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大铁路百年纪念,华人先侨业绩千古流芳

作者:shirleysaq  于 2012-6-15 14:0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原创文学|已有1评论

太平洋大铁路百年纪念,华人先侨业绩千古流芳

―――写在太平洋大铁路建成一百年之际

曹小莉

 

在今天的加拿大,到处可见到中国人。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渥太华、埃德蒙顿、卡加立、哈利法克斯。。。,几乎没有一个城市或市镇,看不到中国人的踪迹。当你走在称为“小香港”的温哥华唐人街上,见到那熙熙攘攘的中国人流,大街小巷的中文招牌,古色古香的中国字画,琳琅满目的唐山杂货,你会浑然忘却自己是置身于异国他乡。

在温哥华,无论你走在那条繁忙的街上,十步之内总会遇到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而其中十有八九是华裔人士。华裔公民已不再只局限在中国城,而是已渗透在加拿大的各阶层。在银行、在店铺、在医院、在大学、在科研单位、在政府机构,到处你都可遇见操着一口地道北美英语的华人。多年来,温哥华在西方世界是仅次于纽约、旧金山的第三位最大的华人聚集地,而仅在最近一两年,由于香港投资移民的涌入,才使东部多伦多的华人数字直线上升,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位于加拿大气候温暖西海岸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简称碧诗省,是中国移民最早驻足的地方,现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是华裔。加拿大距离中国如此遥远,华人先驱如何披荆斩棘来到这里?他们当初来加拿大的背景是什么?这必须从一个多世纪前加拿大的风云沧桑追溯起。具有规模的华人移民始于修建太平洋大铁路时期。

就在一百几十年以前,加拿大西部还仅是一片尚未受到现代文明侵蚀和开拓的荒原和山脉,温哥华岛和其他的海湾仍主要是印第安人与欧洲人作皮毛交易、捕鱼和狩猎的天堂。而当时在加拿大东部,如蒙特利尔、多伦多、魁北克市、渥太华则已教堂林立、房舍遍地,发展成政治、经济、宗教、商业或文化的中心。想寻求更自由生活的欧洲移民和寻求更多土地的美国人不断来到新大陆的北方,渥太华的首脑们感到迫切需要向美国当年一样向西开发。他们鼓励英法移民向西挺进,只是荒漠的中部大草原、印第安人的保留区、起伏连绵的碧诗群山构成森严地带,使靠篷车旅行的人不敢前往,这使得加拿大西部属于英国的哈德逊公司所有,自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一六七六年授予该公司土地权之后,二百年间,这块土地并没有得到任何开发,直到一八五七年,在碧诗省菲莎河谷发现了金沙,这里才突然成了世人瞩目的“新金山”。

许多冒险者从美国和欧洲各地涌入碧诗省来寻求黄金。在港口和金矿之间建起了道路,小型市镇相继出现,商业贸易日趋繁荣,淘金热浪持续了十年。连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也是淘金者之一,他的著名小说“荒野的呼唤”背景就是加拿大北方的一个淘金小镇。

在“开发加拿大西部”一书中,大卫本库生曾写道,就在淘金前后,“白人定居点―――农民、矿工、商人、伐木者在太平洋沿岸建立了永久的立足点。”一八七一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加入了加拿大,成为该国第六个省份,但它与加拿大的其他省份几乎隔绝,从发达的魁北克和安大略无法把人力和资源输送到此。尽管碧诗省矿产、森林、渔业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得天独厚,这片地区仍不能得到开发。当时的总理约翰麦克唐纳曾向碧诗省民许愿要在十年内建成一条大铁路,横贯东西,使加拿大成为一个从海洋到海洋的伟大国家,但这个计划遭到许多人的激烈反对,麦克唐纳和一批政治家为此作了长期的策划、争议和斗争,最后还是被反对派击败。麦克唐纳还为此而落选总理,他被指责为“狂热和作梦”。

在那时的条件下,修建这样一条铁路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国家的梦想”,因为这意味着要穿越渺无人烟的广漠荒原和无路可通的崇山峻岭。那些地带是印第安人纵横驰骋的天地,是野牛出没其间的区域。红河一带的混血族,是印第安人和法裔的后代,骄武善斗,话不投机就拔刀相向,早就扬言不许铁路穿越他们时代居住的领地。修建铁路除了要克服险恶的自然条件,还可能面临与当地土著的流血冲突,而更困难的一点是政府没有足够的金钱和人力来完成这浩繁巨大的工程,因此这个许愿就一拖再拖,时机就一误再误。

