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保险公司交涉理赔,不轻言放弃 [2012/12]
- 我看牙医的恐惧 [2012/05]
- 失而复得的iPAD [2012/05]
- 后院不种菜的十条借口 [2012/07]
- 如何援助我那孤独中的小侄 [2012/06]
- 从厨房进化看社会文明进步 [2012/06]
- 芭芭拉的八十生日茶会 [2012/09]
- 不要白不要与白给也不要 [2012/10]
- 你有冬虫夏草吗 [2012/08]
- 近观美国退休老人的生活 [2012/07]
- 又入社团 [2012/09]
- 父亲的坚强和柔弱 [2012/06]
- 个性是美 [2012/06]
- 爱你没商量 恼你不容易的网络世界 [2012/07]
- 护身有术先学法 [2012/07]
最近去了趟了本校法学院的图书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过去曾偶尔去我们在北京住所不远的北京图书馆,不时体验一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倒不是真在那里看了多少书,而是看到那丰丰富富的一层又一层,一架又一架的书籍资料自然而然地觉得进了知识的‘宝库’了。到了这边,一所大学校园内,我闲逛过的图书馆就有:综合馆(偏重人文科学),科学馆,建筑与艺术馆,尚未涉足的商学馆、教育馆、音乐馆、新闻馆、医学馆,数码馆,以及拉美馆, ...林林总总十九个之多,法学馆只是其中之一。
法学馆或称法律信息中心坐落于法学院内,是一座外看两层内实三层的庄严砖砌建筑,从入口不远走廊的一侧墙上悬挂着法学院历任院长的照片,另一侧墙上镌刻着该馆所有捐建校友的名字。然后就是参考书库,这里的书架只有半人高,全是大部头,能查阅不可借阅,粗略一看本州历年法律文本集存占去了该层的主要空间,联邦法律文本只占有限的几架。后来得知,联邦法律仅限于国防,移民,医疗,以及贸易和环境等领域,其他大大小小的事务都由各州自我掌管。
从参考书库再往里走就是明二暗三的带学习间的藏书楼,偌大的书屋若不是从图书管理员那里拿了索书单还真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交代一下来馆目的,月前我们小区遭遇冰雹袭击,事后第三天给保险公司打电话报告了一下,一个多月后看到邻居们陆陆续续换屋顶,才知他们的保险公司已经做了赔付, 赶紧再次与我们的保险公司联系。第一位调查员查看完屋顶后说要换新,两周后又来了位调查员说屋顶是旧的,上面的破损是因为有了些年头,然后保险公司便寄来一封不予理赔的信件。没有跟保险公司打过交道,以为只要打个电话他们就会过来照顾一切,好了他们现在倒给你来了封信打发了。看到邻居们一家接一家的换上了新屋顶,心理开始纳闷了,他们的房子跟我们的差不多同一年建的或者建得更早,难道我家那既不新一些也不旧一点的屋顶更结实吗,因为对屋顶建筑整个外行,只能是望望邻居的比比自家的。感觉有差别的是对保险政策的无知,然后就是与保险公司的交涉方式,再就是语言的表达。这就是缘何来到了法学院的图书馆。
好家伙,光是本州的保险法规就占去了长长的一书架,更不用说保险里有健康险,医疗险,劳保险,汽车险,财产险等等。财产险里又分商业险,民宅险。看来律师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得读多少大部头呢!翻开财产险的民宅部分,还真看到了xx章xx款列有保险公司不守信用的几种具体表现,比如有意低付或拒赔,拖脱,非公正客观的调查等等。可是如何证明,或者说如何能真正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在这样一个号称是法制最健全的社会,看着那满架满架的法典案例,学法,懂法,遵法,依法,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