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兰诗歌 (O Fortuna) 的拉中英字幕及Carl orff的布兰诗歌的歌曲 [2016/07]
- 关于雷洋案件的一个帖子,转给诸位参考一阅 [2016/05]
- 一个检验员的权威_我所见到的JIM. [2017/12]
- 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 [2012/06]
- 女工小CI,随”风”而去. [2016/06]
- 工厂里的四清运动—亲历 [2012/07]
- 转贴---傅雷的神秘女儿“江小燕” [2015/01]
- [转帖]警察权不能变成合法迫害权 [2016/06]
- 飞临大Z头顶的横祸 [2012/07]
- 关于德国的点滴记忆 [2015/02]
- 陪同一个外国同事去大芬村的往事 [2016/07]
- 文革中我所见到的造反派掌权 [2016/06]
- 甘露(Panis Angelicus)作曲:弗兰克( Franck ) 唱歌者:施瓦兹科普夫(Schwarzkop) [2016/07]
- ZT:德国法西斯军官的道德底线【真实故事】 [2015/02]
- 关于中国的教育写几句 [2015/03]
- 我的班长老C及相关的回忆 [2016/06]
- 文革结束期的几个年青人的结局 [2012/06]
- 日本专家组到厂“诊断” [2015/03]
- 国营企业的弊端之一是人才留不住 [2015/03]
- 读王小波的书 [2012/06]
- Y厂长的故事 [2012/07]
- 一些初步的印象 [2012/06]
- 初中音乐课教室 [2012/06]
时间是2001年秋,十月里的半个月,在中国私企工作时的业务出差。陪同两个老板,从中国出访德国,从香港飞到法兰克福,坐火车到柏林,住了一星期,再铁路到德国西部鲁尔工业区的一个工业城市K市,业务以后,回到科隆,取道莱茵河向南,旅途和观光结合,在美茵茨上岸。住了一夜,火车回到法兰克福,再访问一个公司,办完事后,就从那儿返回了中国。
写些点滴的记忆,不是长篇。
1。德国的火车的到站和离站准时,到了火车站,我找到information的接待处,可要到一张信息单,哪个站台?哪次车?到点?离点?清清楚楚。
我能说英语,不会德语,用英语,完全有效。
2。在柏林,原来以为大城市里人口密度高,大街上会挤满人群。真的到了闹市,人也不算挤,商场里的人也不像中国的某些大城市里商场哪种人挤人那种状态。而K市那样的小城市,工厂在市区外围,市区,安安静静,树木多,人们似乎是住在花园里似的。
3。一般地讲,德国人对旅游者们是友好的。在柏林,坐快速交通车上遇到几个交通线上的工人,他们主动地送给我们交通线路图。有一次,走在街上,迎面走来一群高中生模样的中学生,笑着脸打了招呼,接着,其中一个学生又追上我们,问,“你们是哪儿来的啊?”我答道“中国。”他对着他那群同伴欢呼了一声。哈,看来是他在打赌中胜出。
4。在科隆大教堂前,遇到几个上海人,主动去打招呼,原来是上海大众汽车厂的一个小代表团,其实,他们也早已见到我们,说,以为我们是日本人。
这个多多少少地让我们几个有些尴尬,德国少年能判别出我们是来自中国,而同胞却有所误判,也许是服装上的差别引起的误判。
5。在德国的日子里,不得不吃当地的餐厅,西餐呵,不是很习惯。到了法兰克福,中餐馆就比较多了,于是某天中午,找到一个中餐馆,(不大),吃面。哎,很普通的汤面呐,很对胃口啊。随便和老板聊了几句,原来老板和他太太来自福建,说工作辛苦,钱上呢,有的赚,至少比在中国时好过。说到治安方面,感觉也不错,安保费交给政府以后,是有作用的,比如,曾经来过人捣乱,一打电话,警察就来了,维持了正常的营业。所以会接着做好这个小生意。
6。遇到过几个中国来的留学生,简单地交谈过。
这些情况是十几年前的事啦,也许是过时了的信息。对德国,不讨论二战或希特勒那些的话,就个人的第一感受而言,他们的守时,做事的规矩及良好的规划,等等,让我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