当时美国的铁路网比加拿大要多得多,加拿大要想从东到西或是从西到东投递邮件或运输货物,必须先乘车南下,经由美国转运,然后才能北上再进入加拿大。这种局面使得加拿大西部的经济贸易、人心向背都难于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紧邻,交通和贸易上的紧密联系,使碧诗省和美国的华盛顿、俄勒岗、加利福尼亚连接在一起,碧诗人不可避免地在感情上亲近美国。有识人士清楚地看到,加拿大如果只满足于拥有魁北克、安大略这几个靠近五大湖美国边缘的繁华发达省份,屈居一方而不去开发整个国土,加拿大将坐失半壁江山,名存实亡。因为北部是人烟罕至的冰雪地带,是爱斯基摩人赖以生存的空间;东部濒临大西洋,不断登岸的欧洲移民已使东部有限的国土饱和,征服西部而没有铁路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而南部就雄踞着虎视眈眈的美国。以美国的强大和兼收并蓄的传统,以美加两国相似的的宗教和通用一种语言的背景,加拿大难于抗衡美国对加西的并吞。这种担忧是有前车之鉴的,俄勒冈过去的所有权是英国的,但是美国人住在那里,最后还是归属了美国。加拿大缺乏作为一个整体国家的号召力。碧诗省的英裔发出这样的喊声:“我们生为大英帝国的臣民,死也仍属于大英帝国。”而西部的商业贸易界则有许多人完全倒向美国,希望早日投入美国的怀抱。随着修建铁路号召声的沉寂,碧诗省的人失望了,要求把碧诗并入美国版图的呼声渐起,加拿大面临着行将分裂的危险。

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使得加拿大联邦政府决定借助私人公司的资金、技术和力量立即修建太平洋大铁路。麦克唐纳再度当选,东山又起。由来自美国的的铁路专家威廉温霍恩督阵, 铁路于一八八一年开始向中部草原铺展。这是一个勤奋、顽强、敢于进取的领导者,在他的字典里不存在“办不到”这样的字眼,熟悉他的人这样评价他。他率领五千人一千七百匹马,扬言要在一年内修筑五百英里的铁路。他们除了夜以继日地苦干外,还经历了与印第安人的冲突,最终印第安人让了步,无可奈何地让铁路从保留地中穿过。他们背运驮扛,筑基铺轨,终于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随着铁路的伸展,大片的土地需要移民来购买和开发。当时的报纸有这样的广告:“英国人,带你的家小来加拿大吧!三等远洋船票价十五元,十七岁以下免费。“

铁路继续向西扩展进入碧诗省。这个省到处是山崖峡谷和湍急的河流,筑路工人需要用绳索系在身上才能荡到半山腰中打洞装火药。还常需赤脚在峭壁上攀登才能保持身体平衡,险情频繁,很多工人死于非命。落矶山挡住去路,还必须绕山而行,所需人力物力更加巨大,劳工的来源成了问题。由于美国修建铁路时招募了大量华工,事实证明华工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遵守法纪,而且价格低廉,加拿大也决定援引这个成功的方法。但在开始讨论时遭到碧诗政府官员的反对,他们向渥太华进言应禁止中国人进入加拿大,以免“黄祸“蔓延”。

当时在位的总理麦克唐纳决定:“我们的选择是,要修铁路,就必须要华工;不要华工,就没有铁路,别无它策。”就在这种背景下,铁路公司从美国加利福利亚和香港招募来几千中国人。据加拿大华裔作家马青先生的“先驱者”一书所述,“在一八八零年六月至一八八七年七月之间,两万五千名中国人来到加拿大,占当时碧诗省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大约有七千名华工直接修筑铁路,其他人在工地上做各种杂工。筑路条件十分艰苦,中国劳工必须与严寒的天气、岩石塌方、雪崩、疾病等作斗争。他们在湍急的河流上建起水闸和桥梁,在陡峭的山崖间修筑栈道,打凿隧洞。很多人死于传染病或遭受各种伤亡事故,还有人被泥石流和岩崩活埋身亡。华工的食物和住所都是原始而恶劣的,很难支撑他们所付出的体力。罗斯玛丽在“修建铁路”这本书里提到:“有一次,有二百名中国人死于坏血病,耶鲁镇的小坟场马上就堆满了这些永不能回家的人的尸体,没有医生来看他们,也没有人能担保他们所吃的食物能不使他们患坏血病。”

