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昨天昆明火车站的恐怖袭击事件中的死伤者致哀祈祷 [2014/03]
- 毛泽东之迷,解析毛泽东 原创 [2013/10]
- 从昆明3/1事件说开去,让中国人的生命价值真正成为中国自己的宝贝 [2014/03]
- 川普磨刀霍霍,奥巴马提前宣告,美国要对中国开战了,台湾回归势不可挡 [2016/12]
- 范冰冰与为富不仁们 [2018/09]
- 其实,台独没什么了不起 / 从蔡英文当选说起 [2016/01]
- 范冰冰事件,小崔能给个交代吗?失踪了,没音讯是怎么回事啊 [2018/09]
- 也说华为孟晚舟,两军对垒,无所不用其极,中国党应该清醒了 [2018/12]
- 再谈新疆问题的根源所在,废止制造民族隔离的政策,走民族融合的康庄大道 [2014/05]
- 此风不可长 / 杂谈中国大规模纪念习仲勋的活动 [2013/10]
- 今天是范冰冰生日啊,才知道,为范冰冰庆生 [2018/09]
- 中美贸易战公报,可笑的中国式自慰 [2018/05]
- 为习近平大声叫好 [2013/12]
- 中美贸易会谈公报,主题各表,中国报喜,美国报忧,中国能招架得了吗? [2018/05]
- 习近平怎么办?共产党不要人民监督,却被美国监督 [2018/04]
- 习近平怎么办?担当靠群众,警惕两面人,练好内功,推进体制革命 [2018/04]
- 习近平怎么办?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打的是政治牌 [2018/04]
- 中国,华为和孟晚舟,美国对你们是不讲规则的,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2018/12]
- 特朗普图什么?仅凭嘴皮子就征服了全世界,比起希特勒,他是强大的太多了 [2018/11]
- 川普改变竞选承诺是意料之中 [2016/11]
- 西施,及对苏州芭蕾舞剧西施的一点建议 [2014/03]
- 川普,代表美国鹰派意志,不过也是纸老虎,中国淡定,迎接挑战 [2016/01]
- 致两会,官员财产公示,是执政的试金石 [2018/03]
- 习近平,修宪完了,就是富民强国工程的开始 [2018/03]
- 乌克兰战争三议 [2022/03]
西施,及对苏州芭蕾舞剧西施的一点建议
看到苏州新排芭蕾舞剧西施,由不得不为之高兴,因为西施不仅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绝代美女,更重要的,她还是精忠报国,肝胆忠义,大智大勇的爱国英雄。无疑,她正是满满承载了中华民族正能量的历史人物,所以我们要为苏州的这一文化创举而高兴。看过倍可亲网友新鲜人君发的剧照和说明,不仅感慨万分,这些唯美精致的照片,创意而不失高雅的说辞,无一不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历史时代的震撼。我想,只有在今天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才能产生如此唯美而高雅的艺术作品,也只有在今天这样经济相对繁荣,社会相对稳定,民心相对顺畅,思想相对解放的社会条件环境下,才能创作出这样的一部历史舞蹈史剧。所以,为苏州的文艺创新高兴,也为中国的文化创新而鼓舞。在这之余,也不免会有一些感慨,一些感想,权当是闲聊。另外,也想给苏州芭蕾舞剧西施提供一点小小的建议。
西施所表达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光辉,是中国历史正能量的体现
西施是公认的中国四大美女之首,遗憾的是,历来人们多是把西施作为美色的代表人物,之所以西施美色绝代,而且被历代所认可,就是因为她利用了自己的天生美色,完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帮助越国从被灭国而复国。一介平民弱女子,能有如此作为,不可能不是一个传奇。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中少见,纵观世界历史,又有什么人有像她这样的大忠大义,大智大勇,大作为呢?除了美色以外,无疑她还运用了超群的智慧,据有超凡的驾驭人和事的能力。她的牺牲和忠义精神,她的信守承诺,忠诚胆识,她的舍身救国,无悔无怨,报效国家的忠胆义肝,无一不是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无一不显现了中国人民在历史传承中所期待,和所追求的历史正能量。毫无疑问,西施就是中国历史中少见的一个巾帼英豪,她就是一个凝聚了历史正能量的卓越人物。
可惜的是在中国,尤其是中国的历代当权者少有为西施的历史贡献和精神的价值而进行赞美表彰的,反而只有在民间才有大量的歌颂赞扬西施的传说曲本代代流传,昭彰于世,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个大遗憾。当然,这也是中国封建文化的特点之一,谁让西施只是一介贫女?谁让西施就是个女子?女子上不得厅堂,甭管你有多大的贡献,也甭管你多么高尚伟大,女子就是封建文化所要刻意贬斥的对象,这是中国封建男权文化所一再表达的方向,更是中国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中国社会特色,几千年来无不如此。纵然西施在历史上没有地位,或者她又被刻意赋予了美女间谍的简单符号,但是西施的忠义肝胆,智勇双全,牺牲自己成全祖国的大德大智,以及她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无不受到历代历朝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尊崇和赞扬,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历史中的正能量的代代传承。它来自民间,来自人民,来自中华民族对祖国,对英雄,对历史的认知和肯定。今天的苏州编排了反映西施精神风貌的芭蕾舞剧,正是这种历史正能量的反映和传承,是我们这个正在奋起中的时代的呼唤,我们应当为之高兴,为之振奋。感谢苏州芭蕾舞剧西施给我们展示了崭新的又一个西施精神风貌。
