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兰诗歌 (O Fortuna) 的拉中英字幕及Carl orff的布兰诗歌的歌曲 [2016/07]
- 关于雷洋案件的一个帖子,转给诸位参考一阅 [2016/05]
- 一个检验员的权威_我所见到的JIM. [2017/12]
- 哈姆雷特的To be or not to be [2012/06]
- 女工小CI,随”风”而去. [2016/06]
- 工厂里的四清运动—亲历 [2012/07]
- 转贴---傅雷的神秘女儿“江小燕” [2015/01]
- 飞临大Z头顶的横祸 [2012/07]
- [转帖]警察权不能变成合法迫害权 [2016/06]
- 关于德国的点滴记忆 [2015/02]
- 陪同一个外国同事去大芬村的往事 [2016/07]
- 文革中我所见到的造反派掌权 [2016/06]
- 甘露(Panis Angelicus)作曲:弗兰克( Franck ) 唱歌者:施瓦兹科普夫(Schwarzkop) [2016/07]
- ZT:德国法西斯军官的道德底线【真实故事】 [2015/02]
- 关于中国的教育写几句 [2015/03]
- 我的班长老C及相关的回忆 [2016/06]
- 文革结束期的几个年青人的结局 [2012/06]
- 日本专家组到厂“诊断” [2015/03]
- 国营企业的弊端之一是人才留不住 [2015/03]
- 读王小波的书 [2012/06]
- Y厂长的故事 [2012/07]
- 一些初步的印象 [2012/06]
- 初中音乐课教室 [2012/06]
没在中国的大学或中学里作过教师,只是有些亲身体验,写几件记忆中的事,等待抛砖引玉。
1。有一次回国,和几个年龄比我小的老同事聚会,他们的孩子已经是高中学生,我很为他们高兴。
Q先生的女儿在当地的一个有名的中学上学,而且是在该校的奥数班上。
我说,好,了不得。
Q先生说,不好,我要找学校老师,要求从那个班退出,进正常班。
我问,那是怎末回事?
Q先生说,那个班听起来好听,学生们的课主要是为比赛成绩,基本知识的体系顾不上,如我家的孩子就是陪几个尖子生考试。没有实实在在的基础,将来的大学怎末上?
2。据说,有的地区的农村的中学里也办起了计算机教学。我听到后,感到很好啊。后来在工厂遇到一个在那样的学校毕业的优秀生H,因工作需要,要他上计算机上打字,写WORD文稿。他不好意思地说,计算机上的操作,基本不懂。
是的,当时学校里是得到捐助,有了几台微机,而且在某教室挂上微机室的标志。那是专门等上级来检查时,给上级看的。
3。工厂里可以遇到一些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在很多情况下,真正在岗位上起到作用的话,是需要一个培训的过程。初步的不是很全面的感觉是,在业务和技术的追求上,积极性和主动性似乎差于我们那一代的年青时段,不怎末爱问问题。基础知识也不牢靠。
从工厂管理层的角度来看,很冤的是,几年下来,大学生们能做事了,也因种种原因,大部分走了。
于是,工厂处于一个不培训不行,而培训成功后,又是给人做嫁衣的尴尬状态。
在工厂中,在年青的工程技术人员中,名牌大学的学生的比率越来越小了,可以理解的原因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