习近平大声叫好 [2013/12]
- 中美贸易会谈公报,主题各表,中国报喜,美国报忧,中国能招架得了吗? [2018/05]
- 习近平怎么办?共产党不要人民监督,却被美国监督 [2018/04]
- 习近平怎么办?担当靠群众,警惕两面人,练好内功,推进体制革命 [2018/04]
- 习近平怎么办?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打的是政治牌 [2018/04]
- 中国,华为和孟晚舟,美国对你们是不讲规则的,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2018/12]
- 特朗普图什么?仅凭嘴皮子就征服了全世界,比起希特勒,他是强大的太多了 [2018/11]
- 川普改变竞选承诺是意料之中 [2016/11]
- 西施,及对苏州芭蕾舞剧西施的一点建议 [2014/03]
- 川普,代表美国鹰派意志,不过也是纸老虎,中国淡定,迎接挑战 [2016/01]
- 致两会,官员财产公示,是执政的试金石 [2018/03]
- 习近平,修宪完了,就是富民强国工程的开始 [2018/03]
- 乌克兰战争三议 [2022/03]
中国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与中国贫困山区的破解之路
毫无疑问,稳定仍然是中国社会的首要任务,谈稳定,就不能不关注中国的农民问题,农民稳定了,农村稳定了,中国就稳定了。而贫困山区的农村状态就正是中国农村问题的关键所在,贫困山区的农民富裕了,中国农村就富裕了。问题的关键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政府并没有很好的关心贫困山区的改变之路,就连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陕甘宁边区也还处于十分贫困的状态。所以重视和关注贫困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就必然的成了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近一年来,习总书记多次走访贫困地区,就已经表明这个问题是多么的紧迫和重要。当然,这个问题最终既关系到社会稳定,也关系到党在人民中的信誉。
中国贫困山区面积广大,农民生产条件恶劣,生活状态很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都存在的问题,六十多年来,也一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过。人穷志短,不能怨农民兄弟们不争气,讨吃要饭,流浪苟且,无赖过活,靠救济维持最基本的生计,这是很多贫困山区农民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他们惟有的出路。他们盼望别的出路,毛泽东号召学大寨,挖沟造田,整坡修地,他们出力卖力,相信这是一条改变之路,可是梯田造了不少,堤坝修了不少,贫困山区的面貌没有什么根本改变,反而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了不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释放了,年轻人都到沿海地带去打工,中国贫困边远山区成了廉价劳动力的廉价供应地,农村贫困如故,面貌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能怨自然条件太差吗?我说不能。许多国家许多地区的自然条件也如中国贫困山区一般差,有的还更甚些,但是人家有许多早已经富裕了,不是吗,放眼看看,地图上找找,真的很多。是中国的党和政府不想改变这种局面吗?我看也不是。究其所以,我认为还是没有很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所以就没有找到发展贫困山区经济的真正的办法。六十多年了,可说是黔驴技穷,贫困山区的贫困状态既是党的无能,也是党的无奈。想想,也真的好不应该。
贫困山区如何发展?问题一直在那里摆着,迟早总要解决,早解决当然比晚解决好,当然人民的心愿是宁要早解决,也不能老拖而不决。那么办法呢?我有一招,提供参考。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自然环境和人的生产方式的和谐平衡,这是认识上的问题,认识摆正了,方法自然就有了。我们知道,自然生态破坏,气候就变坏,自然灾害就频繁,这是必然的因果关系。结果是,首先遭殃的是农民,其次是城里人,农民是直接受害者,城里人是间接受害者,大家都遭殃。所以,寻找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首先是不能破坏自然生态,其次是促进生产,获得经济利益,这就应该是我们寻求改变的方法的目标之所在。
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比较适合贫困山区呢?我认为瑞士农村模式就是一个最值得学习的方向。因为瑞士大部分地区都处于阿尔卑斯山区,山大沟深,自然原生态环境比中国大部分贫困山区更为恶劣艰难,但是他们成功的保护和发展了自然生态,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发展旅游经济,成为世界著名的花园国家。瑞士的生态环境和中国北方应该有着可比性,瑞士的发展经验应该值得我们学习。
瑞士模式,说到底就是瑞士农村模式。据我的观察,瑞士社会的稳定首先源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和农民的稳定是瑞士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石。瑞士农村的稳定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小农经济的稳固和稳定。瑞士农业的主体实际就是以养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养牛业是他们农业中的大头基础产业。据统计,瑞士人口七百多万,现有畜栏牛头数近一百万头,养牛专业户约有五万余户,平均户养牛不到二十头。政府对养奶牛的农户有财政补贴,基本是每头奶牛每年补贴一千瑞郎。这样,每个养牛户每年就会从政府拿到两万左右的养牛补贴,尽管不算多,但是这已经够维持一个四口之家的基本的开销。加上养牛的肉奶收益,每年的收入至少还可以翻番,这就基本上可以达到小康生活的水平。许多养牛户还会兼做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开小作坊,搞旅游,种蔬菜水果,养蜂养鸡,做工等等,做的好的也有发财致富的。
所以,单纯的以养牛为业就可以保证基本的温饱生活状态,加一把力就可以小康,这是瑞士长期以来推行的政策所引导的必然结果。瑞士政府对养牛业的支持表现在周到而精细的服务上。例如,政府对养牛户的存栏数都有上限的限制,超过上限的牛只是不给补贴的,而且也不提倡。每只牛在政府畜牧局的相关部门都有档案,每只牛都有编号,进行定期的巡查体检,防疫调查等等,而且这些服务基本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给养牛户的。所以,在瑞士最为普遍的养牛业,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的疫病和问题,也基本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牛奶大部分都由农户自行加工成奶制品,也有大型的工厂和公司从农户收购鲜奶进行加工,并制成各种奶酪,酸奶,奶粉,远销国内外。
瑞士的这种政策实际上就把农户固定在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养牛业上,坚持了小型化和家庭个体生产的生产作业方式,提倡自然放养为主的养牛方式。这种稳定的小农经济,使养牛户不愁吃穿,不受饥寒,稳定了农民,又防止了垄断和行业大户。稳定了农民就业,减少了人口流动,从而也就加强了社会的稳定性。农民的稳定就是社会的稳定,农民稳定的基础其实就是温饱和固定的居住。瑞士实行的这种依靠小农经济的养牛业,实际上就造就了一个非常稳固的农村社会结构,靠着这种稳定的农村社会,进而实现了整个社会的全面稳定。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良性过程。
瑞士之所以实行这样的政策,也是因为瑞士本身就是个多山的国家,瑞士很多山区比中国很多贫困山区的地形地貌更加复杂艰险,但是他们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化贫困山地为可创造价值的取之不竭的风光资源,终于成就了世界著名的花园旅游国家。
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瑞士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业发展的自然结果,因为养牛业可以保护自然生态不被破坏,这是瑞士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除了他们坚定的生态理念以外,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周到服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政府部门会经常督促农户进行经常性的技能培训,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推动养牛业发展,所有种种这些因素都是瑞士养牛业持续发展,始终保持高品质的重要原因。
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困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其实最方便和最快捷的办法就是复制瑞士的小农经济的养牛模式,彻底改变目前我国贫困山区的农耕作业的生产方式,积极大力的发展以自然畜养牲畜为主的畜牧业。既保护和发展自然生态,改善环境,又有利于农民立足生产,发展和保持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农村经济,稳定农村,稳定农村就业,从而稳定社会,改变整个贫困山区的基本状态。
201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