西施传奇,和春秋吴越争霸
说到西施,就不能不说春秋吴越争霸。中国的春秋时代,群雄兼并争雄,称霸是那个时代的国家行为,也是那个时代国君的所想所为。不想被人并吞消灭,就只能自己谋求强大,争当霸主。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兵学家纷起,各种强国强军之说灿如群星,这个时期的很多强国强军的学说精义精髓一直影响到了今天,以致传遍了全世界。春秋战国时期称雄争霸,灭国复国的斗争此起彼伏,波澜壮阔,演绎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很独特的时代画卷,给后世的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益。其中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吴越争霸的战争。吴国君主夫差听从伍子胥的建议,复兴强国,一举灭了越国,成为春秋一霸,夫差不能不说是个春秋时代群雄争锋中的一个英雄人物。而越国在被灭国之后,越国国君勾践听从范蠡,文仲的计谋,献上西施,以美色麻痹夫差,并甘为夫差奴仆,尝粪辨病,受尽欺凌,最后终于能够返回越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上下同心,终于突发奇兵,不仅一举灭了吴国,还成就了春秋历史上的一段越国霸主地位,越王勾践也不能不说是个反败为胜的大英雄。当然还有许多其它英雄人物,没有他们的贡献和努力,吴越两国的争霸演义就不会那么精彩。这段春秋历史不仅仅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著名的反败为胜案例,也还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段光彩耀眼的斗智斗勇的英雄传奇,因为他里面造就的众多人物,众多事件无一不给人以警示,无一不发人深省,也无一不振奋人心,无一不昭示历史的趋势和走向。这是中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当然,这里面最为传奇的故事当属西施在帮助祖国复兴中演绎出的精彩故事,以及她和范蠡之间坚持几十年的爱情传奇了。所以西施本人,以及她所彰显的爱国精神,坚贞不屈,正就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精神的典范。
实在说,西施传奇,就是传奇在她作为一个柔弱的贫民女子,能听从范蠡的建议,在范蠡的指导帮助下,扮演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角色,担起了救国复国的历史重任。就是传奇在她身入敌营,孤身奋战,智勇双全的完成了麻痹和迷惑吴王,为越国复兴赢得了最为可贵的喘息和准备的时间。而这一切不是几天,几月,这是数十年的光阴。可以说没有西施,越国复兴和灭吴就绝无可能,西施就是越国复兴的第一大功臣。从而,西施也就必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楷模形象。
关于西施的结局,给苏州芭蕾舞剧的一点建议
不过细想之余,也有一点点遗憾,这就是关于西施结局的编排演绎部分。我有点纳闷,为什么不能给西施一个完美的结局?为什么非要安排一个悲凉的结局?人心所向,是西施走向完美,就如同她的绝色美丽,她的结局应该也是完美的,理想的,因为这是历史所应该表达的真实。
据我所知,民间传说和民间话本中,大多的结局都是在吴国破城灭国之际,西施和她的真正的恋人范蠡两人乘乱逃出,泛舟太湖,远走人间,改名换姓,隐遁了起来。后来传说中的春秋战国第一大富商山东陶朱公据说就是范蠡的化名。所以想必西施的结果也不会太过悲凉。这当然就是一个完美的大结局,这个结局应该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它反映了民心向背,更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尽管它不为官方版本所认可。
尽管这仅仅一个民间传说,但我想,就范蠡和西施的智勇,他们不会不想到这一步,不会不安排这一个结局。范蠡是中国春秋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大谋略家,他早已经看透了局势的发展,而且也已经做过周密的安排。西施本人也已经用事实证明了她就是一个具有非凡智慧,大智大勇的奇女子。不可想象,他们能对国家的命运进行出色的谋划和安排,却对自己的出路没有一个很好的事先谋划。所以,我绝对相信民间的这个传说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十有七八具有真实的历史性。当然,这个结局不被当权者,和为当权者服务的文人们所认可,所以在史书中就不被记载,也所以越灭吴后,西施的去向就有了无数个版本,成了一个永久的谜。所有那些说西施被沉湖,被斩杀,被自尽,等等等等,无非是想说西施没有个好下场,究其所以,实际上这是因为西施的所作所为违背了封建王朝所提倡的封建礼教,违背了封建王朝的行为准则,所以尽管西施为越王复国立下赫赫功劳,但历代君王还是恨不得要把她贬到十八层地狱去,历史事实不能改变,于是就一定要给她安上一个悲惨的结局。把西施打造成一个悲剧的形象也许更符合封建礼教的口味,这也正是历代封建文人们想要一再证明西施结局悲惨的主要原因,无疑的,这就是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所需要的结果。不过,我倒是更相信民间传说承载着更多的历史真相。
还西施一个美好的结局,是符合历史真相和人民意愿的。好人有好报就是几千年来人民群众对中国历史人物最衷心的期盼和祝愿,即使历史没有给他们一个应有的位置,人民群众也会在自己的演绎和传说中给他们成仙成神的地位,这就是人民群众的历史观,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在传递民族精神和历史正能量中的一个历史过程。
201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