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格照片】城管也怕新疆人 [2014/03]
- 【四格照片】扮盲人扮老人 [2015/09]
- 【四格照片】总有你沒见过的小便器 [2013/12]
- 【四格照片】可怜的老鼠 [2014/04]
- 【四格照片】换扇玻璃门偷看电视 [2014/04]
- 【四格照片】屙西金 洛佳 米尔维奇 [2014/04]
- 自制盆景 [2014/04]
- 卖玉如卖菜 [2014/11]
- 【四格照片】我们不需要双重国籍 [2014/09]
- 袋鼠 袋鼠 [2014/03]
- 【四格照片】象牙制品当街卖 [2014/03]
- 【四格照片】玉如肉 [2014/09]
- 【四格照片】山寨小发明 [2014/08]
- 【四格照片】吕洞宾度人 [2014/01]
- 用千斤顶扶正围栏 [2014/04]
- 【四格照片】翻新棉被 [2014/08]
- 【四格照片】1961元旦 [2014/09]
- 【四格照片】我所认知的中医 [2014/05]
- 广州白鹅潭(手机拍) [2015/02]
- 【四格照片】鲤鱼不捞白不捞 [2015/04]
- 【四格照片】国际悲歌歌一曲 [2014/12]
- 凌空绽放 [2014/03]
- 【四格照片】露宿者的情趣 [2015/03]
- 【四格照片】未煮的鸭子 [2014/11]
- 【四格照片】旧饭碗作门轴承 [2014/12]
- 【四格照片】隔壁的樱桃 [2014/12]
- 【四格照片】向往民主 [2014/10]
- 【四格照片】 意像宜简不宜繁 [2014/03]
- 【四格照片】老洗衣机生老渍 [2014/12]
仁威庙始建于宋皇祐四年(1052年)。顶部为五山风火山墙。正脊是石湾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上有"同治丁卯"字样。它的精美的木雕、粗犷的石雕、剔透的砖雕,曾被誉为“桂殿兰宫”。
明代天启年、清代乾隆年和同治年又进行过大规模修建,清乾隆年间重修前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进房舍,后两进和东序则是乾隆年间增建的。
仁威庙主体建筑略呈梯形,占地2200平方米,坐北朝南。庙内的木雕十分精致,头门均做成木雕的工艺构件,雕刻吉祥纹饰,遍施金彩。
农历三月初三是庙诞,庙会活动丰富多彩,其中参神、进香、唱八字等是庙诞期间的主要活动。乡里有耆老会主持乡中大事。
清代有一段时期取缔祖祠,乡民为保存这间庙,专意在后座供奉孔子和关公。其时庙内有一副对联:“仁敷四海.威镇之城”——其中上联头字“仁” 指孔子,下联“威”则指关公关云长。
昔日光景到了20世纪的20年代,孙科任广州市长,为北伐筹款拍卖庙宇。乡民害怕征用该庙,就将仁威庙堂改为一所学校。
到解放初期,这里又办起工农业余学校、西村第一中心小学、泮塘小学,还有部分房舍做了泮塘街派出所。60年代“闹革命”,派出所撤销,干脆又在庙中办起了塑料厂。
文革时,泮塘的乡民为了保护那些精致雕刻的梁柱,破四旧前连夜用灰泥将梁柱的雕刻覆盖起来,才令这些精美的民间艺术品得以保存下来。
当年仁威庙是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宏大的庙宇,其占地达五百余亩,庙前就有一个大水塘。
历史上泮塘地域涵括了恩洲十八乡。由于当地乡民以打鱼、种植“荠、莲、菇、菱、茭”五秀特产驰名省内,于是人们为了感恩邀福、平祸减灾,特别行供奉玄武帝君。
玄武为蛇龟合体的形像,为中国古代北方之神,与青龙、白虎、朱雀合称为四方元神。因为北方是水住,武帝司水,所以人们称玄武为北帝,唤它为水神。
已有900多年历史,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为什么称其为仁威庙呢?据说这里边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宋初年间,村里有一对亲兄弟,一个叫仁,一个叫威,兄弟俩自幼父母病亡,幸得街坊施舍食粮,始得以成人。
长大成人的兄弟俩以打鱼为生,虽然贫穷,但相处和睦。他们早出晚归,将捕获到的鱼卖一些,给街坊邻里送一些,深得大家的称赞。
有一日,兄弟俩像往时一样,披着灰朦朦的晨雾出去打鱼,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平静的海面泛起了大浪,汹涌澎湃,兄弟俩急急收网回航。当他们回到村里时,村子已经一片汪洋大海,逃出生天的人们站在水岸嚎啕大哭,水面处处可见到猪鸡狗等禽兽的尸体,过了两天两夜,洪水才逐渐退去。
阿仁和阿威对村里发生的灾害十分难过,他们决定寻找可以镇村的宝物。 终有一日,在他们出海打鱼的海岸上出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呈长方形,仔细看上去似有一条长龙附在石上。
兄弟两人觉得这石头不同寻常,喜出望外,便将大石抬回村里。当他们将大石抬到村头时,大石突然变得异常沉重,五六个人竟也不能移动它。村里人于是纷纷在村头给大石设香跪拜,祈求平安无事。从此,村里真的再也没发生过水灾,人人相安无事,年年五谷丰登。
10年后的一个晌午,阳光灿烂,天上突然打了一个响雷,将村头那块不同寻常的石头劈开两半。恰巧这天,大家都不见阿仁阿威打鱼回来,第二天是这样,第三天也是这样,可是大家四出寻找,也没找到他们的下落。此后,他们兄弟俩再也没回过村里,大家都认为他们搬走了海龙王的宝石,遭海龙王的惩罚,葬身大海了。
为了纪念他们兄弟俩,大家在村头建了一座庙,并用那被劈开两半的石头做了门柱,以他们兄弟二人的名字给庙取名为仁威庙,从此,仁威庙成了人们烧香拜佛,节日喜庆唱戏聚会的地方。
1983年8月,仁威庙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香火鼎盛的仁威庙宇正逐步恢复它历史的原貌及尊颜。
2002年12月,仁威庙移交给广州市道教协会,与三元宫、黄大仙祠、纯阳观一道,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旭日珠江源接香浦石门四海同沾帝力
龙津连泮水通虹桥荔岸千秋共浴仁威