有的华工被暴乱的白人群众殴打甚至杀死,白人反而指控华人低微的工资使他们失业。事实上是铁路公司给华人的报酬远比欧洲工人的低,而派给他们的工作却比白人的重很多。碧诗省境内的那些最难铺路的地段,都是中国人完成的。华工都是单身的青壮年,仍有父母、家小留在中国,不少人怀着挣钱回家的希望而在铁路上丧命。在四年的筑路期间,约有十分之一的人没能生还。他们的尸体就乱葬在荒野丛中,有些人的尸骨被同乡挖出来送回到中国他们亲人的手里。最可悲最可叹的是,华工不懂英文,当时也无人为他们作传,人死了连姓名也没能留下。

笔者为写本篇文章,近日和先生特地驱车到碧诗省耶鲁小镇实地考察,在淘金热时期,耶鲁曾是旧金山以北、芝加哥以西、北美洲西部最大的城市,全盛时期有两万人,现在小镇只有数百人,已成为历史名镇,游览胜地。在一座由古老的木头房子改建的博物馆旁,矗立着一个华工纪念碑,上面刻有中英铭文,记载华工的丰功伟绩。在博物馆里,有当年华工遗下的乾隆通宝铜币,写有甲乙丙丁大中小的描红本,绘有福禄寿的竹筷,锯成一半当碗用的瓦罐,还有中国的寿桃瓷碗、瓷盘、蓝色描金瓷盆、带有春夏秋冬字样的绣花条幅、象征吉祥的孔雀羽毛等。。。但记载华工生活的文献却极少,而且全是由白人用英语撰写的。一位研究碧诗省历史的白人馆员小姐以为我是当年老华工的重重孙女前来凭吊,热情地上前与我攀谈,她告诉我,当年碧诗省境内最艰苦最累最危险的地段全是中国人修成,死了许多人,但可惜没有人理会,更没有人用文字忠实地记载下来。比如,她听说当年在爆山过程中,有一两位中国人负责安装火药,但他们还没来得及走出危险区,工头就下令引燃爆破,完全视中国人的命为草芥,这种不公正和种族歧视是加拿大历史上的耻辱。她还告诉我,最不巧的是两个月以前,最后几栋遗留下来的当年中国人的旧木头房子遭一场大火焚烧无存。在博物馆的门前就有一条蜿蜒伸展直达山间的铁路,跨过铁路就是从前中国人集中居住的唐人街。岁月推移,现在在这安静的小镇上已找不到任何当年中国人的后代了,而当年与中国人打交道的本地居民也早已相继老死了。

我先生苏阿冠父母双方的先祖于一八六零年和一八七三年相继离开中国,去南美甘蔗园作契约华工,我妈妈的外曾祖父母在一八七几年左右东渡日本到横滨谋生,一百年后,一九九五年的此刻,我们站在仍荒凉无人的北美小镇铁路旁,想到十九世纪的广东移民离乡背井、客死他乡的共同经历,他们望穿秋水的父母妻小,正如唐诗所写:“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我们抱着两岁的儿子,手挽在一起,泪水禁不住流下来。

笔者一家也曾驱车在加拿大西部游历,从卡戈瑞到温哥华,途径金黄的麦地、绿色的草原,穿越浩瀚的洛基山脉,见到连绵的积雪高山和无数的森林湖泊。在号称“野玫瑰之国”的亚伯达省还见到一个个围起来的不容侵犯的印第安保留地,不得不惊叹至今加拿大仍是这般美丽、空旷而广大。当进入碧诗省时,汽车的两旁常有一片片的山坡果园和缓缓流淌的银色河流。我曾在一条河边歇息洗手,发现河底的细砂中金光闪闪,这才联想到曾喧嚣一时的淘金热,联想起出海谋生的华工在此修筑铁路的壮举。就在这静静的青山中,埋葬着多少不知名姓的我们华人先父的白骨。他们曾亲手帮助建成了加拿大的命脉,把繁荣和生命引进这沉寂万年的西部国土,帮助加拿大实现了“一个国家的梦想”。他们应该感到安慰的是,今天他们的后代子孙已散布在加拿大广大的国土上,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些后代已成为加拿大这个多元文化社会的优秀力量,永远以自己英勇的先辈与各国移民一起奋斗、在加拿大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而自豪。

铁路终于在一八八八五年竣工。这条铁路的通车使人们在五天内就可完成从东到西或从西到东的旅程,极大地刺激和发展了加国西部的经济。这条铁路,使得加拿大拥有了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统一的、联合的、强大而广阔的领土,使加拿大成为如同自己所自豪标榜的、名副其实的“北国之雄”。由于修建铁路而在历史上永留英名的加拿大总理约翰麦克唐纳曾向全国指出:“中国移民是可敬的、可信赖的、遵守法律、勤俭和洁净的人。。。没有中国劳工的巨大努力,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不可能如期完成,而加拿大西部的资源也不可能得到开发”。

加拿大历史上的忘恩负义,铁路建成之后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和背叛,并用人头税来限制家庭团聚和华人移民,不属本文探讨的范围,将由另篇专题叙述。

今天现代喷气式飞机以高速快捷为人们提供了第一流的服务,但太平洋大铁路仍在加拿大的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仍是全国最重要的运输手段之一。在铁路的最西端,形成了一个年轻的、世界瞩目的美丽都市-温哥华。一九八六年温哥华将庆祝她成立一百周年的生日,世界博览会也将幸逢其时在此召开。可以预见,全世界蜂拥而至的游客会来此一睹异国风光,观赏世界各国科技文化珍奇,惊叹加拿大西岸的这颗璀璨明珠。太平洋大铁路和华工的贡献也将作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光荣在介绍历史时向全世界讲述,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多世纪前各族移民和华人共同洒下的血汗,就不会有加拿大西部美丽繁荣的今天。

一九八五年夏写于温哥华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2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0 回复 meistersinger 2012-6-15 15:33
我的祖先1890年代去了菲律宾。
1860年代修建的美国横贯大陆铁路西段大部分也是华工修建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shirleysaq最受欢迎的博文
  1. 温哥华浮世绘第二:  观半裸中年华妇跳舞有感 [2012/08]
  2. 匈牙利布达佩斯一周掠影 曹小莉 二零一六年五月十九日至二十六日 [2017/07]
  3.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游历新西兰一瞥 曹小莉 [2017/07]
  4. 文革中与裕容龄清朝遗珍失之交臂   曹小莉(北京知青) ... ... ... [2013/08]
  5. 加拿大会排华吗    曹小莉 [2019/06]
  6. 小學生和中央首長合影引发的回忆 加拿大曹小莉 [2019/09]
  7. 旧金山拾金记 曹小莉 [2018/04]
  8. 英语笑话和在外国生活的笑话 曹小莉 [2018/06]
  9. 哈利法克斯拜谒泰坦尼克陵墓 曹小莉 [2018/07]
  10. 曹小莉 美国华盛顿州著名德国村一路风光 [2017/09]
  11. 意大利的吉普赛扒手 曹小莉 [2012/07]
  12. 带小孙孙2016 & 2017年秋参加一年一度太平洋国家展览会PNE 曹小莉 [2018/04]
  13. 加国怪事,不懂民主,贻笑大方,作文记之.  曹小莉 [2013/09]
  14. 看到东方罗浮宫哈尔滨药厂想起上海受骗买药记 曹小莉 [2014/10]
  15. 北美崔哥脱口秀温哥华专场部分观众感言(曹小莉整理) [2012/10]
  16. 我爱宠物,我的伤心养鸡史 [2012/09]
  17. 旅行天下 英国篇 (伦敦) (二零一二年十月秋) 曹小莉 ... [2013/03]
  18. 西班牙遭遇扒手记 二零一二年秋 曹小莉 [2014/10]
  19. 温哥华浮世绘第一: 卖车大王爱德.史密特先生 曹小莉 [2013/03]
  20. 温哥华浮世绘第五:枪支和我的故事  曹小莉 [2012/12]
  21. 电视片<知青>观后感 [2012/08]
  22. 温哥华浮世绘第六:被罚一百五十块 曹小莉 [2012/09]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31 19:0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